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吐谷浑立国长久的原因

时间:2022-02-13 04:03:35

摘要:吐谷浑是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从初建政权到灭亡存在了300多年的历史,对西部地区的开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个势力较弱的政权能够在周围强国劲邻的包围下发展和立国长久,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够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吐谷浑国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采取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明确联合谁、孤立谁,以确保自身的安全;除此之外,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畜牧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达也是它能够立国长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吐谷浑;立国;长久

一、吐谷浑立国

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原为人名,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 4世纪初涉归死,其子若洛继任单于,与吐谷浑不和,晋太康四年至十年(283―289年)左右吐谷浑遂率部西迁到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313年(西晋永嘉末)左右,又从阴山南下,经河套南,度陇山,至陇西之地⒑保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北的罕原。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统治今甘肃省南部、四川省西北和青海省等地的氐、羌等族。

至叶延时始建政权,以祖父名吐谷浑为其族名,吐谷浑由人名转变为姓氏和族名,以后也把它做为政权的名字,从此吐谷浑便开始了建设自己政权的历程,基本形成了政权的雏形。至吐谷浑主树洛干时,正当16国割据混乱,吐谷浑部得据甘青之间,实控东至洮河、龙固(今四川省松潘),西达赤水,白兰、北界黄河、南至大积石山。北邻南凉,东为西秦,420年左右,吐谷浑土地广袤,除总部在沙州外,还有4座大城,分别在清水川,赤水、浇河,吐屈直川等地,势力有所增强,后来,隋朝两次征战吐谷浑,曾在吐谷浑地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郡,吐谷浑丧失了不少土地。隋末,吐谷浑才逐渐收复失地,世伏继位,娶隋朝光化公主为妻,不久世伏死,弟伏允继位,依照风俗,仍以公主为妻。唐初,吐谷浑累为边患,贞观九年(635年)伏允兵败,奔至鄯善自杀,从此吐谷浑分为东西二部,西部由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居鄯善,后来降吐蕃,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居伏俟城,唐朝封为西平郡王。慕容顺死,子诺曷钵继位,唐朝封为河源郡王,唐龙朔三年(663中),吐谷浑被吐蕃所灭,余众一部分逃往至凉州,散居于今宁夏,甘肃一带,归化了唐朝,另一部分并入了吐蕃。关于吐谷浑王族后裔的去向,一般都认为是今天生活在青海的土族,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吐谷浑灭国后,一部分人迁移到祁连山附近生活,另一部“诣凉、甘、肃、瓜、沙等州降”①。但是随同慕容氏数代可汗的“退浑”们的子孙后代都到哪里去了历代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这样,吐谷浑的后裔似乎只剩下生活在青海省的土族了。

二、 吐谷浑立国长久的原因

在十六国,南北朝群雄割据政权更迭的情况下,吐谷浑以数千部众立足于强悍的群羌之中,能周旋于强国之间,延续了整整300多年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吐谷浑统治者能够较好的处理内部关系,利用各种矛盾,比较明智地处理与周边诸民族的政权关系是分不开的。为了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四邻环伺的情况下,吐谷浑整体上采取了与其他国家和平交往的策略,不断接受各个强国的各种封赐,同时长期向它们朝贡。

