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2-17 01:29:35

器乐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要】器乐训练是手脑并用的活动,形成演奏某一种乐器的技能,从心理方面看,这种技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音乐感,且听觉、视觉与运动觉高度协调。在器乐教学的实践中探索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器乐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关键词】器乐教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41-01

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这不仅对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幼教专业的教育对象-未来的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幼教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课-器乐教学该如何适应新世纪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多年来我在器乐教学的实践中探索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器乐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1 器乐教学对人的生理器官具有良好的协调作用

器乐训练是手脑并用的活动,形成演奏某一种乐器的技能,从心理方面看,这种技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音乐感,且听觉、视觉与运动觉高度协调。由于演奏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不断练习的结果,所以,也要求学生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耐力等,歌德说:“手是大脑的延伸”。演奏器乐是手指的活动,必然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开发儿童的智力。

近代心理学家曾做过大量研究,得出结论: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器乐训练通常和手指连在一起,在传统音乐教学的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双手的动作,并且是符合音乐表现所需要的或快或慢、或强或弱的动作,这将进一步强化对左右大脑神经中枢的刺激和锻炼,从而充分促进大脑的平衡发展,是潜能最高效益的发挥。演奏乐器是一种需要全身心来投入的音乐活动,它一方面需要有较强的识谱能力,掌握力度、速度、节奏、节拍、音准、时值、演奏技法等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眼、耳、手、脑、口,甚至脚的高度协调配合。这种思维的多向性和动作的协调性,使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得到锻炼,协调发展。比如一个演奏家在演奏时,常常需要发挥多个感官作用,他一方面要用手来演奏乐器,同时眼睛看着乐谱,耳听琴音;另一方面还要大脑去综合分析,判断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轻重缓急,观众的反映等,使演奏达到一种完美境界。还比如在键盘乐器上演奏复调音乐,双手将不同的旋律与节奏协调成一首完整的乐曲,以上这些想象如果没有多种思维的能力是无法实现的。

多种思维方法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和高效率的思维,其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它冲破了常规思维的束缚,常常导致新的发明和创造。在学习中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事物,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音乐的教学中,尤其通过器乐的演奏来经常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面的训练,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思维能力发展,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2 器乐教学能促进记忆的增长

心理学指出:即以素质的差异是人们记忆能力强弱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考核成绩的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记忆品质,而实现的途径是让学生学会良好的记忆方法,我是这样做的:从对记忆材料进行分段、分类、比较这点来讲,通过对学生的钢琴教学我有所体会:最初让学生把乐曲记住并背奏是比较困难的;在背奏中容易出现一些细小的错误,但通过对乐曲的解释,如划分段落,找出前后有重复的地方,从而缩小了记忆内容,再进一步明确乐句的结构,对乐句进行对比,其准确性就明显提高了。把学生分为一至三年级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低年级学生则要求“小步子”前进,“稳扎稳打”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刚开始时让学生对曲子进行视唱练习,然后唱与手打节奏结合在一起,加深了学生的节奏感。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允许自由超度学,久而久之,这些方法就会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要求对一些精彩曲目记忆要有一定的持久性、精确性。

3 器乐学习能提高思维能力的灵敏性、协调性

器乐演奏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它属于动作技能。学生初学钢琴时,特别是断奏练习:手臂应自然下垂,使其重量通过柔韧的手腕和坚实稳固的手指,达到有控制的触键,以利于弹出圆润饱满余音较长的声音,每弹完一个音用大臂带动前臂自然地将放松的手腕提起,养成运用肩、臂、腕、指的协调作用进行弹奏的习惯,边弹随琴声轻唱,倾听弹奏出来的声音,培养灵敏的听觉。学习双手交叉弹奏时,许多学生要反复练习才能弹好,要求手的换位要及时,下键要准确,前后乐句都要弹得平稳,没有因匆忙而造成刺耳的敲砸声,对此,就必须使耳聪目明,动作灵敏。

4 学习器乐演奏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器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后,如何表现音乐将成为他们重要的思考内容。一方面他们会主动的去聆听大量的音乐作品,在音乐的体验中去关注作品的风格、情绪、调式、调性、结构布局以及处理手法等。同时,还要了解不同作家与作品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扩大音乐鉴赏的范围。另一方面,他们会从对作品的评价与鉴别中,发现和寻找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并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达到增强审美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反过来,这些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的积累又对学生在演奏中技能技巧的完善和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5 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奏,提高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器乐训练要求达到一定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那就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某种演奏技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把乐器单纯地当作一种学具,仅凭学生的兴趣去做,那是不会有较好的效果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器乐训练的每一个环节,甚至一举一动都要有严格的规范。比如,在学生刚学口琴时,我便规定:“身要正,眼要平,手指弯曲要成型;长音轻,短音顿,眼不看手耳要听”。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之后,我便大力进行齐奏与合奏练习,并将各种节奏乐器一起用上,规定学生在齐奏与合奏时:准备不拖拉,眼睛看指挥,耳朵听和声,口中无杂音。特别是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演奏规范化。经过长期训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使他们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按一定的规则去办,只有大家都遵守做事的准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在器乐训练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了行为规范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器乐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运用器乐学会创造美好的音响效果,合奏也是取得这种音乐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合奏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节奏错乱、错音等现象,可以通过让学生倾听正确配合产生的良好印象与配合失误造成音响缺憾两种不同的合奏效果,使他们认识到技术合作的重要性。在有了初步的和声感后,可以对各声部的力度、速度呼吸等有更明确的要求。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在合奏中,每个声部能更好的表现自己,都应积极与其他声部配合,力求完美和谐。

演奏技能形成的长期性,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形成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和信念;器乐演奏的表演性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了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器乐演奏的合作性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

器乐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演奏的知识技能,更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上一篇:努力创建快乐的音乐课堂 下一篇:对职教地理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