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奥运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时间:2022-08-09 01:59:11

国内外奥运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自公元前776年举办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以来,旅游与奥运会便形影相随。随着现代人类休闲时间的增多与经济承受力的增强,作为大型事件的奥运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观光游览,同时也受到旅游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奥运旅游的起源、奥运旅游的定义与特点出发,从奥运旅游研究历史、吸引物研究、市场特征研究、经济社会影响研究等多方面对国内外奥运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奥林匹克;奥运会;奥运旅游;奥运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9―0080―08

自从2001年北京市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之后,奥运会便成为我国民众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之后,我国政府相继以奥运会的名义举办了一系列的旅游推介活动,奥运旅游的理念已经深入我国民众人心。目前,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间不到1年了,同时也将逐步掀起我国奥运旅游的高峰,研究奥运会与旅游之间的相互关系已逐步成为国内外旅游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1 奥运旅游概述

奥运旅游是指由于奥运会的召开而引发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如以参加和观看奥运会的各类体育竞赛、会议、交流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以奥运会为契机在举办国从事的各类旅游活动等,不仅包括国内外旅游者观看奥运会的旅游行为,也包括国内外旅游者在奥运会期间(前后两届奥运会之间的时段内)由于奥运会的原因在举办地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各种旅游活动,是奥运会所引起的所有的旅游活动(陈放,2003)。奥运旅游并不是一种新兴的方式,只是事件旅游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举办国的文化资源相结合的旅游活动(郑岩,2003)。

有关奥运旅游最早的文献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以后的约100年间,希腊人的体育运动在奥林匹克享有盛名。同时,旅行也是当时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往目的地为他们的运动员和自己城市的荣誉而加油助威,奥林匹克运动会可以吸引4万名来自希腊各地的观众。当时运动会中的奥运旅游行为,被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加以强调、利用,其主要目的是强化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融合(Mike&Chris,2005)。

现代奥运旅游的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众旅游出现后,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飞速发展,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更是将奥运旅游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澳大利亚针对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的研究较有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涉及奥运旅游者的预测、社会与经济影响、旅游促销战略等多方面的内容,被国际奥委会推荐为今后主办国的角色模式,从而使奥运旅游进入新的研究时代(张立明、赵黎明,2005)。

2 国外奥运旅游研究内容分析

2.1奥运旅游研究历史

北美地区最早撰写以“奥运会”为主题的博士论文是出现于1952年的哥伦比亚大学,作者为佛斯(Fuoss)。1977年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玛斯雅克(Mashiach)出版了第一篇以“奥运旅游”为论文主题的博士论文,其题目为《影响美国观众观看179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的决定因子研究》。在博士论文题目中,含有“奥运会”与“旅游”两词的论文到1992年才由明尼苏达州州立大学的金(Jgong)出版,题目为《从旅游角度研究居民对后奥运时代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在有关硕士论文对奥运旅游的研究上,1972年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的霍顿(Holden)撰写了《社会政治对奥运会影响的调查研究》,其中涉及到了奥运会对旅游的影响研究,而1986年同校的朴(Pyo)撰写了《游客对旅游、文化和纪念品的选择偏好的研究,以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例》,则对奥运旅游研究更为清晰与具体(Bill,2003)。

在旅游研究期刊方面,以国际上旅游学术界认同度较高的《旅游研究纪实》、《旅游管理》和《旅行研究》杂志为例,分析奥运旅游在国外的研究进展。在《旅游研究纪实》杂志上,到目前为止,共发表了与奥运会相关的论文3篇(关键词:Olympic games),最早的是由李(Lee)博士在1996年第3期上发表的《入境旅游花费的决定因子研究》;在《旅游管理》杂志上,一共发表了与奥运会相关的论文5篇(关键词:Olympic games),最早是由朴与理查德(Pro&Richard)在1988年三月刊上发表的以《1988年汉城奥运会――游客偏好》为题的研究报告。在《旅行研究》杂志上,共发表了与奥运会相关的论文10篇(关键词:Olympic games),第一篇论文是由美国经济研究协会发表的题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对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的经济影响》的研究报告。

2.2奥运旅游的研究内容

从《旅游研究纪实》、《旅游管理》与《旅行研究》杂志看,国外对奥运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市场分析与影响研究两大部分,也包括风险管理、商业融资、奥运会举办城市选定等(见表1)。

