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2-12 05:52:07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的探讨

摘 要:人民币汇率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美国和中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国需要中国的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中国需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完全可以平衡.但是,美国一方面大规模进口中国物美价廉的消费品,另一方面却对输往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以及甚至还算不上高科技的产品进行限制和封锁,这样,两个国家的贸易将难以平衡."人民币汇率问题"实际上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抑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当然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本文重点探讨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因素;对策;人民币升值

自200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成为我国金融运行的热点问题。国内外金融界和学术界对于如何改革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是否升值也展开了诸多讨论。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消息,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一、人民币汇率的定义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人民币汇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报价,即1人民币兑换多少美元。人民币升值指的是人民币汇率升高了。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的国内背景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从此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运行建立在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基础上,但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强制结售汇制度,即对企业除了规定的可保留的现汇收人外,其他外汇收入全部卖给外汇指定银行。二是中央银行对各外汇指定银行的结汇周转头寸实行限额管理,也就是说,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结售汇过程中,对于超过其规定的结售汇周转头寸时,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抛出;对于不足其规定的结售汇周转头寸时,该外汇指定银行必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补足。这样频繁进行的“抛”或“补”,便形成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次日交易货币(美元、港币、日元、欧元)对人民币交易的基础汇率。

汇率的实质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实力的比较,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最终决定力量必然来自经济层面。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8%的高水平上。虽然中国GDP占全世界只有4%,但由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快,中国在当期全球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低增长甚至衰退的经济相比显得一枝独秀。因此,人民币具有内在升值的动力。此外,从中国经融运行形势来看,经济金融稳健运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股份改造有序进行,这种改革为汇改提供了有利背景。1、经济高速平稳发展。从今年趋势看,国内经济走势平稳健康,人民币升值恰逢其时。2、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贮备规模庞大。3、固定投资增速回落通货膨胀进一步降低。选择这一时期改革不会使经济大幅波动。4、货币信贷增长较为合理,为人民币的汇率改革提供了较好的经济金融环境。

三、中国政府未操纵人民币汇率

所谓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产生已经近10年了。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断指责我国政府操纵人名币汇率,导致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一获取更大贸易利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第4条“汇率安排的义务’第一部分第三项规定,成员国要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体系已妨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从其他成员国获取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因此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些原则和规则来看,我国政府不存在操纵人民币汇率的行为。

首先,从制度因素来分析,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一贯的,而且是越来越市场化的。我国长期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美元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次,从管理手段分析,我国政府的外汇和汇率的管理手段也是一贯的,而且越来越市场化。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没有采用任何新的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手段。就以最有争议的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购买外汇来说,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历来的做法,而我国政府已经取消了强制结汇制。再次,从客观效果分析,没有哪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和贸易竞争劣势是我国政府某种特定的汇率手段造成的。我国对不少国家都存在贸易逆差。以2008年为例,我国在亚洲对日本、韩国、泰国、印尼、沙特、马来西亚等都是逆差,在欧洲对瑞士、白俄罗斯等国家也是逆差、对德国、瑞典等接近贸易平衡。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史与展望

从1979年开始中国政府便在摸索一套有力有效的人民币改革措施。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如今我国政府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将市场供求关系引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当中,并主动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可以预料今后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主动应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国际热钱的炒作压力;其二,央行可以通过“一篮子”货币的界定实现汇率调控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水准要根据一篮子货币升跌而定。其三,大力发展远期外汇市场,利用衍射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适当考虑增加外汇品种,使得企业合理、有效利用金融市场上各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公告[DB/OL],2005-07-21

[2]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2004年国内宏观形势分析与2005年形势及政策走向[J].金融论坛,2005,(2):3-9

[3]人民网.周小川:汇率机制改革要配合思维角度转变[DB/OL]/GB/1040/5564163 2005-07-23

上一篇: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下一篇:文化旅游发展的瓶颈与“亳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