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法评价》,提高语法教学及评价水平

时间:2022-02-05 04:05:33

【前言】学习《语法评价》,提高语法教学及评价水平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语语法教学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二语语法能力评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对研究者们采用的三种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做出了评价。这三种研究方法是:(1)比较法研究,即比较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2)“不干预研究”,即研究学生在自...

学习《语法评价》,提高语法教学及评价水平

摘 要:随着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法评价方面的问题逐渐进入教学研究的领域。通过解读《语法评价》一书,介绍语法评价方面的内容,分析一般高校英语语法能力评价现状,为语法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提高语法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法评价;语法能力;测试任务;设计

语法应该怎样评价?评价什么内容?这些问题也在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外研社出版的《语法评价》Assessing Grammar(美-珀普拉P,J.E.)一书为研究者提供了语法评价方面的概念、方法和策略。珀普拉认为,为了更好地评价语法知识以及如何确定已经获得了语法知识,人们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达成共识:(1)语法知识由什么构成;(2)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任务来判断学习者获得了语法知识;(3)如何设计这些任务。

一、对评价方法的研究

1.评价三种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二语语法教学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二语语法能力评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对研究者们采用的三种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做出了评价。这三种研究方法是:(1)比较法研究,即比较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2)“不干预研究”,即研究学生在自然状态下(不是通过有意识的语法教学)获得语法知识的程度;(3)干预法研究,即考查有意识的语法教学与获得语法能力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前两个方法实施起来相当复杂,而采取干预法研究的结果发现,正式的语法教学结合侧重意义的教学比单纯侧重意义或单纯侧重形式的教学更为有效。尽管研究者的观点不同,但大多数研究表明,接受正式的、明确的语法教学能促进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发展,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语法水平。

2.测试语法知识的两个方法

在评价语法的方法方面,作者提出了测试语法知识的两个方法,即测试显性语法知识和隐性语法知识的概念。显性语法知识指学习者有意识地学到的语法形式和意义。测试学习者的显性语法知识可以让他们做相应的填空题、选择题或简短的问答题。隐性语法知识指学习者内化了的、在即时和随意的交流中能自如运用的语法形式。作者认为,语言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交际,交际的首要资源是语言知识,它由语法知识和语用知识构成。语法知识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部分:语法形式与意义。语法意义既可以是字面意义,也可以是说话者的本意。语法形式与意义又分为若干个层级,既可以是次句子层级和句子层级,也可以是超句子层级或语篇层级。这个语法模式为语言教育者开发二语或外语语法测试提供了灵活的框架,他在句子或语篇层面上细化了语法,同时又对语法(形式和意义)进行了描述。

3.语法知识、语法能力以及元语言知识

所谓知识是指通过经验建立的并储存在长期记忆之中的一套信息结构。语法知识就是与语法理论模式相关的一套内化了的信息结构。

所谓能力不仅包括记忆的信息,还包括以某种方式运用这些信息的能力。语法能力包括语法知识和策略能力,策略能力又包括元认知策略以及认知策略。这里的语法能力特指在测试或其他语言运用的情况下,准确地理解语法知识及其意义的能力。元语言即用于描述一种语言的语言,比如名词以及动词等。元语言知识就是指与语言术语相关的信息结构。

4.语法能力评价方法的具体定义

本书中采用的语法能力评价方法基于以下一些具体定义:(1)语法指语法形式和意义,而语用是语言的一个既独立而又相关的部分;(2)语法知识与策略能力构成了语法能力;(3)语法能力包括在测试或其他语言运用的情况下,准确地理解语法知识及其意义的能力,而利用语法知识来理解和传递意义的能力又与个人的策略能力相关;(4)语法能力既与语用能力(比如语用知识与策略能力)相互影响,又与非语言因素(比如考生的话题知识、个人特质、情感图示以及任务的特点)相互影响;(5)当语法能力测试在两人或多人之间,通过完成互动任务而进行时,互动过程对语境和解释的需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法能力的体现。

二、二语语法能力测试中的任务设计

语法测试中考生的表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语法能力、考生的个人因素以及测试本身的特征,如测试任务的特征。测试任务的特征是对语法测试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因此,语法测试者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并了解所采用的各个任务的特征,按照系统的步骤来设计和开发任务,以便有效地测试出考生的语法能力。

语法测试任务具有哪些特征呢?作者在此引用了Bachmann和Palmer(1996)的任务特征框架加以阐述。这一框架反映了语言评价中任务特征与测试表现之间关系的最新思想,概述了任务的五个总体特征:设置(物理特征、参与者、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测试说明(指示语、测试的总体结构、时间分配、评分方法)、输入、预期回答、输入与回答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框架内,预期回答的类型是测试任务和语言运用任务的主要特征,因为它能直接为我们提供希望观察和测量的语法样例,具体分为三种:选择回答型任务、限制产出型任务和拓展产出型任务。

1.选择回答型任务的类型

(1)多项选择型任务

在这种任务中,所选答案应是最好的、正确的、最合适的、可以接受的或正常的选项;其他选项被认为是干扰项。这种任务非常适合测试离散性的语法知识,组织与评分相对容易一些,而且评分客观。