2.2.1奥运旅游市场研究

朴与理查德(Pyo&Richard,1988a)在其关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游客偏好》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旅游客源市场方面,汉城奥运会的主要客源市场是亚洲、欧洲与北美洲21-50岁的男性居民,机会市场为那些“目前还没有确定是否观看汉城奥运会比赛”的调查对象;旅行方式上,由于费用、地理与文化的原因,应主要通过旅行社销售组团旅游方式;在广告宣传上,应在宣传奥运比赛信息的同时着重宣传独特的韩国文化;在旅游纪念品方面,要以韩国文化的真实性与独特性为主。

朴等(Pyo,etc,1988b)从对1964年至1984年间6届夏季奥运会旅游研究中得出,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外国旅游者对道路标志系统难以理解。80%以上的游客选择跟团出行,奥运旅游者与一般性观光游客相比,兴趣差异较大;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奥运旅游者不愿意承担过高的住宿消费,而愿意承担较多的门票消费,旅行停留时间为6天左右;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游客活动明显增加.有了较为丰富的夜生活;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旅游的排挤效应明显,旅游景点与同期相比,游客人数下降了20%-35%,旅游花费以奥运门票为主,在餐饮与观光上花费较少,旅游商品销售总量减少,15%-25%,同时也分析了影响奥运旅游的鼓励性与抵制性因素(见表2)。另外语言服务的敏感性、信息服务的低效率、食物质量、环境卫生也会对奥运旅游者产生影响。在奥运旅游市场构成上,主要由两大人群构成,一类是关心奥运主办国及其文化的一般性游客,而非奥运会事件直接相关的人:二类是对奥运会有极大兴趣的体育爱好者。

李等(Lee,etc.,1996)在对韩国入境旅游者花 费的决定因子研究发现,游客收入是影响国际旅游的最重要的因子,相对物价价格与商业汇兑价率也对入境旅游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发现国家油价上涨与1988年汉城奥运会对韩国旅游影响不明显。

丽萨等(Lisa,etc.,2001)对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旅游者调查后发现,影响旅游者决定参与奥运旅游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分别是:一生难得一次的机会(29.7%),可以解决奥运旅游期间的住宿问题(11.3%),可以购买到奥运会门票(8.4%);在游客决定参与奥运旅游后,影响游客参与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精彩的体育竞争(33.8%),文化体验(10.6%),历史差异(10.0%),国际聚会氛围(14.1%),奥运会开幕式(4%),加强商业网络(4.7%),遇见各类名人(1%)。在旅游者奥运旅游决策上,18.1%的游客在4年前就有了参加奥运旅游的意愿,12.2%的游客在2至3年前才做出决策,6个月到1年前才做出决策的游客占30.9%,而几个月前才做出决策的游客为18.4%,一个月内做出决策的游客占18.8%,后两者占总人数的37.2%,应该是奥运会前旅游营销的重点对象。另外也发现22.5%的游客在游览完奥运举办城市后将前往其他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

2.2.2奥运旅游影响研究

作为大型节事活动的奥运会,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奥运会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形式,是对城市有长期效果的短期事件。美国经济研究协会(1984)对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对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只包括那些可以量化的经济指标,即有形的、直接的指标,该研究认为奥运会对这一地区当时的经济促进效果为32.9亿美元。里奇(Ritehie)在1984年到1991年间对1988年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这一大型节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研究主要涉及当地居民对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的态度、知识与奥运会相关因素的理解(Ritchie和Aitken.1984.1985;Ritchie和Lyons,1987,1990),以及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对卡尔加里在欧洲和美国的声誉、形象和国际知名度的影响大大提高(Ritehie和Smith.1991),得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影响,同时也会对奥运会举办中与举办后产生其他的积极影响。里奇(Ritehie,etc.,1987)评估大型节事(如奥运会)作为一种战略手段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特殊体育事件已经成为政府利用游客消费振兴当地经济的主要旅游政策的工具(Mules,1998)。大型事件的经济效益是可持续的。柯林斯与杰克逊(conins&Jackson,1999)研究指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产生的经济价值估计在7700万美元到1.35亿美元之间,洛杉矶奥运会所产生的总计经济价值估计有4.17亿美元,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所产生的经济价值高达6.45亿美元(Mike&Chris.2005)。另外,汉弗莱(Humphreys)和布拉摩(Plummer)(1995)、莱特杰西克(Ratajczak,1996)评估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经济影响(雷选沛,2006)。

