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2-12 09:32:15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特点包括:(1)目标性。会计职业判断的目标是在符合新准则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判断和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并在此基础上为所有者价值最大化进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设计。(2)主观性。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但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只能依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掺杂着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3)权衡性。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过程中,始终面临着方案的择优,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受制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受制于社会的外在约束机制;受制于会计的某些自身特征、原则及相应的理论框架;受制于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5)专业性。会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各种实际发生交易或者事项的处理方法、具体处理原则的选择等方面的判断,依靠会计专业人员进行。

会计职业判断具体表现为:(1)会计一般原则的选择与协调。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揭示时需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2)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3)会计估计。常见需要估计的项目有:坏账、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等。其确认、计量、揭示的合理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4)新准则中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如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还是采用成本法核算;重大的会计差错的确定等都是业务处理时的临界标准。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原则和方法

一是以会计新准则、法规、制度为限制。会计职业判断只能在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法规、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判断和选择,否则就是违法行为,须承担法律责任与接受法律制裁。

二是以公允反映为准则。财务会计作为主要为企业外部利害关联人定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其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是真实而公允的。因此,公允反映应当成为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核心思想。

三是以遵守职业道德为前提。遵守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上岗执业的必备条件,是防止会计信息虚假误导的基本前提。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同时也要强化社会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四是适用性原则。强调会计职业判断的适用性,必须本着务实谨慎的精神,对具体会计政策判断和选择,综合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理财环境、内部管理、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诸多因素。

五是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提供和使用会计信息需要花费成本。因此,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选择企业会计政策时,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在操作成本大致相等时,优先选择能提供更相关与可靠的会计信息的会计政策。

三、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完善准则体系,缩小会计方法的选择余地。有效的内控制度及措施,可以降低会计职业判断风险。我国应适时修订基本会计准则,限制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备选方案,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其次,注重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培养会计人员终生学习观念。同一会计业务,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其职业经验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实务操作。只有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的经济知识,才能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做出正确职业判断,选择适当会计政策,从而做出合理会计估计。因此,会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再次,加强实践训练,注重长期积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重视案例剖析,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案例剖析的实践性训练,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培养、职业训练的结果,只能通过不间断地培养、训练、不断积累才能养成。

最后,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石。一旦会计人员道德缺失,职业判断就会偏离真实公允的原则,从而造成极大危害。因此,要加强道德教育,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

上一篇: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再造及账务处理 下一篇:会计工作主动性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