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美食:风味十足

时间:2022-02-03 03:57:05

地方美食:风味十足

成都是“辣”的代名词,成都的“辣”与四川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一样,痛快泼辣。一眼望去,辣了瞳孔;一口进肚,顺嗓子出溜到心,浑身毛孔喷张,汗刷刷地往外冒,舌头都“麻”直了。四川菜越麻越辣,越辣越麻,那叫一个“诱惑”!

“人活地域间,心闲小吃仙。人掸烦恼气,先食特色膳。”这是我写的小诗。这小诗遵从心的意态,讲求与地方美食的独特拥抱,非胡吃海喝那种情状,而是心灵虚空的美馔之旅;也不在乎食物的阔气、豪美,只是把风味、文化和心境――做成一幕心灵的清凉水帘。此间,口中滋味万千,身边乡情阑珊。

别惊扰鱼

是一方净土。我十分向往,但又怕去。因为怕去了那里,可能抑制不住,惊扰了那圣洁的鱼。听说,它们生的通体无鳞,洁白光滑,就如同在月光下洗浴的少女。它们清澈的眼睛,毫不设防地看着藏外来客。

鱼,生活在高原冷水自然生态环境中,所有的鱼都不长鳞片。有朋友说,鱼在口感方面别具一格。雅鲁藏布江野生鱼裸鲤,生长环境纯生态、纯自然,没有一丝人为污染,十年才有一斤重。由于野生鱼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和缓慢的生长速度,使其肉质极其鲜美。

再比如,巴松湖的棒棒鱼,一鱼两吃。鱼头熬汤,味道绝好;鱼身则做成类似水煮鱼一样的,微辣鲜嫩,爽口无极。吃完这一餐,很让人心满意足,真真回味无穷。当然,这些也是听朋友说的。

我也想吃鱼。但我想,如果每个游人去一次,都要吃一条鱼,鱼本来生长得那么慢,用不了多久,鱼就要减少为珍稀物种了。吃鱼之事,想想可以;不要真的去做,你吃、我吃、他吃,就很麻烦。

鱼,看看美态,就很好了。如果我的目光与它们相遇,一种无可名状的感觉,在我的心中蓦然腾起,就满足了。也就是说,的鱼,是洁白而光滑的身体吸引着你,而不是味蕾驱动的。因为,它们是苦行僧,又好似冷美人一样在水中裸游,千万不要惊扰哦。

总记着一个故事,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班长,带着战士巡逻,在雅鲁藏布江边,他看见河面上游动着一群一群的鱼。他让战士向江里扔手榴弹,炸开水面,这样就漂浮起了鱼。战士追着打捞,他却见一条大鱼浮动在岸边。他过去捞那条大鱼。他回头喊战士时,一失足滑落到了江里。江水湍急,虽他会游泳,可那水刺骨冰凉,他一下去就没了力气。前面正好是个大瀑布,就这样他和瀑布一起沉落了下去,很快没了踪影。

鱼,是圣洁的;你为什么要――在圣洁面前耍野蛮呢?

靖江汤包

前不久去南京游玩访友,去了一趟滨江小城――靖江。与天津的狗不理、上海南翔小笼包、扬州的富春包子并称“中华四大名点”之一的靖江汤包,真是太好吃了。

靖江汤包特别精彩的华章,在吃的讲究上。一般食物都是做法绝,靖江汤包是做法与吃法都很奇绝。靖江汤包的第一奇,是包子里包的不全是馅而是汤,二奇是包子皮薄到透明而不破。

对晶莹剔透的汤包,急下口的游客,是要出洋相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靖江品尝汤包,汤包一上桌,抓起一只张嘴就咬,结果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留下了“乾隆吃汤包甩到半背”的佳话。吃靖江汤包有一道口诀,叫做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由汤包皮上的几番探寻,过渡到突破开窗的渐入佳境,要以休闲之心领略轻嘬、慢吸之妙,可谓禅机多多。

靖江汤包师是奇异的“点化”师,因绝技独特,曾多次上阵,参与北京、香港的国宴招待。因靖江汤包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精品,做法独特,保鲜困难,无法运输。外地人要吃正宗品,必须亲临本土。现靖江有120多家饭店经营汤包,生意都不错,优秀汤包师年薪10万。

吃过之后,我不禁慨叹,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一种包子――靖江汤包。它包的不是馅,而是美味的浓汤,并且包子皮薄到透明而不透,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呵呵,小小的包子,竟然有如此神工,难怪这么神奇呢!本来我不喜吃包子,但在靖江,包子变成了汤包,因独特而“美丽”,我也因此腹藏“锦绣”了。

槐花饺子

别看我的老家就在农村,附近也有很多很多的槐花,可我家从没吃过槐花饺子。前年春上,在乡下的表姐家做客。她突然说:“常见你在报上写美食的文章,可吃过槐花饺子吗?”我摇摇头,表姐爽朗地笑着:“今天中午,就让你见识一回。你可要用嘴记着,然后写到文中去呦!”

