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了,她为何还不停地看小说

时间:2022-01-31 04:14:17

高考了,她为何还不停地看小说

〔关键词〕高三;情绪隔离;行为管理;自我效能感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女,19岁,高三在读。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姐姐和来访者。来访者家在农村,目前由妈妈陪读,在校外租房子住。升入高中时为公费考入,但目前学习成绩班内倒数。

二、问题描述和评估分析

(一)问题描述

来访者是由妈妈带到心理咨询室的,诱发事件是来访者上星期被班主任再次发现晚自习看小说,班主任非常生气,表示“不学你就回家吧”,来访者回答“好”,然后回家,且不想再来上学。妈妈说来访者虽然就读高三,但似乎没有任何学习压力,也没有任何学习动力,每天都租小说看,被发现过多次,家长多次制止都没有成功,亲子冲突加剧,目前亲子间无任何沟通。来访者每天做作业时将小说藏在作业本下,一边完成作业一边看小说。一般高三学生都在12点左右上床休息,而来访者每天11点就上床,却经常被发现躲在被窝里看小说,有时候甚至看到凌晨。父母认为看小说耽误了来访者。来访者在初中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学习劲头十足,从不需要家长操心,但进入高中后成绩一路下滑,高三第一次模拟考成绩竟然是班级倒数。家里人高度关注她,但没有办法劝服她。

来访者也表示自己每天都看小说,但都是在作业完成之后。来访者不论在班级里还是在家里经常感到空虚,没有归属感,每次完成作业之后这些情绪体验特别强烈,看了小说后心情会好很多。

(二)评估分析

“看小说”是一种行为,能缓解来访者内在的情绪——空虚、无归属感、孤独、低成就感、挫败感等。小说为来访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在其中犹如主人公般体验生活,又犹如过客般看生活来来往往。所以在小说空间中,来访者进出自由,身心轻灵。来访者不能控制看小说的行为反映了来访者需要这样的空间,而现实生活中来访者负性情绪体验较多,自认为不能也不敢面对,更谈不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只能通过看小说来填充时间,与内心的空虚、无归属感、孤独、低成就感和挫败感等情绪暂时隔离。

对此,我设立了对来访者的辅导目标:第一,鼓励来访者适度宣泄不良情绪;第二,帮助来访者去除看小说的行为;第三,提高来访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她能合理安排剩下几个月的学习生活;第四,提升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第五,适当降低来访者的学习压力。

基于上述目标,我制订了如下辅导方案。

首先,取得家长的帮助,改变家长过去对孩子的态度,减少强迫性谈话,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和信任孩子,适当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当孩子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支持鼓励孩子,巩固行动效果。

其次,倾听来访者,鼓励其适度宣泄负性情绪,对其症状赋予新的内涵,共同正视症状背后的情绪和困难。

再次,在咨询过程中利用好优势资源帮助来访者找回调整现状的自信。

最后,运用行为训练法帮助来访者重建自我管理,正面积极应对困难。

三、辅导过程

第一次辅导

刚开始来访者面带微笑,交流过程中多表示“还好,就这样吧。”求助动机较低,防御较强。当咨询师主动提出自己为什么接受此次咨询,以及自己听到其情况时的心情,来访者阻抗降低,表示自己知道目前看小说时间太长,也认为自己看小说的行为有点过度了。

“虽然意识上知道这时候不该这样看小说,但好像有些东西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去借,那会是什么呢?”

“空虚,孤独,没有归属感……”来访者表示进入高中后感觉空虚,没有归属感。在班里自己总是一个人,很孤单,感觉高中同学比初中的同学世故,自己在与同学交往时感到受伤、被欺骗和被忽视。来访者以前有几个朋友,但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来访者感觉自己总是被忽视,大家在一起开心地聊天,没有人注意到自己的不开心,更没有人安慰自己。一学期下来,自己也悄悄地远离了他们。目前来访者在整个学校仅有一个朋友,还是初中同学,但不在同一班级,而且上高三后学业繁忙也很少来往。在学习上,来访者也不像初中那样能够应对自如,付出很多,收获却甚少,一个学期下来自己已经心力交瘁。现在,两年多的高中生活让自己失去自信、失去快乐、失去朋友、失去好学生的标签……来访者在家喜欢关门关窗,非常压抑,因为不被家人理解所以不愿意和家人交流,遇到困难总是一个人处理,许多负性情绪只能压抑在心里。来访者自认为存在心理问题。

这次咨询妈妈全程陪同,当来访者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时,妈妈增加了对孩子的理解,给孩子真诚的回应和爱护,为母女之间交流开创了新的空间。

在咨询接近尾声的时候,咨询师将来访者看小说的症状表达成“对情绪的暂时隔离”“消化各种不良情绪”的方法,来访者表示认同,紧接着咨询师提出三点思考:

1.目前高考迫在眉睫,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当下?

