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调研思考

时间:2022-02-15 10:45:38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调研思考

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适应新时期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试点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结合岳池农村信用社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议拙见。

现状·成效

岳池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属以县为单位的县级联社统一法人,辖48个营业机构,是全县网点最多,分布分最广,贷款规模最大,且与广大农民、企事业单位、党政部门关系最为密切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全县农村信用社以“支持岳池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上进行了积极而有益地探索。

一、信贷服务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一是细分市场,充分服务“三农”。针对不同客户不同的信贷服务需求,先后开发并推出了以千家万户农民为主要对象,曾被喻为农村信用社“金字招牌”的小额农贷,创新了以村镇农户为主要对象,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户户安建房贷款”,以种养大户和城郊农民为主要对象,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共同发联保贷款”,以外出务工人员为主要对象,适应劳务产业发展的“劳务展业贷款”,以个体工商户为主要对象,促进商业繁荣的“城镇‘三户’贷款”,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助推工业强县的“百业兴旺工业贷款”等七大系列近三十个贷款品种,基本满足了农村、城郊、城区和县外衍生市场不同层次客户的信贷服务需求。二是围绕抢占市场,改革信贷交易制度。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树立“成就客户,发展自我”和 “贷户就是衣食父母”的经营理念,建立贷款超市,方便客户;推出“背包”银行,把信贷服务送到家;推出限时办贷制,提高工作效率;推出贷款受理否定制,实行阳光作业;探索担保抵押物多种、组合方式多样的贷款途径,疏浚贷款绿色通道;推行 “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等信贷支农模式,发挥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优化市场环境,有效防范风险。创办金融学校,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引导农民增强信用意识;扎实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贷款经营环境;全面推行贷款利率浮动管理,覆盖市场风险与资金成本。自20__年末组建县级联社统一法人至今年10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67726万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129553万元,中小企业贷款1225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59180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67.85%。重点支持建设“丘区经济强县、白色农业大县、农家文化名县、和谐发展新县”,助推全县20__年发展食用菌2万亩,种植优质水稻45万亩、油菜17.3万亩、蔬菜26万亩,出栏生猪137.2万头、小家禽959.2万只,新植优质柑桔4.1万亩、高接换种50万株,支持改造中低产田土4.73亩,新建农民新居16677座,修建农村公路1583公里,“村村通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达30%;大力支持县中小企业发展,为县域科伦制药、金德茧丝、银禾米业、莲桥米粉等企业的上马立项、技改扩能、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其中,支持白庙莲桥米粉厂发展成为了年产米粉13000吨,创利税200多万元的省级重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突出支持劳务产业发展,助推全县劳务收入20__年达19.32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0.2%;有效支持城乡商业发展,推动全县个体工商户达20344户,20__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亿元。为加快岳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富民强县做出了积极贡献,凸显了农村金融主力军本色。

二、存款服务创新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储户至上,围绕方便储户、可持续增强信贷实力不断改进和优化金融服务。一是实行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并根据需要,尽量配齐笔墨、眼镜、座椅、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以“家”的亲情锁定客户。二是实行上门服务,对储蓄、存款大户上门收存,真心培育黄金大户。三是做好结算服务,在“无银行卡”时期,实施“876”聚资工程,同时借助农信银结算渠道、大小额支付系统、农民工特色银行卡,有效解决了劳务资金“回家”和“外出” 难题。今年4月,拥有农村信用社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的蜀信卡全面发行,全面结束了农民结算难、汇款难的历史。四是实行服务,对必需通过邮政、农行等汇款回家,而收款人又因各种原因无法安全取现的,信用社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代取,使之安全的转变成“农民自己银行”的储藏存款。岳池农村信用社上乘的服务质量和灵活的服务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全县人民资金存储、结算等金融服务需求,截至今年10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253473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30.15%,三分天下有其一。

三、中间业务创新以先进银行为标杆。正视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与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差距,根据城乡居民现实需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广泛“拿来”,中间业务快速发展。 一是保险呈多元化发展格局,保险机构由两家发展至人寿、财保、太平洋、中华联合等6家,险种由二三种发展到数十种,年保费达1400多万元,较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居民的保险需求。二是工资向全方位拓展。对象从全县8000多名教职工扩大到乡镇党政干部、地税公职人员等,年金额逾4000万元。三是项目向更广领域延伸。已开办各种涉农直补款,地税、国税、乡镇村 行政性费用代收,行政、交通罚没款代收,学校学费、城镇抵保代收,各种债券发行、兑付及各重大工程建设款、赔付款收付等。年收付、转帐各类资金46000多万元,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农民的最好金融纽带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四、同业往来创新以发展为根本。加快自身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是更好服务“三农”,更大力度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岳池联社针对富裕资金存入人行较定期储蓄存款利息入不敷出的实际,一是建立与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农行等金融同业开立基本账户,择机存入利率较高的约期存款,获取利差收入,抵减资金组织成本增效。二是以货币市场为平台,立足信合系统内,面向全国金融业,灵活转动利率杠杆,紧扣货币市场动态拆出或拆入资金,时时“低买高卖”,步步求盈。三是以投资理财的思维和理念,强化业务经营创新,在资金运用方式上寻求新突破,扩大资金运用效益。成功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分行合作,开办了“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中银平稳收益理财”等性价比更高的新业务,获取较约期存款、货币市场业务更大的利差收入。四是实行上述三种业务组合式经营,以利大效高者为主,兼顾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灵活掌控、优化组合,力创效益最高点。20__年1-10月,通过以上途径实现收入1241.9万元,助推全县农村信用社获总收入13572万元,实现账面利润3333万元。