(一)吐谷浑与中原王朝始终保持友好、朝贡关系

吐谷浑统治的地区,原是羌族聚居的地方,氐羌为其主要部众。吐谷浑八代主阿豺(417―426年)在位时,吞并了氐羌的数千里地方,称为强国,在其统治的范围内氐羌人数占有不少的地位,所以吐谷浑统治者招集失业的羌人及其他部众,给予他们合理的安排,吐谷浑部逐渐转盛。吐谷浑统治者除用武力加以制服,驱使羌民为其耕牧外,对羌族的上层统治者还采取笼略手段,羌人在吐谷浑的政权中,官至高位的人数为数不少,大多还成为吐谷浑政权中的核心支柱,可见,氐羌之向背,直接影响到吐谷浑的盛衰。吐谷浑统治者也正是联合羌族上层稳定境内统治,进而不断发展与同边诸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此时吐谷浑政权正处于逐渐发展的阶段,北部先后建有前凉、前秦等政权,虽比吐谷浑要强大,但由于彼此间争战不休,既无力吞并吐谷浑,又不愿坐视吐谷浑的壮大,而吐谷浑则利用各政权之间的矛盾,不段发展自己的势力,其中西秦、后凉与吐谷浑邻近,曾向南扩张,占据了一些原属吐谷浑控制的领地,而吐谷浑根据自身的情况,除对西秦来攻作必要的反击外,采取了周旋于各对立政权之间,与各方都保持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策略,以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371年前秦势力向西发展,吐谷浑惟恐殃及自身,因而遗使献马5000匹,金银500斤于苻坚,与此保持和好的态度。为了确保北境的安宁,视连时(376-390中)被迫向西秦称臣纳贡,双方时而兵戒相见,时而交往,但没有大的冲突,也没有改变吐谷浑政权地位的存在形式。由于当时吐谷浑实行“近攻远交”的策略,因而吐谷浑与南朝的关系比北朝要融洽的多,从阿豺开始,吐谷浑王国就频频地向南朝遗使进贡,南朝的各个政权也对来使相应的回报,吐谷浑国王亦“加宠王官,乃越常分,容饰车旗,班同上国”。②

(二)统治者积极从南凉失国中吸取教训

南凉从建国到失国只存在了18年,它失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同样是建于乱世的少数民族政权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其结果也不一样,南凉的统治者穷兵黩武不善于改善和周边诸政权之间的关系,不断与周邻发生战事,借以掳掠人口和财富;并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强制迁徙到其统治中心和军事要镇,这种以强制手段来维护统治的政策,不仅没有加强自己的势力,反而使反对的呼声越来越大,内部矛盾愈加尖锐,统治危机重重。

(三)吐谷浑的政治经济不断发展

吐谷浑统治者不断在上层建筑领域内进行变革,使其适应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吐谷浑立国长久的根本原因所在。在政治制度方面,初期的吐谷浑政权,实力相对薄弱,偏于自保,因而必须加强与当地羌族各部之间的联合,这说明了政权具有联合性质,但这种联合并非部落联盟平等而松散的合作,而是以吐谷浑部为主导的更紧密的“酋邦部落联合”,这种核心统治层的权力绝对性和上下级关系,不仅使吐谷浑保存了部落制度,保证了的吐谷浑的主导地位,加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又保证了吐谷浑政权的稳定性,随着实力的壮大,吐谷浑逐渐试图摆脱自身的藩邦定位,而选择了汗国体制。

三、 吐谷浑对青海社会的影响

吐谷浑于西晋年间从阴山南下,经河套至陇西,据于今青海、甘肃、四川的部分地区,后以青海湖西南部为其活动中心。随着部族势力的发展,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族名和国名。至阿豺时期,兼并氐羌,地方数千里,号为强国,以后更为强盛,政权仿效中原王朝推行封建的政治制度,使青海中、西部众多的羌人部落统一于其政权之下,改变了羌人部落互不统属的状况,并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民族融合体,从氏族社会大跨步迈入封建社会,客观上促进了青海中、西部社会历史的发展。吐谷浑由于社会相对稳定,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牲畜数量增加。(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注解:

① 欧阳修、宋祁(宋)《新唐书》,中华书局,卷二二一上,第六二二七页

② 魏收(北齐)《魏书》卷一百一,第二二三六页

参考文献:

[1]崔永红等《青海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青海历史纪要》青海省志编篡委员会,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王昱、聪矗骸肚嗪<蚴贰罚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翟松天:《青海经济史.古代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上一篇:美再工业化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启示 下一篇:行政公益诉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