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竞争力:鱼与熊掌兼得的国企改革探讨

时间:2022-02-07 04:40:03

责任竞争力:鱼与熊掌兼得的国企改革探讨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无疑是个世界瞩目的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内容,从而促进“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这种定位不仅抓住了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和内在价值,同时也与新一轮经济贸易全球化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现实诉求高度契合。与此相对应,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责任竞争力理念逐渐兴起,并成为企业实现差别竞争、重塑比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的重要动力,不断增强责任竞争力,全面培育在国际化经营中的竞争新优势。”2013年12月13日,在国资委组织召开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视频会议上,责任竞争力的理念被再次提及,成为研究推进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从“责任竞争力”视角审视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不仅有助于我国社会责任事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也有助于理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标准和路径。

责任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从根本上来说,推动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动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更为形象地说,是鱼和熊掌可否兼得的问题。实际上, 在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公平和效率做到兼顾,那么经济的发展往往就能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且是可持续的;公平和效率不能兼顾,其结果要么牺牲了效率而丧失了竞争活力,要么牺牲了公平变得不可持续。

责任竞争力理念就是实现鱼和熊掌兼得,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兼得能力。事实上,自2005年9月我们在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最早提出责任竞争力理念,并将其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衡量标尺理念之后,有关责任竞争力的理论分析和企业实践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企业责任竞争力、产业责任竞争力和国家(区域)责任竞争力的系列理念,一定程度上,责任竞争力也等同于一个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力,并逐步演变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具体来看,

首先,责任竞争力的本质涵义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问题。这里的责任就是组织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利益相关方,同时平衡好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实现和期望满足,所以责任的本质是一个公平范畴的课题。这里的竞争力本质表现为效率的问题,是组织在利用人财物资源的有效程度的比较问题,谁能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谁就应该或者能够占有更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是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考虑和面临的问题,责任和竞争力问题也是每个组织必须考虑和面临的问题。从本质上讲,责任竞争力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不仅仅对企业而言,对所有组织都有同样意义。

其次,责任竞争力的本质意义是一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责任竞争力强调平衡好各利益相关方利益和期望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效率和效益,是鱼和熊掌要同时兼得。惟其如此,组织才能较好持久地发展,同时也通过促进利益相关方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从可持续发展相通的意义上,责任竞争力也是每个组织实践可持续发展可资借鉴的一种新理念。

最后,责任竞争力还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在ISO 26000社会责任标准中,组织社会责任既包括组织社会责任的目的(促进可持续发展)也包括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方法(将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融入到组织决策和活动中)等。其实责任竞争力理念也正是这个概念的深化和具体发展。责任竞争力既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目的具体化,也是组织将社会责任要求融入到组织各项决策和活动的具体衡量标准。

“鱼”与“熊掌”兼得的国企改革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国企改革的根本目标,可以说形成了很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真知灼见和发展共识。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的中央文件要求相比,《决定》不再刻意要求国企国资体量上的“大”和表面形式上的“强”,而是要求体格上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具体地说,就是如《决定》中所讲,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加可持续发展。当然,更进一步讲,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支柱,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方向的基本保障,这也就决定了国企改革要以实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来推进。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仅体现为发展壮大国民经济的骨干作用上,同时还应体现为对于社会福利普遍增长的贡献上,可以说这既是国有企业天然的历史使命,也是国有企业本源价值的回归。

而从责任竞争力的视角来看,深化国企改革的社会责任内涵就是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其在保证资源要素的公平、自由和优化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如,在国家社会经济活动中提高核心竞争力,显示骨干性作用;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体现国家意志,发挥基础性作用;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维护民生民利,彰显中流砥柱风范;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显现榜样性力量;在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中塑造格局声张正义,打造负责任经营的形象。

同时,我们的这种思考同样还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全球化新形势息息相关。当前,人类正逐渐进入到以3D打印、4G通信、新能源、大数据等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国有企业的功能和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

国有企业要成为壮大国民经济、繁荣世界经济的贡献者,以及对内增进社会福祉、对外贡献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代表和全球楷模,不仅需要在运营管理、价值创造、国际竞争等方面施加话语影响、发挥实质作用,同时还应做到找准定位、有的放矢。具体来看,就是不仅要成为综合价值创造的引领者、责任管理的创新者和关注并响应更多利益相关方的表率,还要勇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以及责任运营的中国代表者。(详见《国企改革的社会责任思考》,2014年第1期)

“鱼”与“熊掌”兼得的国企改革标准

国企改革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改革,它还是一项社会改革,更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改革。改革力量、实施手段、实施目标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应是多元的、系统的。而责任竞争力正好是一个将社会和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型的评判标准。而如何针对不同的国有企业类型,衡量其效率与公平的兼顾程度,评判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处理水平,既是国企改革推进中具体可以参考的原则和标准,也是未来检验国企经营管理的新尺度。这些既会影响国企改革路径的选择,也会在未来成为指引国企运营的标杆。我们通过责任竞争力的矩阵对责任与竞争力(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关系及标准进行了分析:

