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古诗词教学

时间:2022-02-14 03:40:34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古诗词教学

一、古诗词学习现状分析

王国维认为:“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古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可是,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中学生离得是越来越远,学生对古诗词是越来越陌生。

诗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很多内容也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还是考虑其应试性,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而忽视了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条分缕析,将文质兼美的经典篇章肢解为一个个知识点。“诗的感觉美、意象美、语言美则被置于脑后,一切丰富多彩、蕴含复杂的艺术形象抽象化、理性化了,凝聚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精粹、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最纯粹的文学样式被异化为通过高考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独白式”教学已很少存在,但普遍呈现一种较为肤浅的“对话教学”——“问答式”教学。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在满堂问中,尽管学生有机会发言,但教师仍是权威的代言人,按照预先设定的框架,垄断了沟通,哪里谈得上倾听学生的心声,更不用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悟诗歌的神韵和优美的语言,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熏陶。

二、建构主义理论简析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其核心内容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些核心内容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难看出,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探讨如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呢?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一)情境设置,激发相关经验认知。

1、反复吟咏,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的情境。

朱自清先生在《诵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读’原是‘抽绎意蕴’的意思,默读只是‘玩索意蕴’的工作做得好,只有朗诵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记,咀嚼体悟,进而产生共鸣。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

2.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二)激发经验,累积经验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离不开“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从感觉信息中建构意义,必须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建立联系,这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意义是经验的生成。教师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已有的旧经验,让学生的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积累经验,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名家赏析的文章、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四、总结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强调经验建构、探索、合作和对话。教师创设一个真实、具体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引导他们协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他们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这样可以极大地帮助他们最终达到新意义的构建。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自主走向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当然,建构主义主导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完美的。它一方面对教师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学生的学习背景、掌握的知识都不尽相同,所以对知识的建构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只要每位教师牢牢记得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它必将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上一篇:课堂上怎样发挥学生的活力 下一篇:活学课文巧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