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时间:2022-02-19 10:21:12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摘 要】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衡量他们语文素质高低的要素之一,阅读可以是默读,也可以是朗读,要读好课文,仅凭学生的默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大量朗读。那么,如何训练默读和朗读的能力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几点观点。

【关键词】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 基础训练 朗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106-0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教学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语文”,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阅读是语文能力形成的有效手段,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加强阅读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把一切书面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东西,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为进一步学好语文奠定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一 重视阅读的基础训练

要读好语文,仅凭学生的默读和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朗读,打好朗读基本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是一种由语言、词汇和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种因素内化为自有,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大声朗读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朗读中可以通过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细小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还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正如宋代学者朱熹所说:“凡读者,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以及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学生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抓起,严格要求,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练好基本功,读的过程中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并要求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达到正确朗读,这样学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读起书来也就自然、大方、流利、动听,能读出韵味和情味来,写起文章来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二 范读领路,因势利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小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语文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范读,范读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通过范读,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味道,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因为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模仿久了,学生就积累了一定知识,并经过知识的内化转化为了技能。但要指导学生模仿不能机械地进行操作,要有感情的认识,要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另外,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朗读水平,俗话说得好“打铁还要榔头硬”,只要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地去指导学生读书,才能正确地点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教师在教课中可以采用指名读、学生选段度、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等朗读方式,在读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白不能为了读而读,而要让他们在读中思维、读中总结经验,要读出韵味来。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自己的情感在读声中流淌。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有恒心、有耐心,采用科学的朗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太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来教书育人,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合格人才。

三 重点训练朗读技巧的综合应用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评价他们语文素质高低的关键要素之一,从中可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的水平不仅仅是用读者的声音的洪亮程度和语气的大小来衡量,而且更应该从读者语法停顿、重音处理、语调的声音高低、语气、节奏等的综合应用来比较全面的衡量。在训练语法停顿时要让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按短语结构的短暂停顿;在确定重音上,强调学生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要做重音处理,一句话中哪个词是重音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所解决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所表达的内涵,了解语句表达的语意重点后,学生才能正确地确定重音之所在;在选择哪种语调节奏时,教师必须启发学生掌握所朗读文章中语言的内涵和情绪色彩,按照这种内涵和情绪色彩来决定某种语调节奏。因为语调是贯穿在整个语句中声音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是表达语句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朗读技巧;要指导学生把握朗读的速度,有的文章读得慢些比较好,有的文章读得快些比较动听,有的文章朗读时要逐渐加快或逐渐放慢才能表达感情,所以文章朗读的快慢速度必须要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相吻合,因此朗读文章前要指导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正确地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提高朗读能力,也就相应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上一篇:巧妙提问连贯学生的数学思维 下一篇:例证画图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