澳大利亚KPMG咨询公司的比特‘马威克(Peat・Marwick,1993)在悉尼申办2000年奥运会期间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经济影响研究》报告,使用投入一产出法分析了悉尼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并提出了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提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财政局财务管理办公室(1997)、澳大利亚旅游预测理事会(TFC)(1998)、澳大利亚统计局(ABS)(2000)也了悉尼奥运会相关的经济与旅游效应研究报告。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ATC)于2001年1月了《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奥运旅游战略》报告,回顾了奥运旅游战略的目标、措施和成效。凯斯曼和休斯(cashman&Hughes,1999)主编了《奥运会筹备:节事和影响》论文集,收录了关于奥运会申办、筹备、吸引物和经济文化社会影响等主题的研究论文,除了对悉尼奥运会进行专门分析外,还对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探讨。怀特(Waitt,2003)最近研究了悉尼奥运会带来的社会影响,发现这些影响都是正面的,可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使人们产生集体感和归属感,特别是年轻人和少数民族”,并认为奥运会为国家和城市提供了建立或者提高该地人民的附属感和认同的机会。

总之,奥运旅游效应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知名度;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形象;提高旅游设施利用率;带动旅游支持系统的完善;促进旅游产品系列升级和辅助城市建设等;另外产生的消极影响有对出入境旅游客流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奥运会后容易出现旅游的“低谷效应”与“马太效应”;产生不太实现的、过高的旅游收益期待;导致旅游人力资源和设施的过度开发等(Ritchie等,1987,1990,Pyo等,1988;Gem,1991)。

另外,文森特(Vincent,1995)也对1992年冬季奥运会场馆建设与奥运旅游所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

2.2.3其他研究

菲利普与池仁(Philip&Kiren,1990)、卡尔(Karl,1998)研究了奥运会旅游所产生的风险问题,指出风险管理的对象为人(在奥运前期和进行中,奥运会员工、志愿者、知名人士、奥委员成员与运动员的伤亡)、财物(奥组委所拥有、租赁、租借和掌控的所有资产的破损)与社团(与奥组委有合同或协议关联的社会团体人员的伤亡)3方面,另外也对奥运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丹尼(Danny,2006)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澳大利亚商业俱乐部(Btlsiness Club Australia)在商业网络构建与国际贸易增长上对悉尼奥运会的举办所做出的旅游商业融资的贡献,回顾了该项目的形成与执行情况,并讨论在将来如何在大型事件组织中应用旅游融资中所积累的相关经验。

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带来巨大商业利益后,争取奥运会举办权的竞争日益激烈。克里斯特(christer,2002)在对前5届奥运会投标方案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奥运投标城市与国际奥委会(IOC)成员在投标方案的设计与奥运会成员的交流方式的差异,指出奥运投标城市与国际奥委会成员之间的观点几乎没有兼容性,得出了奥运投标城市与国际奥委会成员对投标方法的一致性认识更加吻合,投标城市将有更大的机会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

3 国内奥运旅游研究内容分析

3.1奥运旅游研究历史

我国对奥运会的研究较晚,先前主要集中在单纯从体育运动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奥运旅游的研 究直到20世纪末期才出现相关的研究。在1989~1998年期间,研究奥运旅游的文献仅仅只有17篇,到2000年才有研究者发表以“奥运旅游”为题的论文,见表3。在1989―1998年期间,发表的论文主要以介绍奥运会申办与奥运会相关知识介绍为主,自1999年我国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旅游效应明显,国内学者对奥运旅游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发表相关论文数量逐年递增。在北京2008奥运会举办的前后几年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奥运旅游的高峰。

在1999―2006年间,共发表了与奥运会相关的博士论文6篇,其中与奥运旅游相关的博士论文有2篇,最早的一篇是由中国社会学院付磊博士在2002年完成的《奥运会影响研究:经济与旅游》为题的博士论文。在硕士论文方面,在1999―2006年间,共发表了与奥运旅游相关的论文14篇,最早的一篇是在2003年完成的,但是论文题目同时含有“奥运”与“旅游”两词的论文则在2006年才发表。

3.2奥运旅游的研究内容

3.2.1奥运旅游吸引物研究

邱雪(2006)、肖桃芳与赵金岭(2006)根据主办地旅游资源及奥运会的特点,把奥运会旅游吸引物划分为资源脱离型和资源依托型两种,其中资源脱离型吸引物是指国际奥委会规定的每届奥运会必须具备的内容和举行的仪式,例如各项体育比赛、各种常规性的奥运会仪式;而资源依托型吸引物是指建立在主办地旅游资源基础之上的相关吸引物,例如文化艺术活动、商务活动、会展,并指出了奥运会旅游吸引物发展的特点是资源脱离型吸引物与主办地旅游资源有所结合,资源依托型吸引物与奥运会结合更加紧密。

