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职业测评理论综述

时间:2022-02-04 12:43:45

西方职业测评理论综述

摘要:本文提出的职业测评主要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人格三个方面,重点对职业测评的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和综述,为后人研究同一领域问题提供了清晰的研究平台。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人格

中国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 12-0125-04

职业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对某一个体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人格等方面进行的系统性测评,可以确定个体的职业适应性,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人岗匹配,这对组织合理选拔人才和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致力于对西方职业测评理论进行梳理和综述,为后人的同类型研究提供参考。

一、职业价值观理论

价值观是个体区分是非、好坏、美丑、损益等评价观念系统,职业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反映。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职业收获的比较稳定的具有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主要观点有:

1 斯普兰格六类型价值观

(1)理论型:这种人表现为乐于发现事物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实验的、批判的和理性的爱好。(2)经济型:这种人强调事物的实用性,凡事以有效与实惠为尺度。(3)审美型:这种人总是从形式与和谐中寻求最高价值,以文雅、优美、对称和恰当去判断每一种经验。(4)社会型:这种人的特征是利他与仁慈。他们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宽容、富于同情心和无私等品德。(5)政治型:这种人热衷于个人权利、影响力和声望。他们在政治以外的领域中活动,也希望通过竞争、奋斗而获得名誉与地位。(6)宗教型:这是一种理想信念主义者。工作与生活总是以自己的信仰与理想为准则。

2 格雷夫斯七等级价值观

(1)反应型:这种人只是追求自己的基本生理需求满足,不考虑其他人与周围环境条件。(2)忠诚型:这类人喜欢按部就班地看问题做工作,好依赖、服从习惯与权势,喜欢友好而专制的监督方式和家庭似的和睦集体。(3)自我中心型:这类人粗犷,富有闯劲,为了得到自己所想得到的东西,愿意做任何工作。(4)顺从型:这种人的特征是忠诚努力,尽职尽责,勤勤恳恳,谨小慎微,鼓励任务明确的工作,重视安全和公平的监督方式。(5)权术型:这类人重视现实,好活动,有目标,追求功利,喜欢玩弄权术,乐于奉承有“奔头”的上级。(6)社交中心型:这类人重视工作集体的和谐,喜欢平等的人际关系,把善于与人相处和被人喜爱看得重于自己的发展。(7)价值主义型:这类人喜欢自由和创造性的工作,喜欢灵活的职务,重视挑战性的工作和学习成长的机会,把金钱和晋升看作次要的。

3 米尔顿・罗克奇的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

米尔顿・罗克奇认为,价值观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工具价值观指的是偏爱的行为方式或者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4 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的概念最初产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专门研究小组,施恩根据自己对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技术型、管理型、安全型、自主型和创造型。自1992年以后,麻省理工管理学院将职业锚拓展为八种锚位,增加了服务定位、身份定位和多样性定位。职业锚理论对于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员工选聘都可起到指导作用。

5 塞普尔的职业价值观15项指标:同事关系、成就感、智力刺激、经济报酬、生活方式、创造性、安全感、利他主义、声望、工作环境、监督关系、独立性、美感、变动性、管理,共15个指标。他认为:人们对社会间各种职业和从事这种职业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有三方面的需要:即满足生活的需要,满足社会人际关系的需要和满足劳动的各种活动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社会具有三类十五种职业价值尺度:一是内在职业价值,是指与职业本身性质有关的价值,如利他主义、独立性、创造性、智力激发、美感、成就和管理;二是外在职业价值,是指与职业本身性质无关的价值,如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监督关系和变动性;三是外在报酬,包括安全性、声誉、经济报酬和职业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等。这些衡量职业条件的价值尺度既以人的主体需要为前提,同时又结合并渗透了职业活动的特点,因此基本上反映了职业需要的各个方面。

二、职业兴趣测评理论

1 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提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大职业兴趣类型。

(1)现实型。这类人具有直率、随和、重实践、节俭、稳重和不爱社交等人格特点。喜欢从事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的工作,如一般劳工、技工、修理工、制图员和机械装配等工作。 (2)研究型。这类人具有好奇、善于分析、聪明、理性、富有理解力和批判力等人格特征。喜欢从事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定向的工作。如自然科学研究、教师、工程师等。(3)企业型。这类人具有外向、乐观、爱社交、好冒险、有野心、独断、支配、自信等人格特征。喜欢从事企业经理、政府官员、销售员等工作。(4)社会型。这类人具有爱好社交、合作、友善、慷慨、乐于助人、善言谈等人格特征。喜欢从事社会工作、教师、咨询、公关和护士等工作。(5)艺术型。这类人具有感情丰富、想像力强、好冲动、相信直觉、富有创造性、不重实际等人格特点。喜欢从事文学创作、美术、音乐、舞蹈、演员、导演、艺术设计、文艺评论等工作。(6)传统型。这类人具有务实、顺从、稳重、谨慎、保守、有条理、随和、友好、拘谨等人格特征。喜欢从事工作程序较明确的工作,如秘书、办公室人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管理员、出纳、统计员、交通管理员等。

