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

时间:2022-02-01 01:02:38

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

【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可见,探究式学习是当下地理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地理教学有必要对探究式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最佳途径。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面、辐射全课的作用。一堂课的开头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要像一块无形的“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点。如讲天气系统时,给学生讲《三国演义》:火烧葫芦峪“的故事;讲海水运动时,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巧妙出入的故事;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用三个悬念引入:美国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白天的比赛项目在我国收看时是晚上;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小,但也有比姐姐大的妹妹;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与南通的启东逐渐靠拢。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通过简短的导入,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连接起来,把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恶习扭转过来,真正养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激趣引题使学生的自学探究增添乐趣和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的自信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解疑点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而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采用“兵教兵”的合作方式,即让同桌或同班同学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交流相互探讨的结果,这种“兵教兵”的合作探究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式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主要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还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三、明理深化实践探究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给学生明白清楚的交代。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如学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原因;深秋到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出现在晴朗夜里的原因。通过实践探究,既巩固和扩大了知识,又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实践探究的形式多样,可模拟实践,或联系实践,或课外实践活动,如地理兴趣小组,地理板报等,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利时机。

总之,学生通过探究式教学活动获得新知和提升能力更加明显。与传统教学活动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具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关系更趋和谐。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下一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