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时间:2022-02-11 08:00:34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是以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把素质教学落实到实处。新课改已经实行多年,作为一线的教师,要紧紧以新课改要求为根本,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习作;习惯;兴趣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师能否发掘出学生的兴趣点,能否把课堂变得气氛活跃,对最后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只有真正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对文本的感悟,才能让语文教学有实效。经过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实践,我认真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钻研课本,把课本上的东西吃透

新课改要求要充分利用课本教学资源,教科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知识的精华都在课本上有所体现。作为老师,一定要先把课本研究透,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如果老师对课本不了解,教学重点不清楚,就会出现混乱式教学,讲解不详细,目的不明确,最后南辕北辙,误人子弟。我虽然执教语文多年,但是面对一篇新的文章,我还是会先把文章读透,把段落标记清楚,看看哪些字词学生有可能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等,这样在课堂讲解的时候重点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他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可以帮助提升写作的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情感的熏陶。”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语言文字内涵的过程,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从中汲取精华,学生自己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还会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好词好句,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能信手拈来,把读过的佳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如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三、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颗好动好奇的心,面对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肯定会有抵触心理,我采取的措施是经常举办一些趣味活动来缓解学习的枯燥气氛。例如成语接龙活动,就是每个人以前一个人说的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为首再说出一个成语,看看谁的词汇量大,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答。此外,我还组织大家参加植树,春游等活动,在活动前给大家布置好作业,如记录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有什么感想之类的,然后写下来就是一篇小作文,这样的作业是学生们亲身经历的,写出来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好的写作水平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的。

四、作为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说激励的话

班里的学生有好有坏,作为老师不能对差生不理不问,也许你的一句激励的话就能改变他的一生,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的一句“你真棒”“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真聪明”等,都是对学生最大的表扬。或者给表现好的学生一朵小红花,其他小朋友看见后,由于攀比心理,自己也会努力学习争取得到老师的奖励。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快乐学习,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就得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把培养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设计属于他们自己的课堂。我们作为老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探索着学习。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我体会到了语文教学中的很多趣事,也感觉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任,小学生的教育并非一日之功,是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杨九俊,姚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1-5.

[3]汪潮.小学语文教学新视野.杭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自治区林芝地区第二小学)

上一篇: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