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时间:2022-02-02 07:24:40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2003年由英国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此后“低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低碳旅游则是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随着旅游业低碳发展模式的提出,学术界围绕低碳旅游的研究也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但是由于低碳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成果仍然较为匮乏,研究方向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国内低碳旅游研究进展

第一,低碳旅游概念分析。侯文亮、梁留科等(2010)认为,低碳旅游不仅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也是一种管理思想,应在保障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同时降低CO2的排放。唐承财、钟林生等(2011)通过对低碳旅游产生的背景研究认为,低碳旅游是一种能够实现旅游业节能减排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利益最大化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他们通过分析旅游业的碳排放途径,认为低碳旅游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目的是实现多元素(节能减排、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的利益最大化;手段为创新节能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和转变低碳旅游思想;发展方式具有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CO2排放少的特点。张雪松(2011)认为,低碳旅游就是要求在旅游过程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其内涵是保护生态环境,实质是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保护环境而不是享受环境。郑海燕(2011)认为,低碳旅游是一种绿色生态、高效循环、可持续的旅游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倡低碳技术创新,实行碳汇机制和低碳消费方式。何玮、徐喆(2011)在对低碳旅游概念对比研究后,认为“低碳”是低碳旅游概念的核心,“可持续”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目的;他们认为相比与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及可持续旅游等概念,低碳旅游研究对象更加全面、关注对象更加明确、目的性更加广泛以及实际可操作性更强。吴晓山(2011)认为,低碳旅游方式是旅游业今后发展的新出路,是其融入当代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必然选择。

第二,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等对比分析。有众多学者在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绿色旅游等的差异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姜真林(2011)在对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和负责任旅游的对比分析中,认为三者的发展背景和目标相同:都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逐渐被人们关注的,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他对三者的不同点也做了深入研究,首先三者的涉及范围不同,低碳旅游的范围最广,其次是负责任旅游,再次是生态旅游;第二个不同点是三者的侧重点不同,生态旅游的侧重点是以自然环境为主的旅游区域,负责任旅游主要关注的是旅游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责任”,包括社会伦理、生态伦理和经济伦理三方面,低碳旅游强调的是“低碳”,即实现旅游各利益相关者的较低碳排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蔡萌、汪宇明(2010)通过分析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关系认为,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是两种旅游发展方式,都隶属于可持续旅游;两者的指导思想是可持续旅游理念,终极目标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更加注重的是“自然旅游”,即“生态”,而低碳旅游比生态旅游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更强的实践性,它更强调的是“低碳”,运用“低碳技术”,建设低碳景观、低碳旅游社区等,结合“低碳消费方式”,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低碳旅游发展策略分析。解智涵、韩军青(2011)通过对翼城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游资源分类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翼城县低碳旅游发展的策略:宣传低碳理念和倡导低碳旅游方式,低碳更经济转型,人才培养和强化旅游企业内部管理,低碳景区和低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低碳旅游产品创新等。王洁、刘亚萍(2010)通过对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认为低碳旅游时我国在气候变化形势下旅游业发展负责任的选择,应该在明确旅游业“碳责任”、树立旅游业“碳形象”、降低旅游业“碳足迹”等方面实现旅游业低碳化发展。蒋小华、卢永忠(2011)通过对云南腾冲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其发展低碳旅游的基本策略:构建低碳旅游示范区,引导腾冲旅游业整体发展;建立旅游业低碳发展数据库,量化测评旅游业的低碳发展趋势;加大低碳旅游宣传力度等。

二、国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

第一,碳排放足迹研究。Paul Peeters等(2009)通过对低碳旅游研究认为,全球4.4%的CO2排放量来自于旅游业,并且在未来的三十年内旅游业CO2的排放量每年将增加3.2%;并且指出,全球在应对气候变暖、减少CO2排放的措施中对旅游业的重视不够。Farreny Ramon等(2011)在研究了南极洲的旅游业后发现,南极大陆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本地,也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是有运输业造成的,这种影响被大部分人们所忽视;作为统计领域,南极洲旅游业对能源消耗、CO2排放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数据仍然缺乏;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南极洲CO2排放的主要来源是海洋巡航,这也体现了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特征。

第二,酒店及景区低碳发展对策分析。Kostakis等(2011)以旅游酒店为研究对象,在运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影响游客对可再生能源的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其主要包括人口、经济、经验、环保意识及信息传播等方面;他们还发现,中年人更愿意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支付额外的费用,一般情况女性的支付意愿比男性小,同时如果游客具有环保意识并且充分知情,其支付意愿更强。Filimonau Viachaslau等(2011)通过对旅游住宿设施的生命周期评估(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研究发现,酒店在运营过程中实际的能源消耗和CO2的排放量是要比旅游住宿管理机构预期中的要少;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Boemi S.N.,Slini T.等(2011)认为酒店建筑物的节能和环保性能在其节能减排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他们尝试通过对希腊酒店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选取酒店能源消耗影响因子,制订一套对酒店节能环保效果的评价指标。

三、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对比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低碳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的分析总计,其低碳旅游的研究的区别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第一,国外低碳旅游研究更具深入性。国外对低碳旅游研究相对更加系统,研究方法和技术模型应用比较普遍,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象更注重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国外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多样化、微观化,不仅注重酒店业和航空业等对二氧化碳排放贡献较多的领域的有效控制研究,也更加关注对国际间碳交易、碳税等领域的研究,视野更具国际化。

第二,国内低碳旅游研究方法欠缺。国内低碳旅游研究仍然在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一般理论的探讨和现象的描述上,定量性研究较少,理论创新不足,研究方法、技术手段以及研究模型的运用有待提高。国内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调控和政策支持的研究上,对旅游业低碳技术创新、碳汇措施等方面研究有待深入。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医患危机及其化解策略 下一篇:对新时代企业文化创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