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时间:2022-02-18 08:29:46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需要数学语言来尽善尽美的表达,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好相关的数学术语,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数学表达做到科学、规范和准确。

一、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

学习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为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使用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它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如:让学生读题目,多看书,多阅读,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

1、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亲历知识的来龙去脉。

2、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三、在练习中发展数学语言

1、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能灌输。学生练习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2、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作答,提问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练习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练习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练习操作。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能力。

四、在总结中强化数学语言

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认真进行课堂小结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就要让学生的学、想、练、说活动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也要养成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需要长期自觉的训练,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给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上一篇: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分析与措施 下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参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