我、表姐和孩子们,一起去采槐花。繁密的槐花笑在枝头,扑面而来是沁人肺腑的槐花香,深深吸一口气,五脏六腑几乎都沾上了香气。槐花开得正盛,一大串一大串的,真是难得的宝贵资源。表姐将梢头绑着铁钩的木棍高高举起,搭在刺槐花的枝丫上,而后轻轻一拉。只听“咔嚓”一响,一大团粉白的槐花便会凌空落下。花朵晶莹细白,沉甸甸像葡萄。不到半小时,就弄了整整两大篮子。

回到家,将粉嘟嘟的槐花从花梗上捋下,放进盆里。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表姐说,原来也不知道这槐花能包饺子吃,是一个外地亲戚打电话偶然告诉她的。外地亲戚说,槐花一年就开一次花,嫩嫩的花蕊把一年的好东西都奉献出来,不用了岂不可惜?表姐试着用槐花包了一次饺子,果然是清香满口满腮。

槐花饺子的馅,做起来并不复杂。先将鲜槐花在沸水里汆一下,沥干水分。然后,与切得细碎的韭菜、虾仁以及摊好剁碎的鸡蛋煎饼拌在一起。最后,浇上食用油、香油拌好,放入盐、调料,馅就做好了。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表姐包槐花饺子用的皮,竟与成人手掌一般大。我问,这太夸张了吧?表姐嘴角诡秘地飘过一丝微笑,这饺子不是屉蒸的,需要先在锅底放上半锅水,可劲儿烧,在锅里的水响边时,把饺子一个个贴在锅边上。这样做出来的槐花饺,虽然不如蒸饺绵软,但外焦里嫩,馅大味足,人见人爱。

盖上锅,再加火慢慢烧,我渴盼着槐花饺子快快熟。大约二十分钟后,饺子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将槐花饺的一角咬开,吸吮里边那嫩绿的槐花菜汁。哇塞,槐花饺子的味道太美妙了!鲜得连舌头都想咽下去了,饺子里那温热的液体让我欲罢不能。此时,我是不能说话的,怕一张嘴――那香气就会跑出来。

难怪说“美味在民间”,此言不虚。民间的美味,带着自然的气息,好一个清醇诱人!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常生吃槐花;怎么就没想到用槐花来包饺子吃呢?真是白活了大半辈子……不过,今天有表姐的美味犒劳,我感到幸福极了。一个一个又一个,吃着香甜、滚烫的槐花馅饺子,我乐得合不上嘴。

真的,槐花饺子,吃在嘴里,美在心上。都说“好吃不如饺子”,如果用槐花做馅,饺子中的“极品”出现了,该写为“乡间美味赛不过槐花饺子”了。你想想呀,春夏的精华都被含在嘴里了,能不享受吗?我眯着眼回味,那天然的香甜,一年只相会一次,这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呀……别笑我没出息哦。若不信,你在槐花时节,也包上一次槐花饺子尝一尝,就知道了!

莫要说地方美食只是一个传说。没有传说,就没有今天它的华彩呈现;有了今天,才会有新的传说――继续串联下去。名产和厨艺,是天底下最厉害的武器,可以让所有嘴巴臣服。我相信,连挑剔的上帝闻到这种气息,也敬仰不已。地方美食,以特产统领,爱意浓、善味足、心里总是装着食客的感受,谁不喜欢见识一番呢?

一个美食家,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然因人而异,侧重点会有不同;但要求的基点并不复杂,也不深奥,一个凡到异地懂得尊重地方小吃的食客,一个设身处地体验厨艺的旅人,是很容易获得美食真谛的。就这么简单!

成都诱惑

以“舌尖上的成都”自誉的天府美食,在向异乡客展示色香味俱美的川菜时,都爱说“吃在四川,味在成都”。以麻辣香鲜见长的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多少年来竟演绎成了一道道美食风景。

汉代扬雄在《蜀都赋》里将川菜总结为“陇西牛羊”、“江东鲍”等“调夫五味”。这五味调和的核心思想,至今仍是川菜的灵魂所在。面对炒爆熘煎、烧烩炖焖、汆煮拌熏等几十种烹调技法,其五味调出的七滋(酸、甜、苦、辣、香、麻、咸)八味(干烧、鱼香、麻辣、酸辣、香辣、椒麻、红油、怪味),以及葱姜蒜、豆瓣、醪糟、醋等佐料妙用做出的一道道菜肴,千真万确让人饕餮。

成都是“辣”的代名词,成都的“辣”与四川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一样,痛快泼辣。一眼望去,辣了瞳孔;一口进肚,顺嗓子出溜到心,浑身毛孔喷张,汗刷刷地往外冒,舌头都“麻”直了。四川菜越麻越辣,越辣越麻,那叫一个“诱惑”!