霍兰德认为,在职业指导时,首先应该通过测评确定个体的职业兴趣类型,然后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职业。

2 罗伊的职业兴趣类型

罗伊将各种职业分为八类:艺术类、服务类、商业类、组织类、技术类、户外类、科学类、传统类。

罗伊通过对物理学家、生物家和社会学家的人格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科学家对人及对物的兴趣有明显的差异。对物有强烈兴趣的个体往往喜欢从事科学研究、户外工作和技术等职业。对人有强烈兴趣的个体往往倾向于选择文化、艺术、服务和商业等工作环境。罗伊强调这些取向的差别来源于幼年时的家庭气氛及亲子关系。生活在家庭气氛是温暖、爱、接纳和保护环境中的人会选择与人有关的职业。生活在冷漠、忽视、拒绝或适度要求的家庭中的人会选择与物有关的职业。

1969年罗伊提出了职业选择的三维圆锥模型。第一个维度(从左至右),表示人际关系取向到自然现象

取向。第二个维度(由近及远),表示从资源利用取向到有目的的沟通取向。第三个维度垂直(从下到上),表示职业所需技术的水平由低到高。罗伊的模型对职业兴趣问卷的编制有重要影响。

3 莫西・巴特勒和詹姆士・沃尔德罗的职业兴趣类型

哈佛商学院心理学博士蒂莫西・巴特勒(TimothyBuder)和詹姆士・沃尔德罗(James Waldroop)经过研究,形成了他们的评估工具“职业兴趣目录”,将职业兴趣分为三类八种:

(1)对专门技术应用的兴趣

技术应用:对事物的内部运行情况的兴趣;对利用更好的技术方法解决工作问题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计算机程序以及实体的物理模型的满足感。

定量分析:对依靠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理论研究及概念思考:对解决问题具有广泛意义的概念性方法;对想法、构思、理论、计划、情节及预测的兴趣和满足感。

创造性过程:对高度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2)与人相处的兴趣

咨询及指导:对帮助他人以及在业务工作中建立团队关系的兴趣。

管人和处理人际关系:对与人相处和处理日常人际关系的兴趣。

(3)对控制与影响的兴趣

企业控制:对一个企业、部门及项目的最终决策权的兴趣。

通过语言及思想影响他人:对通过人的书面或口头语言来影响他人的兴趣。

4 Prediger的职业兴趣维度理论

Prediger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把职业兴趣分成四种类型:数据型、观念型、事物型、人物型。

(1)数据型(DATA)。这种工作通过与事实、记录、文件、数字及系统程序打交道,从而服务于人们的日常消费和服务消费。购买人、图书馆保管员、交通管理员的主要工作符合这一特点。(2)观念型(IDEAS)。这种工作任务涉及概括、理论、知识、洞察、及以新方法呈现事务。科学家、作曲家、哲学工作者的主要工作符合这一特点。(3)事物型(THING)。这种工作涉及仪器、材料、工具、生物机制等。建筑工人、实验室技术人员、司机的主要任务符合这一特点。(4)人物型(PEOPLE)。这种工作任务与人打交道,涉及看护、游说、娱乐、训练等。教师、社会工作者、职业咨询师的主要工作符合这一特点。

三、职业人格理论

职业人格是个体的人格特征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行为上的体现。职业人格理论分为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类型理论两个部分。

(一)人格特质理论

1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以个案研究法分析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人格,最早提出特质概念。他将特质定义为个人以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预见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

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指在同一文化形态下群体共同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所形成的,并普遍存在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反映了个人不同于他人的人格特征,应该重点研究个人特质。他又进一步对个人特质进行细分。根据他们对个人的影响大小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指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支配、影响个体行为的独一无二的特质。首要特质只在少数人身上可以看到,具有首要特质的人往往是典型人物。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他们的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但也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一个人的人格是由几个彼此联系的中心特质构成。次要特质是指那些不太重要的特质,他们只在特定场合出现,不是人格的决定因素。

