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时间:2022-02-18 02:23:18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改善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效果。但当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存在重点偏差、流于形式、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教师可采用针对疑难,促进思考;联系生活,学用结合;借助实物,深化认知;有机结合,全面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41-0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即对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运用的能力。同时,新课标也要求教学要结合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让其在活动中掌握学科思想与方法,灵活解决问题。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认知,让其在思考探究中完善知识体系,扎实掌握理论与技能,实现高效学习。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偏差

不同于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内容和难度上有很大的变化,创设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扎实理论,熟练技巧,培养综合能力。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一部分问题情境都偏离了重点,纯粹为了营造氛围、活跃课堂,不再具有针对性,使得学生听讲、思考迷失了方向,问题情境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无法完成相应任务,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流于形式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模式的采用与方法的采取都是为了实现课堂目标,提高教学效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师生提供了互动平台,使学生能更加具体、细致地探讨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单纯为了活跃课堂而创设情境,使得教学机械化、流于形式,最终让课堂陷入尴尬的境地,停滞不前,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不够完善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重难点问题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得教学自然、顺畅。然而,实际教学中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大部分在于创设的问题情境过于简单,深度与广度都不够,且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够紧密,内容过于枯燥。由于设计不够完善,导致问题情境不能发挥原有作用与价值。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针对疑难,促进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愈发广泛,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高中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也随之增多,如图像数字化加工、视频音频编辑、信息集成以及程序设计等,此外还有很多的实用软件,如Word文档、Excel表格、PPT软件等。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如在教授“Excel表格数据处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掌握方法,能自主制作。如果只借助讲解很难实现教学目标,于是笔者创设情境:我校举办运动会,李明同学负责统计结果,他在用Excel给运动员排名时,发现在快要完成时总成绩这一列发生了变化,使得与其他数据不能对应起来,现在你要来帮助他,应该如何解决?这样将重难点的讲解置于情境中,能成功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开展合作交流,集思广益,促进思维的发散与碰撞,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借助这一问题情境,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能根据需要制作表格,还深化了对重难点的理解,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联系生活,学用结合

知识源于生活,因此教学必须要回归现实,植根于生活的土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联系生活,营造学生熟悉的氛围,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W生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尝试着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活学活用。教师设计教学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借助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其思考,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

在教学Photoshop的内容时,笔者就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先向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校园生活海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快学生被吸引了,不自主地交流,对所展示的海报进行评价。待其讨论得差不多了,笔者提出问题:“刚刚我们欣赏的海报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下面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海报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如果是你会怎样设计?”一番讨论后,学生很快就清楚了海报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想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这时,笔者播放微课,让学生系统地回顾海报制作的要点,掌握之后为班级橱窗制作一张海报。

这一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运用,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并且尝试着独立制作海报,解决实际问题,可见生活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能力的挖掘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三)借助实物,深化认知

实物道具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条件,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能直观生动地展现知识,还能加深学生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探究相关问题。恰当地借助实物创设情境能将信息技术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熟悉感的驱动下积极实践,掌握操作技巧,完成相应的任务。

在教学《多媒体信息采集》一课时,笔者结合文本利用实物设计道具,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笔者提出问题:“学校要举办艺术节了,安排我们班收集素材,请问需要什么设备呢?”学生马上开始讨论,随后列举出了以下器材:数码相机、摄像机以及话筒。于是,笔者就将这些设备展示出来,学生十分惊喜,欢呼起来。笔者趁热打铁邀请学生上台体验,尝试对照片、视频以及声音进行采集和导入。除了这些,笔者还详细介绍了打印机,向学生展示其具体功能,将相机中的照片打印出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一个个跃跃欲试,为了满足其愿望,笔者随机挑选几名学生上台体验。

这样的设计摆脱了传统教学单纯讲解的枯燥,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其在体验中操作,熟练掌握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在借助实物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给其提供体验的机会,有效培养其动手能力。

(四)有机结合,全面发展

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这就使得学科间的联系紧密起来。鉴于这一点,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抓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让学生同时学到多种知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发挥学科作用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如讲解文件的下载时,为了有效导入,让学生意识到这一技能的实用性,笔者就结合语文教学,借助古诗词学习中的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能否借助视频,从网上下载相关视频观赏,辅助理解呢?”对此,学生表示赞同。于是在讲解文件的下载时,笔者提问:“如何下载视频呢?”随后引入方法的讲解。学生在掌握方法后,不仅实现了信息技术学习的目标,还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语文视频,改善了语文学习现状。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还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能够主动地探究问题,实现了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升。

上一篇:谈尖子生培养感悟 下一篇:校园“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