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颊脂垫瓣修复后的疗效分析30例

时间:2022-02-08 11:38:02

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颊脂垫瓣修复后的疗效分析30例

摘 要 目的:探讨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颊脂垫瓣修复后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肿瘤切除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口腔内组织缺损进行颊脂垫修复,观察其术后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对该方法的优缺点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0例病例中修复后痊愈无并发症29例,无功能不良,1例修复后出现感染坏死并伴有部分功能障碍。结论:颊脂垫瓣对邻近口腔内组织缺损具有较好的修复功能。

关键词 口腔组织缺损 颊脂垫瓣 修复

2008年以来对30例口腔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行颊脂垫瓣修复术,观察缺损部位术后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情况,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5月肿瘤切除术后造成不同程度口腔内组织缺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4~59岁,其中男14例,女16例。其中鳞癌13例,黏液表皮样癌8例,多型性腺瘤6例,腺样囊性癌3例;肿瘤原发部位:翼颌韧带区6例;颊部7例;磨牙后垫区6例;软腭区7例,硬腭及上颌结节区4例。缺损范围3.5mm×2.5mm~6.1mm×5.2mm。

手术方法:全麻状态下,行肿瘤切除术,检查确认颊脂垫未受损,再行颊脂垫修复术。根据缺损区与供区的距离可将术式分为两种:①若缺损部位与颊脂垫距离较近,则分离颊使颊脂垫自然疝入创面;②若缺损部位与颊脂垫距离较远,则可在磨牙后区的颊侧作一切口将颊脂垫分离牵出,将其移转到缺损区,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将颊脂垫展开,延长塑形,完全覆盖缺损部位,无张力缝合,留线,碘仿纱条反包扎。根据缺损部位情况分别予以直接暴露、打包固定或留置微细硅胶管外接注射器提供负压引流。

结 果

本组30例研究对象手术顺利完成,1周后拆除包扎,可见颊脂垫表面微红,轻度水肿,质地中等,无渗出。2周后颊脂垫仍然红肿,表层出现淡黄色假膜。3周后,红肿消退,创面略见缩小,颊脂垫表面逐渐上皮化。4周后,创面完全被上皮组织覆盖,2个月后,颊脂垫瓣表面黏膜的色泽、光滑度及质地接近周围健康口腔黏膜。其中29例颊脂垫瓣成活良好,1例出现局部感染坏死,并伴有部分功能障碍。

讨 论

本研究采用移植后对人体面部影响较小的颊脂垫瓣对口腔内缺损组织进行修补,得到的较佳的临床治疗效果。Egyedi最先将其用于封闭口腔上颌窦瘘和口腔与鼻腔的洞穿[1]。后来Tideman又用覆盖游离皮片的颊脂垫修复口腔内缺损,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颊脂垫解剖位置相对恒定,由许多单房的脂肪细胞小叶组成的,单房脂肪细胞小叶被结缔组织形成的较宽的间隔分开,结缔组织间隔呈放射状,为岛状组织瓣,血运丰富,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2]。Tidemam通过血管造影证实颌内动脉的分支颊动脉和颞深动脉、颞浅动脉的分支面横动脉及颌外动脉的分支三重血液同时供应颊脂垫瓣。颊脂垫作为一种特殊的脂肪组织,有着恒定的解剖部位,其内侧与颊肌相连,外侧与咬肌、下颌升支及颧弓毗邻,前界位于腮腺导管穿过颊肌处,后方和上方位置不固定,可延伸至颞下区,下方止于磨牙后三角。其表面被包膜覆盖,与周围组织连接疏松,极易分离。颊脂垫临近口内腔内组织,故很容易用在口腔内组织缺损修复,且操作方便,常可在同一切口或稍加分离即可获得,减少了手术损伤,简化了手术过程。

使用颊脂垫修复口腔内缺损具有如下优点:⑴颊脂垫抗感染及修复能力强,修补后成活率高,不易发生感染、坏死;⑵颊脂垫与受区毗邻者,操作简便,切口隐蔽美观,并发症少,容易被患者接受;⑶伴有骨缺损的创面亦可用颊脂垫瓣修复;⑷颊脂垫瓣为可牺牲组织,修补植后不会造成原供区的畸形,即使手术失败亦无严重的后遗症;⑸无需植皮,避免了原始皮瓣移植造成的不必要痛苦和供区皮肤功能障碍;⑹颊脂垫瓣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可与放疗同时进行。而其不足之处:①对于创面较大颊脂垫瓣不足以覆盖者无治疗效果;②对于口腔内缺损部位与供区距离较远者手术操作复杂,治疗效果欠佳。

手术中要注意的问题:①分离颊脂垫瓣时应紧贴包膜,钝性分离,避免破坏菲薄的包膜,避免破坏颊脂垫瓣内正常脂肪组织球及后方蒂部丰富的供养血管,如包膜破裂,脂肪外漏,则极易造成脂肪液化、感染甚至坏死,形成死腔。②不可过度延伸颊脂垫组织,以防形成术后瘢痕造成张口障碍。③松解瓣时注意充分减张,动作轻柔,不能粗暴牵拉损伤包膜。④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供区组织向缺损区组织转移的时间间隔,缩短对颊脂垫瓣的损伤,移植时损伤越大,术后恢复越差。⑤受区创面必须止血彻底,以免发生术后积血、积液形成死腔,影响创面贴合,颊脂垫瓣要充分覆盖创面,保证在无张力情况下缝合创口,表面以碘仿纱条打包固定,压力适宜,使颊脂垫瓣与创面紧密相贴。

术后注意事项:①嘱患者1周内进食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普食,避免因过早进食硬物致瓣局部创伤及蒂部受压,引起坏死。②术后3个月内,创面完全愈合前,避免过多口腔运动,以防牵拉等因素影响术后恢复情况。

颊脂垫修复术后的组织变化:29例痊愈者术后观察1周内以成熟的脂肪组织为主,以后逐渐被胶原结蒂组织取代。术后2周,颊脂垫表层出现淡黄色假膜,成分为纤维渗出;术后3周,颊脂垫表面逐渐上皮化,镜下见鳞状上皮出现在颊脂垫的边缘;术后4周,因颊脂垫被肉芽组织及表面的鳞状上皮取代,创面缩小;术后2个月,颊脂垫完全被上皮组织覆盖,颊脂垫瓣表面情况良好,创面基本愈合。进一步研究认为[3],对于新生上皮的鳞状组织来源一般认为有3种可能性:①来源于周围正常黏膜的爬行;②来源于口腔黏膜脱落上皮细胞的种植;③颊脂垫本身被膜的演变。本研究中,1例患者修复后出现坏死感染,并伴有部分口腔功能障碍,可能因缺损区与颊脂垫瓣距离较远,分离过程造成颊脂垫瓣损伤或移植时间过长脂肪细胞吸收过多所致。

颊脂垫具有固定的解剖优势、丰富的血液供应及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故对于发生在颊黏膜、上颌结节、上腭后部的缺损,效果非常满意。在临床上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Egyedi P.Utilization of the buccal foot pad for closure of oro-antral and oro-nasal Communications.J Maxillofac,1977,5(4):24l-244.

2 Tideman H Use ofthe buccal fat pad as a pedicled graft.J 0ral Maxillo-fac Surg,1986,44(8):435-440.

3 樊立洁,陈关福,胡济安.颊脂垫移植的组织学实验研究.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2):128-130.

上一篇: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及再治疗临床疗效 下一篇: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