2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在接受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特质理论。他将特质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即奥尔波特划分的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第二层次是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这是卡特尔的最大贡献。卡特尔认为表面特质是外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常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的后面,位于人格结构的内层,是制约表面特质的人格基本因素。根源特质必须通过表面特质的中介,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才能发现。根源特质相互独立,彼此相关性很低。根源特质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在不同的人身上强度不同,这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

第三层次是体质特质和环境形成特质。体质特质由身体内部条件所构成,环境形成特质由环境影响而习得。

第四层次是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人格结构中使人趋向某一目标的行为动力,它包括能、外能和辅助。能是一种具有先天的动力性质的素质根源,它与内驱力、需求或本能极为相似。外能也是一种动力性根源特质,但它来自环境及外界因素,因此属于后天的环境形成特质。辅助指动力特质是层层从属的,它们之间有附属补助的作用。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一般能力的差异,反映学习程度与记忆状况等。气质特质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平衡性等方面的特征,它主要是先天遗传的,具有一贯性。

卡特尔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制定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这16种人格特质是: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卡特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所以,他认为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量的差异上,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

(二)人格类型理论

1 艾森克的人格类型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把人格类型分为三个基本维度: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内倾和外倾是一个维度上的两端,内倾者是安静的、不与人交往的、内省的、喜欢书籍胜于喜欢他人,除少数知音外,让人敬而远之。而外倾者好交际、喜欢聚会、喜欢交谈、有许多朋友,不喜欢独自看书和学习。大多数人都位于两端之间,但偏向于某一极。神经质维度的一端是神经质,另一端是情绪稳定。神经质一端的特征是情感易变化,反应过敏,易激动、动怒和沮丧。另一端是情绪很少激动,能较快地从困境中摆脱出来。精神质是指一种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的特点。精神质也有两端,一端持有自我中心、攻击性、冷酷、缺乏同情、冲动、对别人不关心的特点。另一端则表现为温柔、善良等特点。

2 “大五”人格类型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格研究学者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型,称为“大五”人格理论。每一种人格因素都用两个对

立的极端特征来描述。

(1)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其中,烦恼对平静;不安全对安全感;自恋对自欺欺人满足。(2)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其中,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3)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其中,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4)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其中,热情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5)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其中,条理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

上述五大特质分别反映人格的五个维度。每一维度都是一个连续统一体,每个人的人格特点都反映在这个连续统一体的某一点上。每个人五个点的位置不同,形成每个人不同的人格面貌。人格与人们选择的职业类型及在该行业中业绩表现均有关系。例如,外向者应该较偏好社会和事业方面的职业,且比内向者表现为佳。再如,调查行业、艺术兴趣与开放性呈正相关。

3 荣格心理类型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人性差异,可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两种心理类型。外倾的人其心理能量指向外部的物体或事件,依据客观标准来看待一切,他们性格开朗活泼,善于交际,适应力强。内倾的人其心理能量指向主体内部,这种人性情孤僻,优柔寡断,深思熟虑。荣格还认为个体的心理差异按照收集信息的风格可进一步分为感觉型和直觉型,按照处理信息的风格可进一步分为思考型和情感型,这样就出现了八种人格类型:外倾思考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考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和内倾直觉型。

4 布雷格斯和梅耶斯的MBTI人格类型理论

20世纪50年代,K.Briggs和她的女儿I.B.Myers以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为基础并加以发展,构建了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人格测评理论及工具。MBTI共有四个维度,即内倾―外倾维度,感觉―直觉维度,思考―情感维度和认知―判断维度。依据这四个维度把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划分为16种类型。MBTI人格测评工具经过50多年的使用和完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它可以解释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擅长不同的工作的原因,利用它可以选择职业,改善人际关系、团队沟通、组织建设、组织诊断等多个方面。在世界五百强中,有80%的企业有MBTI的应用经验。十六种人格心理类型以16个字母组合分别表示如下:ESFP、ISFP、ENFJ、ENFP、ESTP、ISTP、INFJ、INFP ESFJ、ISFJ、ENTP、INTP、ESTJ、ISTJ、ENTJ、INTJ。

西方国家职业测评之所以迅速发展,其前提是它的职业测评理论的发展。在我国将职业测评大量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一方面应将测评工具的使用与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文化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加快中国职业测评理论的原创性研究。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理财 下一篇:公平性指标:从基尼系数到收入满足度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