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

时间:2022-02-14 12:32:49

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些一线教师而言,能实现这一核心理念最好的场所无非就是课堂。和谐的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也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一、师生互动,“和谐”课堂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地在形式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建立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互动中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思想,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对教师而言,现代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对学生而言,课堂学习不只是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更是展示自我的场所。课堂的师生互动,特别是师生互动中出现的分歧不仅是推进教学预设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生成灵动课堂的重要资源之一。平等而和谐的师生互动不仅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而且是激发师生灵感,诱发灵动的源泉。师生互动的方式有多种,最直接的方式只是通过老师的层渐式问题推进,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与预设的分歧,从而突出分歧(这也是主体的学习和认识问题的必经过程),激发和生成灵动的课堂资源。例如老师在讲解遗传的概率计算时,预设用棋盘法进行后代遗传病发病概率计算;但一位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却提出更为简单的基因频率计算过程。老师借此“药引”,转换自己的预设教学过程,给学生介绍和分析概率计算的两大法则“加法和乘法”,以完成了复杂到简单、研究到应用的过程。可见课堂互动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一个主要手段,而且是灵动课堂生成资源的重要来源。在课堂的多元“对话”中,教师应善于捕捉灵动课堂生成资源,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体验,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相互交流的和谐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舞台,实现教学相长,在互动中共进。

总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而且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动”出学生的思维,“动”出学生的激情,“动”出学生的创造,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问答互动真正有效。

二、赏识教育,“和谐”课堂

赏识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赏识教育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尊重、平等、信任、友爱的基础上,以维护学生自尊,增强学生的自信,弘扬学生的个性,最终达到学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记得一位名教师曾这样说,当一个教师真正爱学生时,他的注意力将不会只放在学生错误的行为上,而是会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对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都毫不吝惜地给予赞赏。正所谓“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对教师而言,学会欣赏学生、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将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应培养自己学会从思想上树立赏识意识,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从行为上进行赏识活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对学生的成绩及时有效地予以鼓励和赞扬,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良好、宽松、和谐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和谐校园的中枢和目的,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风景线,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温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课堂,使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教育的理念,也是理想的教育,是对传统的超越,更是我们新的追求。

三、争取主动,和谐”课堂

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在他一生的教学工作中,教与学总是相伴而行的。教师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文化素质高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左右逢源反应快,判断准确,不容易发生知识性错误或判断上的失误,对学生有很强的说服力,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文化素质高的老师还能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往往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

科学文化素养高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一定成功。一堂课的成败,取决于老师的备课、设计与创新。从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看,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备课中预设更全面更细致,会在关键知识上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希望在重难点上突破。但在备课中对生成预设的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也容易疏漏或不能抓住,这是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中必然走过的一段路。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一个有几年教龄的“老”教师应把教学重点适当向课堂生成上倾斜。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而“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将停滞不前。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其教学能力更多地体现在课堂生成的处理上。预设是有定数的,而课堂生成是不断变化的。一个老师,上完一节课,其最大的成就感不是如何圆满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是在这节课中突发了什么“课堂事件”,如何巧妙而精彩地将其处理,这是一个老师的成功,是一节课的成功,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成功。

总之,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在其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多变的课堂环境,才能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良好教师形象的塑造,是建立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上一篇:班主任如何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下一篇:沟通,解开心中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