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2-15 07:10:58

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师只有将自己的心理调试到最佳状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维护自己的心理卫生,才能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忱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阴霾,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促使教学获得更大的效益。

一、明确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

教师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躯体化、抑郁、偏执、人际敏感、敌意、强迫症状、紧张、神经过敏等等,而表现在职业上的行为是无心备课,失去爱心、耐心,挫折时拒绝帮助,对孩子、家长的期望值低,对教学失去热情,职业倦怠。

二、指导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的危机期,会表现出恐怖、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偏激、狭隘、嫉妒等人格的不良倾向;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问题;交往问题等。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的偏差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有义务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要完成这个重任,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张仁芳老师的讲座让我醍醐灌顶,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重新的认识。

三、用适当的方式关爱学生

学生是未成年人,很多学生缺乏自律,对空乏的说教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地了解学生,客观地分析学生,辩证地看待学生,热情地接纳学生。

四、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教师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体现了是否认同自己的职业。正确的作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可能很多人耳熟能详,然而落实到行动中,需要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冯恩洪先生每天阅读一小时,用行动诠释了“学而不厌”的内涵。经过不断的学习,提升理论业务能力,很多难题将迎刃而解。

2.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浅显的道理,但是很难天天做到,事事做到。如果成为一种习惯,则想做不到都难。

3.勤奋钻研,科学施教。科学性,是教师教育教学必须秉持的最重要原则之一。

身心健康,是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基础,热忱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是培植心理健康的肥沃土壤。冯恩洪先生说,教师要珍惜讲台、享受讲台。只有身心健康,找到职业归属感,才能享受讲台,发挥育人智慧,倾注育人激情,让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上一篇:学生个性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培养途径研究 下一篇: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