邱雪等(2006)认为奥运旅游资源在原有两种的基础上已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一是资源脱离型吸引物与主办国旅游资源的结合;二是资源依托型吸引物与奥运会结合,大力发展会展业。

3.2.2奥运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付磊(2002)、邱小慧等(2003)对1964--2000年间10届奥运会的入境旅游人数变化研究显示,各届奥运会在奥运会年和奥运会前、后年份的入境旅游经济效应有着明显的差异。奥运会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在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和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当年的旅游人数都有明显的增长。在奥运会前3―4年入境旅游人数得到增长;奥运会后2年在人数上开始减少。2000年悉尼奥运会,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人数在1998年出现了3.5%的负增长,1999年和2000年恢复为正增长。但是,由于2001年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破产和美国“9・11”恐怖事件的影响,2001年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又出现了0.5%的负增长。

张立明、赵黎明(2005)根据历届奥运会经验,阐述了奥运前、奥运中和奥运后3个阶段的奥运旅游者的基本客源构成,详见表4。

邱雪等(2006)认为,北京奥运会客源国为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区域,年龄为25―44岁的中青年游客是第29届奥运会期间的主要游客群体。陶于(2004)、税清双与张学梅(2006)根据我国入境旅游游客地理位置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划分了2008年奥运旅游目标市场,一级市场是港澳台与我国周边国家与地区;二级市场是欧美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机会市场是非洲国家和中亚国家及欧洲其他国家。

王钰(2006)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事件研究对象,研究了影响奥运旅游者出行因子分析,得出事件吸引力和人们对于限制因素的感知程度作为中间变量完全削弱了旅游动机和潜在参与者对于参与奥运会旅游可实行性的影响;财务方面的限制会影响人们参与奥运会的渴望程度;渴望社交和追求励志性对事件吸引力和人们渴望参与奥运会的程度有直接与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3.2.3奥运旅游区域影响研究

王志东(2002)研究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伙伴城市和决赛分会场的山东省旅游业所面临重大机遇,强调应结合山东旅游资源与产业实际,尽快制定奥运会旅游促销战略,全面推进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张婷与程道品(2003)、吴畏(2004)、陈林祥(2004)、程庆(2005)、雷志义与史正涛(2006)分别研究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桂林、秦皇岛、甘肃、四川以及国内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影响。

在研究奥运旅游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同时,也有学者研究了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基本因子,例如付磊(2002)、刘芳梅与傅芳香(2006)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届奥运旅游发展的回顾与分析,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是影响奥运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举办地的安全保障,消费价格水平是影响奥运旅游发展的内部环境因素;举办地政府、奥组委和旅游部门的协作程度,利用奥运会的旅游促销力度,奥运旅游后期效应的强化和保持是影响奥运旅游发展的主观能动因素。

3.2.4奥运旅游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罗秋菊(2003)以历届奥运会为例,分析了大型事件对举办国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并思考了我国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影响。邹统钎、彭海静(2005)以悉尼奥运会与雅典奥运会为例,对奥运旅游效应进行了分析。另外,陶卫宁(2006)从“挤出效应”、“低谷效应”与“马太效应”的角度分析了奥运旅游的负面影响。邱小慧等(2003)对主办奥运会产生的旅游效应进行了系统总结,见表5。

3.2.5奥运旅游经济效应研究

郭松林(2004)从历届奥运会出现的“挤出效应”、“反感效应”和“转换效应”出发,分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北京饭店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卞显红(2005)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旅游经济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奥运会将给我国带来产出影响为8011392亿美元,收入影响为1931921亿元,就业影响为4909338人,产业受益为4501346亿美元。

林显鹏(2005)研究了奥运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规律,发现一个城市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后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在奥运会开幕的5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在奥运年前的1年或2年达到最高点,奥运结束后,相关投资将延续1―2年并逐步下降,同时奥运会的投资产生的乘数效应并不完全与投资同步,奥运会投资发生的当年,其乘数效应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累加的奥运会投资引发的乘数效应也逐步增大,乘数效应往往在奥运年达到最高点。他还指出,奥运会结束后尽管奥运会直接相关的投资将在1―2年内基本结束,但奥运投资引发的乘数效应仍能持续5年左右,因此奥运会的经济影响一般能够持续12年左右。林显鹏、虞重干(2006)研究了奥运会的融资模式,即政府资助(政府投资占75%以上)、私人资助(企业或私人投资占75%以上)、结合型资助(政府与企业投资各占25%以上),并认为注入主办 城市的投资通过投入产出链及乘数效应使城市经济总量增加;现代奥运会给主办城市带来长期经济影响(约为12年);现代奥运会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和城市营销的重要平台,使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2.6奥运旅游促销研究

