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矿山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

时间:2022-02-06 04:28:44

提高矿山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

摘 要:在日常工作生产过程中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关系着生产的稳定性,如果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如何快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我们对设备的安全检测尤为重要,本文从设备的检测诊断出发分析以下问题。

关键词:故障;诊断;对策

一、设备故障的种类

设备故障的种类按设备部件划分可分为:机械故障、电器故障、气动故障和控制故障;

按发生时期分类可分为:初期故障、突发故障和老化故障。因为故障发生的时期不同,故障的内容和原因也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之。

二、初期故障

在调试阶段和试运转2~3月内发生的故障称为初期故障,产生原因如下:

(一)零部件、元件加工不良,装配不良。如零件加工时不符合要求,零件毛刺未及时清除,不洁净安装(如轴承中带入铁屑沙粒线头等),零件装错、装反,对中不良,同心度不符合要求,紧固件扭矩不符合要求,外购零件(如密封圈,弹簧,键,锁紧套等)质量差。

(二)设计错误。设计元件、零部件对元件零部件材料选用不当;对功能了解不够,参数使用不当造成结构设计错误;电器参数选用不合适造成电器元件选型错误;气动设计回路错误等等。

(三)安装不符合要求。如零部件清洗不干净,灰尘杂质密封碎片混入部件间隙,造成运动部件摩察增大,气动器件腔室堵塞,电器部件散热不良等。

(四)维护管理不良。如未及时加入油更换油,未及时清理电器元件上的灰尘,没有及时排放气路中的冷凝水。

三、突发故障

设备在稳定运行期间突然发生的故障为突发故障。如在操作中因为操作工人水平低,注意力不集中,误操作造成的。因为其它外界条件如电压波动、负荷突然增加、传动机构搅人异物、连接件突然断裂、传动件(皮带等)由于负荷变化发生断裂、限位失灵、轴承烧死、结构件由于振动等焊口开裂等等。有些突发故障时有先兆,如元器件发热、异声、糊味、明显的震动感、气动系统排出空气有异物、电气系统接触器等吸合声音异常、电流波动或加大。有预兆的我们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有些故障没有预兆,是无法预测的,需采取安全措施加以防范,并准备必要的易损件以备更换。

四、老化故障

当有些零部件达到使用寿命后发生的故障为老化故障。我们可以根据设计寿命、使用频度、使用时间、使用消耗程度和一些先兆预测老化故障的发生期限,并及时地更换。

五、设备故障诊断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及时、彻底地解决设备故障,掌握必要的故障诊断方法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一)经验法

此法是设备维修人最常用的方法。主要依靠实际经验,并借助简单的仪表,诊断故障的发生部位。找出故障原因。习惯上可称为望,闻,问,切。

1、有无明显变化、皮带等有无裂纹、轴承位油有无流淌、焊件焊口有无开裂、气动系统压力是否异常、指示灯显示是否异常等;有无明显震动等所有能够看到的和正常情况不相吻合的现象。

2、闻。包括耳闻和鼻闻,如有无异常声音、有无漏气现象、有无异常的摩嚓声和跳动声、有没有焦糊味和沸油味等异味。

3、问。即查阅技术档案,了解工作程序、运行要求及主要参数,查阅操作手册了解零部件、元器件的作用、结构、功能和性能;查阅检修记录,点检记录,了解日常维修保养情况。向现场操作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了解发生故障前后的征兆及事故发生时的状况。了解以前出现过的故障和解决方法。这是此法最关键的一步对判断故障部位,减少排出故障时间最有效的方法。

4、切。即用手和简单工具触摸,如触摸运动部件、线圈温升等,如手不能短暂停留,温度在65~75℃要查明原因,触摸有明显的跳动感、震动感、爬行感、磨擦感等。

该法简单易行,但由于每个人感觉不同,实际经验不同和判断能力的差异,诊断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推理分析法

推理分析法的原则:由简到难、由易到繁、由表及里地逐一分析,排出不可能发生的和非主要的故障原因、设备的薄弱环节,故障概率较高的原因。推理步骤可分三步进行:

1、从故障的症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推理出所有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

2、从故障的本质原因。推理出可能导致故障的常见原因;

3、从常见原因里,推理出真实原因。逐级进行故障推理,画出故障分析方框图。

(三)常见的推理分析方

1、仪器仪表检测法。检查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2、部分停止法。暂停系统中一部分工作,观察故障征兆,以气动系统,电气系统最为常用。

3、试探反证法。即试探性地解除部分设备工作,如玻璃厂的拉边机出现故障停止不转,可以先去掉负荷,摘掉皮带,让拉边机杆不转,开动电机,如果没问题说明拉边机杆存在问题,如果还是停止运转,再摘掉减速器,运转电机如果转动说明减速机有问题,如果不转说明电机存在问题,然后可以用手转动风扇如果看灵活与否来排除电机轴承。

参考文献:

[1]张秀华.矿山设备管理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0)01.

[2]郭红艳.浅析煤矿机械设备轴类零件的修理与装配[J].煤矿机械,2005,4.

[3]徐立壮. 轴类零件的维修经验[J].煤矿机械,2007,3.

上一篇:重视体育文化发展 下一篇: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创造有利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