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雨水景观设计研究

时间:2022-02-09 01:53:43

体验式雨水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城市是人们生活的人工环境,一切环境的建设离不开资源。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于水环境的依赖与生俱来,城市的发展,让人们远离了自然生态的水环境,而雨水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水,雨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如何才能发挥雨水资源的优势,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感知的需要,使雨水景观设计的价值得到体现,是设计者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雨水景观;互动体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体验式雨水景观

1、雨水景观

(1)雨露雨露是雨水资源的一种形态,通常在夜间形成,其形成还需满足大气较稳定、风小、天空晴朗少云、地面热量散失快等条件[2]。雨露由于受形成条件限制,常见于夏秋两季。夏秋两季的白天光照较强,导致植物的叶片水分蒸发较快,雨露的滋润有利于补充水分。因此,雨露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根据雨露的特点,在园林植物配置上多采用叶片容易吸附雨露的植物。譬如,可在水渠、池塘、湖泊等湿地周围配置八角金盘、鸢尾、香蒲、铜钱草等;在行道两边配置竹类,既可在炎热的夏季为行人遮阴纳凉,又可依靠其舒展的枝条在夜间吸附雨露,为晨练者提供心旷神怡的景观。

(2)雨水收集同雨露相比,雨水是更为常见的雨水资源形态。大量的雨水从天而降,一部分汇入江河湖海、一部分被土壤吸收,这种现象可谓司空见惯。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设计师应当将雨水的最大景观价值开发及利用起来。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说明雨水自古以来不仅作为灌溉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充当景观元素。要将雨水资源应用到景观中,需要对雨水进行收集及储备。

2、景观与景观体验

雨水收集与利用应纳入当地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山区、湖、河区和城区进行规划,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互相联系,相互贯通的集水网,通过湖泊和河道防洪,以及小区和公园,三个层次对雨洪加以利用,包括对水库区、人工湖区、天然湿地保护区、修建闸坝等拦储雨水的设施,在城区、小区、公共建筑、道路、广场,配套建设雨水设施,推广下凹式绿地,提高绿地的雨水入渗能力等,将雨水的渗沟、渗塘、渗渠及透水路面作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通过串联起来的水网吸收城市雨水,下渗给地下水。通过规划管理,将雨水收集设施与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从而提高城市品味,从功能型城市向生态景观城市过渡。

景观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观影响着城市景观的发展。人通过体验式元素感知景观,人们通过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影响环境塑造。人通过行为收集信息,感知场景,人与景观进行精神上的深层的交流,反馈的各种信息经过人脑的加工处理,最终形成人的思想观念。同时,人们生活在各种景观环境中,景观也无时不在地影响着人,景观影响人的方式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它会影响人的行为和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责任感。景观与人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两者密不可分,景观价值通过人与景观的互相作用实现。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应从观察世界开始,“直到人们感知它,环境才成为景观”。

因此,景观设计应该让每个人积极地参与到体验景观过程当中,重新认识景观,重构人与客观的和谐关系。设计师设计的环境,不仅仅是设计过的生态系统,不仅仅是非既固定的发展型策略,它应该具备不同的形式和体验,是文化的产物,通过空间序列与形式,来唤起人的心境与感受。设计能够改变人的意识,并或能够辅助重新建构他考虑不同事物的优先次序和价值观。因此,雨水景观需要规划的不仅是场所和空间,更需要规划的是体验。

3、人与雨水景观的关系

人与雨水景观的关系通过景观体验实现。人通过体验,认知雨水景观意义;雨水景观通过互动,影响人的行为模式和态度。只有人与景观的互动才能使景观产生价值。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需要采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更要用令人心仪的景观形式,表现最直接的景观效果,来得到社会大众情感上的认同。通过景观积极的引导作用,能促进社会认知的转变,形成社会正确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并最终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人与景观的关系将指引设计,体验式雨水景观是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人们为了更适合自身的需求改造人工环境,景观规划是在人的体验上的人与自然最佳关系的创造。而体验式雨水景观正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最直接方式。在雨水景观设计中,让人们亲身体验景观的价值将成为设计者工作的出发点。设计应该从收集感官信息入手,用最佳的景观尺度,让人们体验雨水景观的魅力,通过体验构建社会正确的共同价值取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体验式雨水景观的设计重点

1、针对于感官信息的设计

人的体验是从最基本的感官信息收集开始,因此,体验式雨水景观设计首先应针对感官信息进行设计。

(1)视觉信息

人通过眼睛收集视觉信息,眼睛收集的有关于物体颜色和形态信息形成对事物最为重要的第一印象,所以通过视觉效果展示是让人体验景观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①雨水的动态视觉信息

水有着多样的情态,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有这样的描述:“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欲环,欲肥腻,欲喷薄……”水作为构成景观的要素,有着独特的美感。雨从天而降,雨水有独特的姿态,一定的高度,能产生动感,是动态的水。雨带来的动势,使水活起来。通过设计可以控制水流的形态,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瀑布、叠水、溪流等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水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带来多样的视觉感受(如图1所示)。同时也可以改变高差、水流的路径、水流的速度,形成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图1 叠水景观

