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城乡扶助生的教育对策

时间:2022-02-01 07:50:09

中等职业学校城乡扶助生的教育对策

河北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就业和扶助困难群体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形成通过培训就业扶助困难群体的良性机制。从2007年起,每年选择一批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特困家庭,资助每户一名符合条件的子女就读技工院校,毕业后推荐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困一户”的目标。资助对象为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特困家庭中的一名年龄在16周岁至25周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就业愿望的子女。扶助生的学杂费用完全由各级财政补助,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学杂费用,符合条件的扶助生还可享受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

随着这项政策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大规模的贫困扶助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社会心理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学生存在自卑焦虑、内向封闭、急功近利――只盯就业挣钱而知识贫乏等个性特征,这些特征不仅阻碍了他们的成长与成熟,也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2005年)第8条指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有利于个性和性格的和谐发展,培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理解、判断和分析事物及发表意见的能力。”针对扶助生的心理现状,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着眼于当代职业教育观,对学生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内容,让扶助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1.心理辅导

有些人认为,扶贫生就是缺钱,给他们钱买硬件用就行了。但学生们在做访谈时,都认为自卑和孤独自闭,是他们最难解的心理问题。正如有的扶贫生所说:穷,我们可以少吃一点,但心里的苦想什么办法也排解不了。由此可见,扶贫生最重要的需要是心理需要。资助、困补等虽然可使他们度过经济上的困境,但他们内心“低人一等”的感觉仍然存在,自卑和孤僻的心结仍然没有打开。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倾诉,需要用一个合理认知来重新评价自己,需要各种心理方法来摆脱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而这一切的达到,无疑必须依靠心理辅导。

1.1 在新生入校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扶贫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关注那些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扶贫生。

1.2 利用橱窗、板报、校报等媒介进行心理辅导宣传,打消扶贫生对心理辅导的疑虑和误区,使他们对心理辅导形成合理的认识。

1.3 利用心理专题讲座、报告会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解决扶贫生的人际交往、自信心缺乏等问题,建立其对心理辅导的信任。

1.4 利用班会和德育课,对扶贫生进行心理学和心理保健等方面知识的全面系统的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能够自行解决一些较轻的心理问题。

1.5 对于个别的心理问题较重的扶贫生,采取个别咨询的方式进行解决。尽管这样的扶贫生很少,但不能忽视。

1.6 对于大多数具有一定自卑焦虑心理的扶贫生,应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指导,对其进行人际交往训练、自信心训练、放松训练和宣泄、转移等自我调适方法的训练,使其能融入到集体活动中,从而改善不良的个性。

1.7 师生心理辅导。在访谈中,曾对扶贫生提出问题:当你遇到烦恼时,你向谁倾诉?扶贫生倾诉的对象依次为:知心朋友和要好的同学,上网找陌生人聊,老师,心理咨询机构。扶贫生一再强调需要倾诉,因此开设师生心理辅导课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缓解扶贫生不良情绪、形成良好个性具有重要作用。最近我校实施“老师与学生交朋友”活动就是在这样的形式下产生的。要求每个老师必须交一至两名学生朋友,而且要有文件记载和谈话记录。

2.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

2.1 专业技能知识教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对学生的资助过程中,我校学管处有关负责人也意识到,对扶贫生特别是特困生的资助,除了给予他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教给他技能,让资助增值。

中国有句民谚就是“一招先,吃遍天”。那么对于贫苦生来说,首先培养他们扎实的专业技能――立足本专业,拿到职业资格证。让他们先有立足根本,增加自信。有了一技之长,就具有了社会存活能力。

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对于我们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今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努力充实自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还想再上一层楼,仅仅具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必须再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人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犹如一座待开发的宝藏,只要充分挖掘,任何人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2.2 自我管理知识教育。

扶贫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虽然具有很好的自我照顾生活的能力,但“自我管理”知识很少。每天的生活只是在懵懵懂懂中度过,对于未来的目标只局限于“赚钱”“找工作”。对于未来的目标是什么?我该怎样朝着目标努力?……这些都是一片空白。因此在对扶贫生的教育中,该逐一阐明如下观点:

(1)如果你想出人头地,必须不断树立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就要脱离原来条条框框进行思考,进行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持续不断的训练。

(2)回到现实来看看自己的现状,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自己搭建一个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规划,自己想要朝哪个方向发展?又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3)你所希望的改善或是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学习能够帮助你实现飞跃。在各种情形下学习,既而改变你的行为方式,实现自我发展。

首先思考自己的目标:思考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从而告诉学生“好戏才刚刚开始”。教给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使用“头脑风暴法”思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和愿望。探究自己的雄心壮志并展望未来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而在头脑中树立明确目标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思考目标的过程就是确认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促使自己上进的过程。或许有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但还是会不断的受到目标的激励和鞭策。只有不断的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目标,才能保持正确的努力方向。

其次自我认知:人们在思考未来目标时,首先应当有一个客观的出发点,这就需要对自己的现状和能力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斯蒂芬•柯维说“自我认知能够帮助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研究和理解自己,他不仅影响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还影响我们采取怎样的方式看待他人”。引导学生对自我和他人做出认知,并积极寻找别人对自己的反馈,然后对所有的反馈进行汇总和思考。再对自己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估。进行个人SWOT分析。

2.3 培养自强不息意识教育。

对扶贫生进行自强教育,一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自信心。聘请专家学者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奋斗和索取的角度对自强精神进行讲解,我校利用的德育课进行《中国楷模人物》教育。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自我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重大节日、校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主题教育活动,举行“做自强不息的人”演讲比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的人文课、欣赏课、礼仪课等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特长的培养、采取科学方法,激励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对学生的进步,教师要给予微笑的肯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感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自信健康的成长。三是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塑造阳光心态,正确看待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自强意识。四是要建立学校和家庭联动机制,形成教育的合力。

3.丰富多彩集体活动开阔视野

扶贫生由于自卑而变得孤僻内向、自我封闭起来,不主动甚至回避与同学交往。长此下去,不良情绪会越来越重,影响其人格健康发展和成长。如果扶贫生能开放自我,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便可得到情感上的交流和支持,减轻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访谈中,扶贫生强调班级应组织一些大家都喜欢爱好的课余活动,如踢球、游泳等,吸引扶贫生到这些集体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获得快乐,陶冶情操,培养良好性格。

收稿日期:2011-05-10

上一篇:标记技术在高中生物上的应用 下一篇: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