酸甜苦辣咸五味,我对辣是情有独钟。小时候,奶奶会把很辣的萝卜,放在我的嘴唇上,辣的我的嘴唇红通通的,我不怕,也许这是我对辣的最初理解。年龄的增长,让我对辣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很爱吃麻辣川菜,可因孩子吃了脸上会长痘痘,她妈妈不让在餐桌上吃辣了。可每当四川的舅妈来时,一定会做一道拿手菜水煮鱼,孩子就会趁妈妈不在的时候大饱口福。辣,就是我和孩子的爱,想与它分开,也分不开……

沁州美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养”的很大份额,便是吃。山西沁州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话:“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文中所说“沁州黄”,是谷子家族中的极品,同金珠子媲美,可见其贵。据查,沁州黄与山东金乡的金米、章丘的龙山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并称我国“四大名米”。

到达沁州的时候,已是夜晚。黑夜给沁州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晚上,当地的朋友领我去一家饭馆吃饭,他以那特有的晋腔儿说:“我带你吃点别的地儿――吃不到的东西。”山西,因一个“煤”字笼罩,我总感觉是灰蒙蒙的天空下一群灰蒙蒙的人。自然不奢望,能品尝到什么独特的美食。

可结果却大出我所料,咱切切实实地体验了一番别样的美食之旅。上菜的时候,我竟叫不上餐桌上的菜名。陪同的朋友笑着说:“傻眼了吧?”见我摇头,他得意地说:“这是驴肉火锅,这是‘沁州黄’蒸饭,这是肉干膜,这是长寿胡拨。”

看着沁州人的热情好客,听着晋腔儿的自豪声调,我也为沁州美食叫一声好!我想,那驴肉火锅的底料,一定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的拿手绝技;那捉舌的驴骨醇厚老汤,更是肉味丰满浓郁,留香时间长,好让人回味无穷呀!

有一句俗语“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涮驴肉讲究片薄易熟、入汤即出,富有弹性,细细咀嚼韧感十足,当沁州驴肉香徘徊在唇齿间,真有一种浑厚的山西糯香啊!

崇明美食

上海崇明岛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来到岛上的人们,总不会忘记这里的特色小吃。这里的小吃街热闹非凡,小吃的品种琳琅满目,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银绒小蟹。

一到小吃街上,我就被各种诱人的香味,迷得不知东南西北。忽见一家店前排起的长队,店门口写着四个字:陈氏银蟹。

好奇心驱使我向店内望去,只见一个戴白帽的师傅,从锅内取出一只小小的螃蟹,奇怪的是,这只螃蟹竟是银色的!只见师傅娴熟地把小蟹放在刀板上,轻轻一拍,蟹就分成几块了,拍好后,他把蟹放在盐水中浸泡了一会儿,取出小蟹放在一个塑料碗中,浇上已经在锅中煮好的香醋以后,再点上香油,红色的小菜绕蟹一周,精致的银绒小蟹就完工了!

好不容易“抢”到一盘小蟹,我细细打量起来,小蟹安详地浸在香醋中,点点香油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红色的小菜林林总总绕在蟹旁,一小株香菜落在蟹的顶端。我突然感到食物的好坏并不在于大小与巨细上,而是活在厨子的技术里。

就像人生一样,重要的是去努力营造,即便小也无妨;而不是一味空想等待,每天画大蛋糕。陈氏银蟹的热俏,源于师傅的技术娴熟和独特眼光。

崇明人真会起名字,银绒小蟹!我记得家乡也有这类小蟹,吃到嘴里“嘎吧嘎吧”响,我也曾舔着嘴唇,回味无穷!只是不是银绒色的,色泽差了一些。崇明人精明,就这么一个银绒小蟹,却能用醋、油捧场,巧妙搭配小菜,换得滚滚财富,能不说是睿智吗?

苏州人吃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话不假。苏州在美食方面,曾有陆文夫这样的文坛大家,名噪一时。而这里的香粳米、三破糯、莼菜、鲈鱼更是极富盛名的食品。苏州美食,尤具特色的是时鲜真味――吃春。

春天的时候,苏州笋腌鲜,便开始上了餐桌,春笋破土而出,正是最嫩时。第一场春雨之时,苏州笋刚探头,青翠欲滴。而腌了一冬的咸肉,也恰逢出缸时。苏州人用创新的手法,用春笋加上新鲜的蹄,把它们与咸肉放入砂锅,一同用文火煮,那一锅汤真是三鲜合一,既有竹笋的脆爽,又有骨质、肉质的鲜醇,喝来鲜、醇、爽,口感极其丰富。好一个春味十足的苏州,令人回味无穷。

苏州吃春的第二曲目,是碧螺虾仁。做这美食的时候,要用新碧螺春的清香茶汁作调料,与河虾仁一起烹调而成,入口后不仅有河虾的鲜味,而且有名茶的清香,别具韵味。上桌时如以茶叶点缀围边,则色香味俱全,这正是苏州菜肴特色。

苏州人真是精致的吃客,不但会享用美味,还善于描摹和夸大这种审美愉悦,会吃又会讲。你还会想不到,苏州人擅长把春天的清香放到嘴里咀嚼、品味,真是春在唇间爱无限,使人遐想连连!

在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苏州小巷里,来享受吃春的第三曲目,真有一种春滋味爬心头的感觉……苏州有句民谚:“清明螺,肥如鹅。吃了螺,眉如蛾。”原来苏州清明吃春螺,是开心又美容的呦。

知味不易,人生得异地知味之乐,这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呀!

上一篇:女性情绪常波动 健康受损失美貌 下一篇:嫉妒心理的自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