②雨水的静态视觉信息

水的动静都具有美感,动态水具有活力,具有灵动的美,而静态的水具有宁静的美。水流汇集成水面,产生静态水的景观,镜面的水池能够产生美妙倒影,给人们另一种视觉体验(如图2所示)。

图2 雨水收集池景观

(2)听觉信息

听觉是另一种感觉通道,为人们感知世界提供了除视觉外的大量的信息。水的声音是水的美感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为雨水的景观增加了丰富的体验层次。中国古典园林中对于听雨的设计,更是一种意境的呈现。如拙政园的听雨轩庭院,院角栽植芭蕉,借雨打芭蕉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而取意与李义山诗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留听阁,也是一处感受诗情画意观赏雨景的好去处。水声的处理能够加强人对于场景的感受,水的声音的控制处理,能够达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使人的景观体验更加充实。

(3)触觉信息

触觉是最直接接触物体的感知方式,触觉信息的收集对景观的体验极为重要。体验式雨水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是创造一种体验能力,让人们反思那些看到的东西是否是真实的,感知物理世界和感官世界的差距。触觉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感受。通过触觉信息的感知,更具有真实感。人都有亲水性,只有人与水接触,才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水的存在和价值。通过技术处理雨水使人们能够和雨水进行亲密接触;通过设计控制水触感,更能使人们能感受到丰富多样的触觉体验,真正实现人的亲水性,实现人与水的良好互动,让人们全面感知雨水景观。

2、针对景观尺度的设计

适宜的环境,必定有良好的尺度。场所的感知和景观的体验都与尺度相关。人类出于本能开始改变环境,为了更适合自身的需求不断地改造环境。人们通过对自然要素的控制来改变生活的状态,人们不断扩展对自然要素的控制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对于外界的感知由感官系统带来,不论是街道绿地、城市公园、住宅小区或者是其他类型环境中的雨水景观的设计都必须适合人的生理尺度和心理需求,必须满足人的感觉的检验,给人以良好的体验,使人流连忘返。体验式雨水景观设计应符合人的固有的生理尺度,同时满足外部空间特有的心理影响力的尺度需求,通过尺度的合理规划,对空间的合理控制,使人们有适合的空间感受景观,在环境中充分体验场所的特定氛围,进一步有效地影响人的行为和心理。雨水景观除了满足人的尺度的要求,还应根据周边的环境要素以及雨水资源的量的衡量来进行合理设计,在考察研究多种组成要素后,合理做出最终的设计方案。

3、针对于社会观念的设计

社会观念不断的影响人的行为,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判断。在进行体验式雨水景观设计之前必须先重建大众心目中景观价值的衡量标准,重构人们的态度,实现人们对于雨水景观设计的认同。雨水景观有其独特的价值,应该被社会所关注。雨水资源应由人们的观念中可用资源变成为必用的景观资源,在环境设计中被人们所重视。对于雨水资源的利用不能一蹴而就,是要经过对于资源的分析,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步骤实现,设计应结合自然,把自然的因素考虑在内,尽量最少加入人工化的设计,用景观引导人的行为和重构社会的意识形态,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文化,使地区自然环境生态链的良性循环,给人们带来健康和谐的生活空间。例如:某住宅小区一期工程用地约8.3hm2,绿化面积3.35hm2,景观水面0.5 hm2,平均水深1m,可储蓄水量5000m3。该小区年平均汇集雨水径流量80012m3,按重现期一年计算,产生约1.5m3/s的雨水径流量。一方面,小区产生较大的雨水排放量,排水工程设施造价较高;另一方面,小区景观和绿化要消耗大量的自来水。此外,小区建设产生大量硬化面积,雨水峰流量明显增大,雨水径流污染负荷增加,对接纳水体金银湖及周边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因此,考虑利用小区汇集的部分雨水补充景观和绿化用水,节约自来水,减低排水系统的费用,削减雨水径流量和污染负荷,保护小区和金银湖的水环境与生态环境。

结束语

通过景观环境的营造,体验式雨水景观将改变人对环境的审美,设计给人们带来的不止是景观,更是对环境的思考,是社会大众的对于环境道德衡量标准的重新设定,日常生活中的人们,自身的活动,人的行为都会影响环境,环境又会制约人的行为,雨水景观正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最直接体现,它将人们内心中最大的期许直接反映为对环境的关注。通过体验式的雨水景观设计,必将强化人与城市环境的联系和市民对于城市环境的责任感,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西蒙斯・奥姆斯比约翰.景观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J].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

[2]戴赖塞特尔・赫伯特.破坏与希望同在,让我们向水学习[J].景观设计学,2011(06).

[3]佚名.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坦纳斯普林斯公园[J].景观设计,2013(05).

上一篇: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 下一篇:铁路、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