付磊(2002)研究了1984―2004年的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国或是主办城市,举办奥运会都有明确的主办目的(见表6)。从表6看,除了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由于特殊的经济环境问题没有表现出奥运会国际旅游的一定目的外,其余各界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奥运会国际旅游的目的。特别是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旅游作为了举办奥运会的直接旅游促销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形象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十分强调环保、科技、人文与创新等概念。中国也将借助奥运会开展一系列“感受中华古文明”、“体验奥运新场馆”、“欢聚在奥运公园”、“世界相聚在北京”等主题旅游促销活动,重塑和巩固“最安全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的形象(张立明、赵黎明,2005;银淑华,2006;孙葆丽,2006)。黄瑾(2006)对历届奥运会的旅游促销成果进行了研究,发现举办国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显著地提高了其正面的国际形象。

陈娟(2004)研究了青岛旅游的促销策略,包括借奥运契机,重塑青岛旅游形象;针对迎奥期、奥运期、奥运后期分阶段进行宣传;针对不同地域制定相应的旅游宣传口号与目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联合促销。邱雪(2005)分析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旅游促销战略,主要包括1996年亚特兰大战略、1997年度的TOP赞助商站战略、1998年度的长野战略、1999年度的记者访问战略、2000年度的全面战略。

3.2.7奥运旅游纪念品开发

张广瑞、付磊(2004)在分析海外游客与国内游客旅游商品偏好的基础上,得出2008年奥运会海外游客的旅游纪念品主要开发食品/茶叶、纪念品/212艺品、服装,丝绸、瓷器,陶器、中成药,保健品、地毯/挂毯、首饰,珍珠等;国内游客的旅游纪念品主要开发纪念品/工艺品、土特产品等。

丰之(2004)对照法国等西欧国家开发奥运会旅游纪念品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可开发文化艺术浮雕、风景画、中国建筑艺术模型、著名景点VCD以及富有地方特色与中国文化的旅游产品等。

3.2.8奥运旅游其他方面研究

郑向敏、谢朝武(2003)从奥运旅游的安全问题人手,系统探讨了奥运旅游的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结构、组织结构及其配套支持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其逻辑运作模式。邸明慧、李田(2004)研究从旅游产品、旅游交通、旅游餐饮、住宿与娱乐及购物5个方面构建奥运旅游信息系统,并指出奥运旅游信息系统根据内容和功能分为三大类,一是旅游服务;二是旅游业的核心吸引力即旅游产品;三是旅游管理。前两类是面向游客,第三类是面向旅游主管部门。董满秀、周坤(2005)认为奥运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在赛事组织、新闻传播、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规划和安排中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赛事组织者必然面临着众多的风险,2008年北京奥运会除了必须借鉴其他国家举办的经验外,更重要的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因地制宜地进行奥运会组织活动的风险管理。

4 总结与展望

上文在对奥运旅游的起源、概念与特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奥运旅游学术研究历史、客源市场、旅游吸引物、经济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多角度对国内外奥运旅游研究进展的现状进行了综述,结论如下:①从奥运旅游学术研究史看,我国在20世纪末期兴起的奥运旅游研究与西方奥运旅游研究相比,大约相差3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随着西方奥运研究的初步成熟,我国旅游学术界借鉴与总结国外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加之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在奥运旅游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上必将缩短国内外研究的差距;②从奥运旅游研究内容看,国内外着重对奥运旅游的经济社会影响、奥运旅游客源市场的构成与旅游偏好、奥运旅游促销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另外对奥运旅游的环境影响评估、奥运旅游风险管理、奥运旅游安全管理均有涉及。但是国外奥运旅游的研究侧重于对其经济影响的评估,而国内奥运旅游的研究侧重于国外历届奥运会旅游方面的经验与研究的借鉴。

与国外奥运旅游研究相比,国内奥运旅游研究还很年轻,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对奥运旅游的研究中应该着重以下方面的研究:①继续深挖历届奥运会奥运旅游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以促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旅游的良性发展;②结合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大好契机,调查分析以及验证以往研究成果的准确性,提高我国对奥运会等大型事件旅游的把握力;③在继续加强对奥运会经济研究的同时,强化奥运旅游其他方面的研究,如奥运旅游教育、奥运会对民众的精神与心理影响等。

上一篇:温泉旅游经济效益四圈层结构研究 下一篇: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