问题·困难

尽管岳池农村信用社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上措施实、力度大、收效好,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多元化服务需求还有不小距离。

一、金融产品缺失、信贷支农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一是没有健全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完善的农业贷款保险机制,专业的贷款担保机构少,目前,在岳池仅有一家,且规模小,担保能力有限,高端企业贷款品种、高端农业产业化贷款品种、存贷合一并兼具消费功能的卡业务及农业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缺失,致使不能充分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化农业的大额融资束手无策。二是受银监部门对“三外”资金限制性政策所制,对外出创业务工精英的信贷支持爱莫能助。三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人手少,服务领域广,现有小额农贷无法真正全面发挥作用,有贷款证未必能及时贷到款,急需一种几近等同于支取存款方便的贷款产品。四是信用环境不优。据统计,岳池农村信用社尚有11000多万元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公职人员贷款逾期难以收回,较大程度地恶化了融资环境,限制了信贷产品特别是信用贷款产品的运用,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金融工具传统,服务方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岳池农村信用社现有金融工具囿于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真正意义上的投资理财、信息咨询业务、代保管箱业务尚未破题;当前的服务方式仅局限于各营业网点的人工服务,尚无网上银行、自助银行,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和远程、自助式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创新缺泛源动力。主要是未能充分认识金融创新对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对金融服务创新引导不够,更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干部职工普遍认为,创新是上级领导或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仅满足于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缺泛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视变通为创新,一味地“拿来”改进,致使创新滞后于金融服务现实需要或缺少自主知识品牌的金融产品。

四、客观条件不足,金融创新受制。一是资产负债规模小、不良资产包袱重、信贷资产风险高、业务范围狭窄、经营地域受限制、员工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二是“政策性”金融支持形成的贷款损失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政策性”业务入不敷出,削弱了盈利能力。三是未能与商业银行同等享受储蓄保质利息补贴,资金组织上的行业限制准入等“歧视政策”使农村信用社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不得不以无偿提供业务为代价来换取业务发展。从调查情况看,岳池农村信用社现有8000多万元的政策性、准政策性贷款或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高危风险甚至损失,各种涉农直补款入不敷出已达50多万元,无偿业务每年减少收入近70万元。以上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制约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

对策·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激发金融创新主动性。加快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既是增强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农村信用社更好支持“三农”发展的职责所需。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格局已被打破,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和各路“诸侯”群雄逐鹿的态势已经形成,对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责任重大,所有信合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铸就信合长青基业的战略高度认识,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制定金融创新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加大人力、物力和科技投入,集全员之力,加快金融创新,努力推进自身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找准着力点,增强金融创新实效。第一,要把解决金融服务难点作为创新的重点,当前要以破解小额农贷效能充分发挥难题和大额贷款融资瓶颈为着力点。开发多功能银联卡,嵌入小额农贷信息,实行存贷合一,一次授信,一年一审,在授信额度内,实现在所有联网机构透资支取、刷卡消费,并按透资时间长短计付贷款利息,解决农村信用社因种种因素小额农贷支农不充分的问题;移植联保贷款精髓,按产、供、销关联链系,建立大额贷款担保共同体,破解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等大额融资瓶颈。第二,要特别重视新金融产品的“卖点”,要潜心感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客户的潜在金融服务需求,以敏锐的触角和独到的视觉,站在金融业务发展的前沿去开发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敢为人先,时时处处引领发展。第三,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切入点,加大网络银行、自助银行建设力度,加快推出投资理财、信息咨询、代保管箱等新业务,始终急客户之急,想客户之想。第四,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注重把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业务创新之中,切实提高新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继而提高工作效率、效能。第五,要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成就客户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品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紧扣市场脉搏,切忌短视行为和政治功利性,确保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三、强化督促指导,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人行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新产品试点及推广的指导,银监部门要强化对新金融产品合规性、安全性的监督,各级信合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创新产品运行的调查研究,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分析、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反省,强化新知识、新技能 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不断增强金融创新能力。

四、营造良好环境,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一是地方政府要积极参与,加强与银监、财政、保险和农业部门的协调,逐步取消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性、限制性政策,建立完善农业贷款担保及保险机制,为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创造条件或扫除障碍。二是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纪检、监察、司法等职能部门,采取强硬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各类不良贷款,重拳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为金融创新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三是银监部门要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批准农村信用社合理收取有关业务手续费,政府部门要重点加强对有关党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协调,确保相关手续费收取顺利进行。同时,人行要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货币市场业务,并根据银根松紧,允许适度开展银行间的投资理财业务,多途径促进农村信用社增收增效,为加大农村金融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步伐奠定强大的物资基础。

上一篇: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下一篇:运用现代司法理念对“执行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