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药出口

时间:2022-02-12 07:28:26

浅析我国中药出口

【摘 要】分析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现状,得出非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文化壁垒阻碍着中药国际营销的深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中药国际贸易;非技术性贸易壁垒;文化壁垒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其药理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高安全性和低副作用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一、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现状

1.国际市场出现了有利于中药的方面,出口持续增长

过去中药只是在中国境内以及港澳台地区大量使用,目前中药已经出口到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国家也已经逐步认识和了解中药,承认其功效,因而对于中药的政策也出现了利好的趋势,这无疑是个机会。1989年中药的出口额仅为3.6亿美元,而到2008年则超过了13亿美元,基本上以缓慢增长为主。

2.中药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以原料性产品为主

我国中药出口的产品众多,但主要以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等原料性产品为主,所占比例为80%左右,中成药所占比重较小,甚至相对于1989年有所回落。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都是些低附加值的产品,且对环境和资源损害较大,不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同时出口产品价格偏低,也缺少高知名度的公司和主导产品。

3.出口市场稳定但狭窄,过分依赖亚洲市场

我国中药的出口80%以上是依赖亚洲市场,以日韩和东南亚国家为主,对于市场广大的欧美国家的出口额仅占20%[1],这一方面是由于同为亚洲国家,地缘接近,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相似,对于中药的接受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欧美等发达市场对于药品的质量和其他方面要求高,而国内医药企业一般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4.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

中药虽是我国的传统资源和优势项目,但是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也是中药的大量使用国和出口国,近年来,日本和韩国凭借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中药出口均超过我国排在前两位,我国中药出口仅位列第三,且多为低附加值的原料型产品。同时,欧美等大型医药公司也开始抢滩中药领域,中药的国际竞争颇为激烈。

二、造成我国中药出口现状的原因

1.中药出口的技术性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商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品建立各种严格、复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进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药一般以保健品或植物药品,饮食增补剂等形式注册出口,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对进入本国市场的中药多以西药的标准来要求,对注册技术法规有严格的要求,以至于目前尚没有一例中药产品以药品的名义进入美国市场。

第二,多种类型的认证制度的壁垒,对于医药企业我国目前已强制要求GMP认证,而对于多数中药企业而言GAP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中药的种植过程对其产品质量关系重大,同时还有GLP、GCP等认证[2],以我国中药企业目前的状况而言,想达到以上认证在一段时间内还是相当困难的。

第三,包装和标签规定方面的壁垒,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对于药品、食品的包装和标签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任何医药产品的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将会被扣留,进而要求改进退回或销毁。从美国FDA扣留货物情况看,我国中药扣留批次占我国出口货物总批次的20%左右,居各种扣留货物品种的前列。

第四,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保护环境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而采取的限制进口措施。近些年来,由于许多药用动植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名单,因此涉及这些动植物为原料的中药产品出口也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对于药品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卫生学以及放射学方面的要求也是我国中药企业难以达到的。另外欧美国家采取的HES管理体系和ISO14000认证系统,对于环境安全意识淡薄的我国中药企业而言也是很难完成的。

2.中药出口的文化壁垒

一个国家的文化将最终影响到每个人的行为及其所在组织的行为,从而影响其对贸易产品、地区、方式等多方面的选择。产生中药出口的文化壁垒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药学体系不同,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使用的药物,是在中医辩证指导下使用的,而中医讲的是元气论,讲究天人合一,而西医与中医是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讲的原子论,讲究功能主义。西方人对成分明确的物质或立即见效的药品比较容易接受,而传统的中药组方过于复杂,很难对其有效成分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因此对中药接受程度不高。

第二,语言文化不同,由于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其理论表达晦涩难懂,使得中药的传统理论和文字描述很难准确地被翻译成外文,因此中医药理论在国外的流传广度受到限制,与国外民众沟通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交流也同样受到影响。

第三,中西文化交流不够,仍不能满足需要。中医药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和推广活动不多,且多局限于亚洲地区,因此缺乏高层次的中医药专家在国际学术界的推广,中医药的相关论文在国外刊物上登载也较少,容易使得国外民众对中药的科学性产生一些怀疑。

三、增强我国中药出口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1.大力发展海外中医机构,推动中医带动中药的发展。中药要走向国际市场,一个长远的办法就是把中医推向世界,在世界各国建立中医机构,以中医药的实在疗效征服海外市场,同时与国外的大学合作办学,创立中医学专业,联合培养人才。

2.加强国际医药界学术交流,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地位。政府应当加强国际政府间的交流,促进国际间医药知识体系的融合,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地位。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国外的医药学专家认可中医药,相信中医的科学性,承认中药的疗效,提高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国际地位是中医药开拓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3.积极引进国际最新科技成果,实现中药与高科技的紧密结合。我国传统的中药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而医药是高科技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中药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与当今高科技相结合,开发新的方便使用的剂型,提高提取技术,缩短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开发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3]。

4.积极参与各种与中药相关的国际标准化活动。政府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迫使我国的中药从种植、生产、销售以及上市的全过程同国际标准相一致。同时还应积极参与中药国际标准化活动,努力实现ES管理体系和ISO14000认证系统,尽力争取将我国已具有优势的项目纳入到国际标准中。

5.对中药产业链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并提高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中药的质量控制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在国内推广的GAP认证,降低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努力打造“绿色中药”,建立优质的中药种植基地,还要推广GLP、GMP和GSP认证。同时要开展对国际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替代性工作,提高中药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参考文献:

[1]汤少梁.中药国际市场竞争策略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

[2]冯夏红,康廷国,林秀玉,程顺启.中药国际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药业,2004(2).

[3]朱选功.我国中医药出口的SWOT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3).

作者简介:张海燕(1990-),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2011级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发展。

上一篇:浅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问题 下一篇:Q市都市海岸项目SWOT分析与经营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