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02-11 04:18:57

支架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场景:要上课了,教师精心准备了宏大的热身练习,刚刚一边备课一边想象着学生们跟着这些预设,瞬间进入角色――多么富有活力的课堂状态啊!上课铃响了,教师按预设鼓起勇气拿着一大堆道具包括一辆自行车走进教室。教室里很沉默,于是,在没有“爆点”的开端中,那些道具一一地呈现了出来,在学生的无声中,结局自然也可想而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在支架理论的书籍中有这样的描述支架原意是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教师为学习者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是学习者掌握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建构平台。这种教学思想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辅助学习”的观点。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搭脚手架: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

同时,在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理论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由此可知,我们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然后在教学互动中渗入支架意识设计教学步骤,为各个教学环节搭好支架,上面描述的课堂面貌完全可以改观。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这一理论常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一、在教学任务中选择熟悉的话题

学生实际感兴趣的话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有感性认识的事物,如班级中的同学或自身的学习生活:二是大家都在谈论或在做的事情。比如,在某课设置教学情景时。我用了威廉王子和凯特的事迹。由于今年4月他们童话般的婚礼广为人知,在屏幕上放映他俩的近照时,许多同学发出了赞叹的声音,不费吹灰之力就破冰成功,进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只要充分发挥教学素材这些方面的特质,学生就会感兴趣,从而愿意接近,愿意去学。就如同建房的选址,有时正确地选址(适当的话题),就更易令建房者(学生)激发建房的热情,从而使建房(教学)任务高效完成。

二、恰当的铺垫

在给出任何一个教学任务的指令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记得以前在听一个新东方学生评课几乎是全五分的老师的课时,她非常关注课堂上学生的一举一动,不断地告知学生“I need t0 see your face”,并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活动的微调,力求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实施指令的发出,一方面是教学任务的布置,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情绪对学生的传达。上课时教师的语调、体态都在向学生传达着诸如“这个任务是否重要”之类的信息。此外,用明确的、言简意赅的祈使句常常可以很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在此基础上,布置教学任务时,举例必不可少。在2011年暑假的中澳夏令营中,一个来自澳洲一所小学的校长虽然不会说中文,但是他的课上,那些高二的中国学生却可以和他良好互动。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非常详尽地给出各个活动的指令。比如,他要学生从“look,sound,and feel”这三个方面描述校园,首先,在这个教学任务实施以前,他先举了几个例子,就地取材地例举look,sound和feel如何造句。接着,他又谈了他对这所学校的这三方面的感想,然后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讲讲他们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断要求学生用长句子,并及时地对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表示肯定和赞叹。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被尊重感,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这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活动只是对校园的描述。但是它的铺垫活动却有四个,第一介绍这几个词,第二造句,第三就相关主题举例,第四提出明确的任务完成标准。并且还把这个标准和他自己的造句板书在黑板上作为示例,为教学中的铺垫做了精彩的诠释。

三、适时的沉默

沉默并不总是僵局,有时它正是学生所需要的课堂内容消化时间。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出声思考”(thinkaloud),更多时候,我们的反刍是在无声中完成的。除了学生在听取教学指令时的沉默外,学生还在探究活动前、反思活动时有沉默,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中热闹的氛围,也许会适得其反地剥夺了它的内涵。有研究显示,中学课堂中的等待时间,大概在30秒一3分钟之间,适当的沉默往往是接下来热烈课堂讨论的必要前奏,也是体现教师良好教态的途径之一。

四、教学任务的传统程度

道不远人,道若远人,道不道。除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关于教学活动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不能相距太远之外,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中,让学生参与较为传统的话题或活动类型是加强信心的途径之一,这也是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对较熟悉的话题展开讨论,以较熟悉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减少铺垫的时间,也能减少学生不能接受的风险,往往是大容量快节奏课堂的必要条件。熟悉的话题、恰当的铺垫、适时的沉默、传统而新颖的教学任务,它们都不是课堂上显性的、可以看见的特质,可是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的表现和发挥,正如托起鸟儿翅膀下的风,无形却在课堂中无所不在。

上一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下一篇:浅淡如何调控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