(2)选择错项型任务

这种任务给考生的考题中有几个选项,其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不可接受的或不恰当的,要求考生找出有错误的选项。

(3)匹配型任务

这种任务为两组单词、短语或句子,其中一组也可以是图片,要求学生将两组信息进行匹配。

(4)鉴别型任务

这种任务为考生提供语言的和/或非语言的考题,以及两组相反的或形成对比的答案选项,它们之间可能是正误、异同、同意或不同意以及合乎语法的或不合乎语法的关系。要求考生根据一组中的信息在另一组中选出最能表达这一信息的选项。这种任务的缺点是考生有可能猜中答案而提高得分。

(5)观察型任务

这种任务为考生提供语言的和/或非语言的材料,让考生标出语言中的某一具体特征,比如,要求考生在一段文本中标出动名词,或把表示可能性的词圈出来。这种任务一般用于测试语法意义,并根据所答的对错予以评分。

2.限制产出型任务的类型

(1)填空型任务

这类任务的考题形式是在一句话、一个文段或者一篇对话中删去一些词。删去的词是经过特别挑选和处理的,用于测试考生某一方面或者多个方面的语法知识。完形填空属于这类任务。

(2)简答型任务

这种任务为一个问题、一个不完整的句子或图表等,要求考生用一个词或一两句话来回答。简答型任务可以用于测试语法能力的好几个方面。这类题的评分标准并非唯一,有时采取等级评分法。

(3)完成对话或语篇型任务

这种任务表现为一小段交互性的材料或对话,删去其中一个话轮或话轮的一部分,要求考生补上删去的部分,并保证回答部分的语法正确且意义完整。这种任务主要用于测试考生运用语法形式表达字面意义或语法意义(比如,请求)的能力,但是有时也用于测试语用知识,根据考生回答的社会语言或社会文化方面的得体性、语境的可接受程度等予以评分。

3.拓展产出型任务的类型

(1)信息差型任务

这种任务在考题中表现为两套或多套不完整的信息,要求考生通过询问对方来获得一套完整的信息,旨在测试考生使用语法形式传递字面意义或表达某种功能的能力。

(2)讲故事和报告型任务

这种任务先给考生提示,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讲故事或者汇报信息,可以用于测试考生使用语法形式表达多种意义,如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能力。

(3)角色扮演和模仿型任务

这种任务给考生呈现提示信息,要求两位或几位考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该项任务能测试考生的语法知识、语用知识、话题知识、策略使用能力以及情感图式等,采用等级制标准进行评分。

语法测试的结果可用于不同的目的,比如,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反馈、对学生进行分级、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努力、作为颁发证书的依据等。“有用的”测试具有互补的特征:信度、构念效度、真实性、相互作用性、影响性以及实用性。一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提高语法测试的信度值:A.使用规范的程序设计和开发语法测试;B.采用客观评分法;C.增加测试的任务量、考生数以及阅卷人数。

三、二语语法能力测试的开发

语法测试结构包含测试开发的三个阶段(设计、操作与实施、分析),作者援引了Bachmann和Palmer(1996)的方法,并进行了论述。

第一阶段:设计

设计阶段包括信息收集以及对整个测试过程所作的初步决策,最后呈现一份设计报告。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测试目的的描述;(2)对目标语言使用领域及任务类型的描述;(3)对考生情况的描述;(4)对要测试的构念的界定;(5)评估测试效用的方案;(6)对资源进行处理的方案。

第二阶段:操作

操作阶段主要描述包含多个语法任务的整个测试是如何集成起来的,以及如何对每个任务进行具体说明、编写与评分,最后呈现一份整个测试的蓝图和正式测试的初稿。测试任务说明一般描述每个任务的目的、构念的定义、设置的特征、时间分配、指示语、输入与预期回答的特征、输入与回答的关系以及评分方法。

第三阶段:实施及分析

测试的实施是指在个人、一小组和一大组学生中进行测试。对整个试卷和单个任务进行的测试可以收集回答的数据和其他信息,以证实或提高测试的效用,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试卷进行修改,再用于正式测试中。简而言之,将试卷用于大规模的测试,尤其是高利害性的测试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修改。

四、能力测试的具体运用和对比分析

从我校及一般高校语法评价测试的形式看,教师常采用的方法只涉及了选择回答型任务和限制产出型任务中的填空型任务,而另一些方法如选择错项型任务、匹配型任务、鉴别型任务、观察型任务,以及简答型任务、完成对话或语篇型任务,还有拓展产出型任务中的信息差型任务、讲故事和报告型任务、角色扮演和模仿型任务都是极少使用的评价方式。高校语法测试注重语法知识的单一评价形式,忽略了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这是语法教学及研究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Purpura,J.E.(2012),Assessing Grammar.范海详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07.

[2]Bachman,L.F.and Palmer,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

cti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Bachman,L.F.Statistical Analyses for Language Assessmen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项目基金:该论文是宁夏师范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项目“英语语法教学实现由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研究”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书勤,1969年出生,女,宁夏银川人,就职于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与学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