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活力,文化生产力有效释放

时间:2022-02-03 09:10:57

改革激发活力,文化生产力有效释放

2012年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党的十之前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按照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自治区加大改革推进力度,狠抓重点任务落实,如期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生产力得到了有效释放,我区文化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推进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高度,把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指导协调力度,及时指导部署各项改革任务,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全力支持配合,积极为改革开辟绿色通道。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各盟市、旗县区党委、政府也都把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在政策上支持、资金上保障,强力推进本地区本部门各项改革任务,有效保障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级领导和单位的层层推动,使全区上下思想统一,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工作力度明显加大。一是先后完成了出版、发行、电影公司和影剧院、广电系统电视剧制作机构、广电网络传输机构等改革任务,成立了内蒙古新华发行、日报传媒、出版、电影、广电网络集团等自治区直属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一批文化市场主体。二是全区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101个旗县区全面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三是全区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均完成合并,组建了新的广播电视台。四是全区应转制的53个国有文艺院团,目前已基本按照转企改制32个、划转8个、整合7个、撤销6个的改革路径完成了改革任务。同时,各盟市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国有文艺院团,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内部机制改革办法,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五是第一批改革的6个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已有5个完成改革任务,1个正在积极推进中。

按照“改革先行,政策引路,依托资源,跨越发展”的基本思路,2009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12年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市场准入、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投融资、建设重点、人才等七个方面提出了50条重点支持政策,对全区文化改革发展有关政策作了系统改革和完善,进一步加大了对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2006年至2011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达30%,高于自治区同期GDP增速。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的主要门类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博会展等已成为重点门类和主导产业群,同后来逐步兴起的广告和文化信息服务、文化艺术培训、动漫制作等行业,共同形成了全区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门类,其中一些门类还形成了生产、传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各地还相继投资建设了一批如秦直道文化产业园区、孝庄园文化产业园区、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巴林石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总投资额达300多亿元。自治区利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引导各地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推动本地区文化产业较快发展。

可喜的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企业已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赤峰市内蒙古力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以仿青铜器工艺品和手工挂毯为主导产品,目前拥有资产2000万,年产值上千万元,该公司研发的仿青铜器工艺品,被确定为党和国家外事活动专用礼品。鄂尔多斯东联集团2001年以来投资建设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总投资达4.3亿,近3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大型民族歌舞《一代天骄》演出已达2000余场,观众达16万多人(次),已经成为自治区民营龙头企业之一。鄂尔多斯东胜天风动漫影视有限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推出的《小牛向前冲》及其延伸作品《大角牛梦工场》,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大风车”栏目播出以来,在社会上和业内引起热烈反响,国家广电总局将其作为优秀国产动画片向全国各级电视台推荐播出。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上一篇:营造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 下一篇:应急财产征用补偿制度的理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