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蕙茵:投资梦想的电影人

时间:2022-02-05 01:05:40

甘蕙茵:投资梦想的电影人

在北京万达影院旁的星巴克咖啡厅里,记者见到了甘蕙茵。尽管北京糟糕的天气让她略感不适,但只要提起电影,她的眼睛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这里的电影行业正在复制美国电影辉煌时代的轨迹,在北京能找到一个电影人的归属感。”自从2008年来到北京后,甘蕙茵便成为电影投资圈中最重要的制片人之一。从《越光宝盒》到《钢的琴》,甘蕙茵在监制影片的同时也在投资自己的梦想。

执着于梦想的理科生

如果不是和甘蕙茵面对面交谈,你很难想象到这样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电影人竟然是名理科生。20多年前,在美国旧金山学计算机专业的她在毕业后就进入了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甲骨文公司做一名工程师。

“很惊讶吧?其实我对数字很敏感,学理科也是自己的决定,不过我的梦想是更富有激情的工作,比如电影,它能改变人们的思想。”之后,喜欢挑战的甘蕙茵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辞去了甲骨文公司的工作,转而进修电影专业。

1997年,电影专业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回到香港组建MGM旗下的香港电影频道,不过这段经历并不成功。MGM决策层错误地判断了香港市场的需求,放映的主要影片都是好莱坞旧片,很难符合香港观众的需求。加上当时香港电影业竞争激烈,仅仅开播一年频道便倒闭。

在道琼斯财经新闻部短暂蛰伏一年后,甘蕙茵再次回到香港。这次她的职务是MTV香港公关主管,负责MTV在香港市场的运行。在她看来,当时的香港电影业出现了剧烈下滑。在20世纪1980~1990年代,香港年产影片大概在400部左右,而到了2000年左右只有40~50部左右。

由于香港只有几百万人,使得电影业的竞争异常惨烈。而在昔日主要市场东南亚,由于受到好莱坞影片的冲击,香港电影的市场份额占有量也逐年下滑。“当时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MTV制作成本低廉,但却符合香港快餐似的文化需求,并且MTV相比电影更容易获得广告商青睐。”

不过这一情况并未持续太久。香港观众很快对MTV的审美出现疲劳,他们对于影视类节目有着更高的要求,这都是缺乏深度的MTV无法给与的。陷入迷茫的甘蕙茵此时重新回到了电影圈,担任邵氏电影在内地的发行负责人,这使得第一次来北京的甘蕙茵接触到内地的电影市场,对于电影梦想的追求因子开始重新在她的脑海中复活。

“北京的电影市场能给你一种兴奋的因子,整个电影产业才发展10年左右,不论是影视制作还是投资都有很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在内地大城市的院线,受众非常火爆,这是在香港已经很久都没看到的场面了。”

电影投资不只看票房

2008年来到北京接触到内地电影市场后,甘蕙茵发现,资本对于电影投资的热情超乎了她的想象。不论是什么题材类型的电影,只要有票房成功的案例,便会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比如,当《疯狂的石头》获得成功后,现实题材的喜剧类电影成为投资热点,《孤岛惊魂》后惊悚类题材又开始被追捧,《失恋33天》之后,爱情片开始热卖。对于电影行业来说,这确实值得兴奋,但同时也充满了诸多不理性。

在甘蕙茵看来,大部分的电影投资存在投机性,投资人都幻想以小博大,用低成本的投资来换取高额回报,但在整个市场中,只有20%的电影投资可以获得收益,另外80%都是亏本。究其原因,还是投资人对于电影行业的不了解。

大导演和知名演员是票房的保证,许多投资人也因此热衷于投资知名导演拍摄的影片。在此前担任小马奔腾顾问时,甘蕙茵便担任了刘镇伟导演的《越光宝盒》监制。“当我拿到剧本时,就觉得很搞笑,这类电影题材的创意很好,相当于一个串烧类大片,我觉得一定可以热卖。”由于有刘镇伟坐镇,加上大牌明星云集,《越光宝盒》的融资非常顺利,这也是甘蕙茵介入内地影视行业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电影融资都一帆风顺。《钢的琴》融资可谓一波三折。在一次电影投资会上,甘蕙茵结识了张猛和他的《钢的琴》剧本。听完这个故事她就被感染,决定要投拍这个电影。“在中国,这类好莱坞式的情感片并不多,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

但融资的艰难却出乎了她的预料。合作过的投资人都对这个剧本不太感冒,没有大导演,没有知名演员加盟,影片没有吸人眼球的大场面,投资人都觉得这个电影很难获得成功。

无奈之下,甘蕙茵选择了曲线救国。她用自己的朋友关系连拼带凑了600万元,并在制作完成后报名参加国外各大电影节评选,最终主演王千源获得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影片获得第28届迈阿密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电影奖”。

成功所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投资人的认可,甘蕙茵找到了完美国际进行投资,并重新在国内院线进行宣传,《钢的琴》最终得以在国内上映获得成功。在甘蕙茵看来,投资人投资电影获得收益无可厚非,但作为电影人,除了期望有好的票房外,更希望能够坚持心中的梦想,拍出能改变人们思想、对社会产生正能量的影片。

个人投资只为支持梦想

甘蕙茵和大多数电影人不同,一个电影人通常应该是纯粹的,为追求梦想而生,富于感性,但甘蕙茵自认为理科出生的她同样具有感性一面。对于电影人这个职业,她的看法是,用感性去追求梦想,用理性来完成梦想。

在她接触的投资人中,她更喜欢接触具有电影梦想或者是有生活理想的投资人,因为他们投资电影不仅仅为了赚钱,还留存了许多梦想的东西在里面。当然,甘蕙茵也并不排斥那些只为赚钱的投资人。

在电影的融资阶段,她通常会在制作前期接触那些留存梦想的投资人,因为这个阶段投资风险较大,但回报也更多。而在电影上映前期,她则会选择那些纯粹的投资人,因为这个阶段投资更纯粹,投资周期短、风险小,回报也相对减少。

当难以找到投资人时,甘蕙茵有时会用自己的钱去投资,尽管不是太多,但只要她认准的事情一定会去坚持。而为了能投资电影,甘蕙茵在大学刚毕业时便开始学习个人投资理财。“梦想是一个很美好的东西,但是必须要有物质基础来实现它,否则只能是幻想。”

受香港传统观念的影响,甘蕙茵最热衷的就是投资房产。她曾在金融危机后投资美国房产,目前获利超过了一倍。而最让她引以为傲的是她投资的泰国普吉岛的房产。几年前,普吉岛发生海啸,致使当地房产销售惨淡,甘蕙茵则利用这个机会购入了房产。“之前的普吉岛房产是不让贷款的,但是由于受到海啸影响,我成功地获得了贷款并且在低点买入。”海啸之后,普吉岛房产再度热卖,甘蕙茵的这笔投资也获得了近4倍的收益。

她所信奉的投资理念是逆势投资和羊群效应。在美国工作时,她并没有随众人一起追涨网络股,但是却在网络股泡沫之后成功投资了科技股。而在香港,她也在金融危机后将资金交给了信任的投资经理用以购买共同基金。“如果没有这些投资收益,我的电影梦想很难维系下去。不过我很幸运,我的投资还算成功,这也是我能够继续梦想的基础。”甘蕙茵说。

上一篇:王西麟是人与鬼之间的使者 下一篇:延安时期的舞台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