“责任-责任”:当一个组织的活动只为利益相关方的存在而尽责任时,即满足基本法律责任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期望是其主要职责和责任,组织几乎没有机构自身的利益追求,也不太关心在社会中的竞争力,组织的行为准则主要是利他。其实这只是纯公益慈善组织。不过,不追求效率的公益组织,组织本身也不具备责任竞争力。

“竞争力-竞争力”:当一个组织的活动只为自己的利益或效率时,在满足基本法律法规情况下,主要是考虑自身的利益。组织的行为准则就是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利益。在过去的理念下,企业作为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就是其中的代表。

“责任和竞争力是同时的”:即在尽责任的同时,竞争力得以提升,在竞争力提升的同时,责任也得以履行。如蜜蜂的生活形态就是一个代表,其在采花酿蜜为自己生活的同时,也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结果繁衍后代,使自己有更多的花源,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其责任和效率是同时的。

责任竞争力的矩阵分析的意义在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责任与竞争力的逻辑关系问题,同时还有利于为具有不同社会功能和作用的企业在解决责任与竞争力问题时参照不同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方案。而十八届三中全会《说明》也根据不同功能对不同企业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自然垄断行业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同时要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规范企业的行为,提高经营的效率。”

国有企业身处不同行业,其功能目标、产权结构、公司治理、改革重点都有明显区别。结合上述责任竞争力的矩阵分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针对性提出推进实施的路径标准。

对于提供公益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有天然的责任在其身,但不能不顾及效率。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在通过国有资本投入,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产品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市场竞争的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对于拥有战略性、资源型等“特定”使命的功能性国有企业,如军工、石油及天然气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国资国产向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转换和放大的作用。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以市场化为主导,同时适度兼顾社会功能。具体而言,就是加强市场化的内部改革,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在提升经营效益、满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的同时,积极健全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引入社会监督,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国企红利的社会分享。

对于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虽然追求市场竞争力天经地义,但不能忘却做推进公平发展的表率。要做到在确保不丧失生产效率,不牺牲市场优势,发挥好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和壮大国民经济骨干性作用的同时,提高责任意识,提升履责水平,努力成为国际国内同行业中最具活力和最受尊敬的表率。

“鱼”与“熊掌”兼得的国企改革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将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未来国企改革的六大重点。可以说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是推进国企改革的着力点和入手点。从责任竞争力的理念来解读和推进这六项工作,以便更好地实现更加公平、更加效率、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规范经营决策

规范经营决策要做到公平性(责任)和效率的统一,需要在决策机制上建立起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机制。比如,在决策目标上做到多元同等(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目标同等地位),在决策过程中做到多利益相关方的多方参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以及决策成果上体现为多方共赢、共同分享。这些一方面做到决策环节上实现对每个相关方尽责,实现更大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全面性,促进决策更有效果,提升决策的执行率,从而提高了经营决策的效率。

资产保值增值

责任竞争力的内在逻辑强调的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和有效统一。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效率性,就是要求企业严格遵守市场规律,通过合规经营、技术创新等提升资本的运营效率,实现资产的快速增长,同时还应做到合理控制风险,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要保证资产保值增值的公平性,一则体现为资本运营效率的提升和资产快速增长是通过合法、合规、公开、公正的手段实现的;二则体现为要确保国有资产在流向上做到向改善公共服务、帮助弱势群体等领域倾斜,因为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稳妥,也最具说服力的就是用于提升社会福利和公众利益,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无形资产(如品牌资产等)也会得到提升。

公平参与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作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市场主体,要确保国有企业公平参与竞争,主要体现为与其他市场竞争主体在市场准入、要素支配能力等方面,做到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利益对等。而公平参与竞争的效率性则体现为不同市场主体之间除了正当的竞争之外,还应该立足于自身优势,联合多利益相关方做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提高企业效率

提高企业效率,在效率上要求国有企业提升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和影响力,在经济效益层面实现稳增长、高发展、低风险等更高质量的发展;而从公平性上考虑,则要求企业努力提升利益相关方的服务供给和整体效率,包括提供服务的效率、满足服务需要的程度、产品配给的效率等。如对于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公共服务提供、地区经济发展乃至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上,国有企业要做到快速反应、有利协调和公平公正。

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活力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企业自身素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出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状态。要实现这种状态,从效率的角度来看,需要更加注重对于外部利益相关方现实诉求的满足和现实利益的维护上,这也会提升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于企业的认同感,进而有助于企业充分调动和有效统筹利益相关方的优势资源,提升竞争实力。从公平的角度看,一方面要求做到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在人格、尊严等方面的平等,另一方面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和合法利益,关注他们在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创造出一种有利于激发员工创造性、能动性的良好氛围。

承担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属于其经营发展的天然使命和最终目的,也是可持续发展语境下新的要求。从责任竞争力视角来看待国企改革中承担社会责任的工作,我们认为一是将社会责任贯穿到包括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等其他五个方面的工作,同时还应协调好、保护好、平衡好好企业内部利益相关方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上一篇:TPR教学法在腾冲民族学校开花结果 下一篇: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