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2-02-02 03:44:43

浅析我国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构建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会计标准建设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特别2006 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会计造假、舞弊问题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高质量的会计标准并不一定能产生高质量的财务披露,单纯强调会计标准于事无补,关键在于现有制度下根深蒂固的会计实践。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会计标准执行机制构建问题。

【关键词】我国;会计标准执行机制;构建

1.我国会计标准执行现状

在我国,会计标准的执行不外乎:强化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会计监督制度,发挥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政府监督为主导、以行业自律为从属的三位一体的整体功效,界定财政、审计、证券、金融、税务、会计监管的职能和范围,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比较完整和无懈可击的会计监督(执行)体系, 但仍然与令人困惑不解的现状形成极大的反差。《会计法》规定了财政部负责《会计法》实施, 对各会计主体进行监督, 但这种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来进行的, 尚未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的执行机制。我国行政主导型的会计法执行路径不同于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司法型路径,《会计法》的执行目前主要着眼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处罚违法单位与个人,是一种典型的执法活动。总之,会计标准的执行是我国目前会计法制建设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会计标准执行效果现状令人担忧。

2.会计标准执行机制的构建

2.1会计标准的自我执行机制

一是信誉机制。会计标准的有效执行,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和高管层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会计标准,进而恰当地运用。然而,会计造假案件接二连三,问题的根源在于会计标准执行的主要参与人——经理层,而经理层能否诚信披露首先取决于经理信誉机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法律的判决和执行依赖于当事人对信誉的重视程度。产权是信誉机制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不讲信誉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产权不清晰, 企业或契约当事人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单方面守信,也不可能从重视信誉资本中获得利益,当然就没有必要和积极性讲信誉了。值得注意的是,信誉机制不仅适用于经理层,也适用于所有参与人。

二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在会计标准执行机制中,内部公司治理机制一方面表现在通过权力制约防止违背会计标准的情况,如设立独立董事:当董事会被管理层控制时, 独立董事被期望发挥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在内部审计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对会计标准执行情况的日常审查以及权力机构对财务报告的批准。审计委员会一直被认为是保证会计标准有效执行的极为重要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此外,对经理人的财务报告行为的监督还必须依赖于外部治理机制:诸如资本市场及信息中介治理机制(如市场信号传递、独立审计)、控制权争夺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标准自我执行中,审计监证环节的股东利益导向和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非常关键。

三是公众媒体机制。公众和媒体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督也是英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英国三大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调查线索往往都来自于公众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质疑和媒体的评论。与此同时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也通过媒体向公众公布,以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相互促进的作用。对全球不同国家的比较研究表明,新闻媒体的舆论自由程度与政府效率、廉洁程度、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性,新闻舆论的独立性和自由空间、新闻媒体机构自身的治理机制和自律机制、新闻舆论的有效性、准确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影响媒体监督的效能。在会计标准执行过程中,不能忽视公众媒体的作用。

2.2会计标准的强制执行机制

一是制度化的监督体系。不同国家会计标准执行的制度化监督体系也是不同的。美国主要为PCAOB(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和SEC,英国主要为 FRRP(财务报告审核委员会)和 DTI(贸工部),我国则以财政部和证监会为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在财务报告委员会下设置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同时,又设置独立的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财务报告审核委员会(FRRP),其主要职责是根据投诉或者媒体的评论对企业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没有遵循公司法和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相关询问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全球加强会计监管的大潮下,由政府建议,FRRP于2003年8月修改了自己的操作规程,允许对企业的会计标准执行情况采取积极主动的审查措施。如果经过审查认定公司存在违背会计标准情况后,FRRP可要求公司自愿作出相应更正。如果公司不愿意,则正式移交法院,以决定存在问题的报表违反了法律并强制要求公司修改报表。FRRP还可向媒体说明有关信息。同时 FRRP 必须公告每—项调查的结果,在公告中应当简要阐述调查所涉及的会计或者法律问题以及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二是司法介入机制。司法介入是指个人、组织或公诉人根据企业违背会计标准所造成的损失向法院,并由法庭依据事实和法律追究责任人民事或刑事责任的过程。我国目前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体系中,是以行政责任为主辅之以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其中关于民事责任的规定最为薄弱。当前因会计造假发生诉讼已成为证券民事纠纷的一种常见形式。在会计标准的执行中,国际上一个比较通行的做法是股东集体诉讼制度:在法律上允许一人或数人代表其他具有共同利害关系人提讼,诉讼的判决对所有共同利益人有效,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与股东集体诉讼密切相关的是分配举证责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由公司及中介机构承担部分举证责任更为合理。此外,为保证赔偿的实现,对公司的董事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等投保责任险或建立证券市场赔偿基金也是普遍的做法。同时,法庭执法也经常与机构监管相联系,机构监管者可以把调查的问题移交法院,通过公诉人追究责任人的民事或刑事责任,并要求重编报表。

2.3会计标准的自我执行机制与强制执行机制双管齐下

现实观察表明,包括会计契约在内的契约交易的执行,很少直接由法律去执行,大多数都是依赖于缔约当事人的信誉机制来执行的。然而,如果没有强制机制作为后盾和威慑力量存在,人们也没有积极性建立信誉和利用信誉机制来履约。会计标准的实施必须要基于自我实施和强制实施的耦合。外在制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与内在演变出来的制度互补。

法律作为会计契约的强制履行机制,其优势在于国家权威的存在,在于法庭被假定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裁决会计契约纠纷,然而不一定有效率。与会计标准的强制执行相比,自我执行机制(尤其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最低、更有效率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自我执行机制运行良好可以大大减少对强制执行机制的要,节约交易成本,而没有自我执行机制作为基础,外在强制履行机制的运行要么不可能,要么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完善的强制执行机制,尤其是法律机制作为后盾和威慑力量存在, 人们也没有积极性建立信誉和利用信誉机制来履约。外在执行机制往往增强缔约伙伴的信心,然而,严重依赖外在性的强制有可能削弱内在制度,内在制度往往更灵活,成本更低。会计标准的自我实施才是根本、强制实施是保证,二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姜英兵著.论会计标准的实施[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张踩峰.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作用机理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3]刘慧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有效性探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上一篇:物联网技术在服装产业中的应用前景 下一篇:薄壁清水砼板墙施工工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