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公益旅游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12 12:36:08

国内外公益旅游研究综述

【摘 要】在国际上,公益旅游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也有近二十几年的历史,我国公益旅游市场正处于未开发的初级阶段,其市场潜力很大。文章主要是从公益旅游的理论发展,公益旅游的实践,以及通过对比公益旅游在国外的发展经验来提出对国内发展公益旅游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公益旅游;理论发展;建议

公益旅游是当前国际旅游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与大众旅游相比,公益旅游活动不仅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同时也赋予了旅游者以公益的使命,敦促其做一些对目的地环境和居民有益的事情。所以公益旅游是社会学中“公益”和旅游学中“旅游”的结合,不同于一般公益活动要求人们具有的奉献、利他精神而是两者兼顾,从而更有益于公益理念的实践和旅游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公益旅游研究在我国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践。

一、国内外公益旅游理论发展综述

(一)国际公益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澳大利亚海外志愿者服务社和美国和平队开创了海外志愿者服务热潮,为公益旅游奠定了发展的基础。2000年,美国Catalyst Marketing. hi(CMI)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家专门从事公益旅游,即将商业的旅游产业与非赢利性组织相结合的企业诞生。公益旅游在2005年前后被美国媒体接受,并广泛出现于各大媒体报道之中,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理解和认同。此后,公益旅游在西方经济较发达国家迅速风行,且受到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关注和推行。

(二)中国公益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早期“多背一公斤”活动具有公益的性质,但还不算完全的公益旅游。2003年开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助学计划是我国公益旅游的切人点,随后有大量的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爱心支教等公益活动。2008年,更多的公益旅游活动因为四川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而逐渐兴起。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次延续以节事赛会为主题的志愿者的公益旅游。现在更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如北京、上海、长沙等大城市在学校假期中开展“暑期爱心”、“亲子游戏”、“手拉手”、“变形记”等助学性质的项目。

二、国内外公益旅游实践发展综述

(一)国外公益旅游实践发展综述。Darby(1994)的研究表明,公益旅游者的个人发展与其在社交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自信有密切关系。Wearing’s 和J.Neil发现公益旅游有助于旅游者实现自我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人自身的认知和学习、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和学习、信心的建立、自我满足感的实现等。Mark通过数据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出游目的和出游目的地的公益旅游者进行统计调查,说明了随着公益旅游发展势头的上升公益旅游者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Singh对印度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偏远山村进行了案例分析,但受限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研究以描述的方法为主,总结分析了当地的公益旅游发展状况,但这是个小众性质的个例研究。

(二)中国公益旅游实践发展综述。戴玉秀以上海市大学生为例,进行公益旅游行为模式的研究,认为外界因素对公益旅游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强调提高国内居民的志愿服务意识、健全公益旅游市场才能最终推动国内公益旅游的发展。程永玲等对我国公益旅游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对公益旅游的管理和效益的等提出了展望。胡克研究了我国公益旅游的消费行为,发现公益旅游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和开发意义,特别是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三、对比国内外实践发展提出的建.

(一)加强公益旅游的宣传。目前,公益旅游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对其认知度较低,仅有的公益旅游需求分散且关联度不高,产生的效益微乎其微。因此,要开发国内公益旅游市场,需要在舆论方面广泛宣传,各类新闻媒体、网络、电视等也应该进行广泛报道,扩大影响,积极培育公众公益旅游意识,让他们知道公益旅游及参与公益旅游活动的积极意义。

(二)充分发挥公益旅游组织的作用。公益旅游活动具有双重属性,兼社会性与经济性于一体,完全由政府调控不现实,完全放任旅游企业放任于市场经济不可靠,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可度的公益旅游组织从中引导和协调。这种公益旅游组织可以是原有的旅游或公益行业协会,也可以是旅游单位和公益组织重新组建的专门机构。

(三)促使公益旅游活动的规范化。公益旅游组织必须正确掌握公益目的地的情况和特定需求,对公益旅游活动的活动过程要有必要的监管和后期回访工作。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在公益旅游发展初期还是成熟阶段,非赢利组织对公益旅游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非赢利组织在公益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把握公益旅游的脉搏,弥补公益旅游研究内容的不足,推进我国的公益旅游理论的发展,不仅关注于赢利性企业开展的旅游形式,而且关注到非赢利组织所开展的旅游形式,做到研究的全面性。

四、结语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出公益旅游在国内的实践增多,社会关注度日渐上涨,前景非常广阔。但是,国内对公益旅游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不利于更长远的发展和理论指导。所以加大公益旅游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实践不断完善理论,使得公益旅游的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Wearing S.J. Neil.Refiguring self and identity through volunteer tourism[J].Society and Leisure,2000.

[2] Mark Rogers. Volunteerism is on the Rise[J]. Travel Agent. September,2007(17).

[3] 胡克.我国公益旅游消费行为研究[D].渤海大学,2012.

[4] 程永玲,杨晓霞.我国公益旅游研究进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

[5] 戴玉秀.公益旅游行为模式研究――以上海市大学生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杨海霞(1989.04- ),女,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对于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研究评述 下一篇:高校学习困难学生心理辅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