2.这种方法曾经帮助来访者暂时缓解痛苦情绪,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方法是否成熟有效?

3.是否还有其他情绪处理方法?

这三点思考留给来访者,无需回答,目的是引起来访者的反思,增强其改变的动机。

咨询师询问来访者是否有求助或者改变的想法,来访者表示自己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改变现状。于是咨询关系正式确立,每周2次,暂定4次,每次50分钟。

第二次辅导

来访者谈起自己看小说的情况:看小说的时间主要在中午、晚自习第二节课和放学回家后;看小说的频率为一天一本,从高一开始,高一看小说时间最长,看书量最多,高二有两个月没看小说;小说内容不定,但要求情节简单,轻松搞笑,喜剧收尾较好。

随着看小说经历的展开,来访者的高中心路历程也随之展开。中考结束后来访者本想去另一所相对差些的学校读高中,因为来访者听说高中课程难、学习压力大、学习节奏快、我校高手云集,害怕来我校读书后会出现“跟不上”“成绩退步”“别人看不起”等情况,所以主动提出去另一所学校读书,想做“鸡窝里的凤凰”。但这种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父母坚持认为既然能考上,就代表有能力,而且父母对来访者的高考寄予了厚望。来访者带着一颗害怕、担忧、胆怯、愤怒的心来到我校读书。由于高一学习紧张、学习量大、内容深、同学竞争激烈,来访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上课内容听不懂,下课作业不会做、做不完,不被教师关注,考试成绩直线下降,经常抄袭作业,学习进入恶性循环阶段。每天父母都叮嘱她要好好学习,但当来访者把成绩告诉父母,父母很失望,批评来访者学习不认真,冷淡来访者,不和她讲话。来访者觉得那个阶段自己“天空每天都是灰暗的,心情每天都是阴霾的”,看小说就成了缓解心情的方法。每次看完小说后来访者感觉很轻松,“经常一本小说看完,自己也就不难过不生气了,似乎和父母之间的气也烟消云散了,看小说时那些困难似乎都不存在了……”上高三以后,父母压力增大,父母之间冲突不断,爸爸指责妈妈没有监督好来访者,妈妈被指责后压力更大,更加唠叨,说话更“冲”,每天都对着来访者抱怨和指责。前两天又被妈妈逮了现行后,妈妈告知爸爸,爸爸也开始指责来访者,最激烈的时候爸爸甚至逼来访者写检讨书。来访者随意写了一大堆自己的不是,心里很不平。面对父亲的操劳,很心疼;想到父亲的指责和检讨书,很生气,还很无助。“看小说悄悄地驱走了你的负面情绪,也悄悄地驱走了你的梦想,你的明天,你的自信。”在咨询结束时,咨询师总结道。

第二次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讨论了咨询目标。来访者的困惑表现有人际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行为控制问题等。结合目前的现状,来访者提出最渴望解决的是行为控制问题和学习问题,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应对高考。

咨询师布置作业:让来访者每天记录下自己空余时间所做的事情。

第三次辅导

来访者表示这个星期没有看小说,时间主要都花在写作业上,把以前可写可不写的作业找出来写,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就看《意林》。只作了一天学习情况的记录。咨询师肯定了来访者的努力,“当你开始找作业做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积极面对现实的勇敢的女孩,继续努力。”

以记录的一天为例,咨询师和来访者详细探讨了学习生活的安排。来访者表示完成作业的时候,也能定下心来,但是遇到不会做的,就会心烦意乱,想看会儿小说。而因此前一直没有认真学习,积累了许多不会的题目,尤其是数学和英语落下一大截,经常遇到困难。咨询师肯定了来访者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举动,同时表示随着她主动面对,确实会涌现出许多过去压抑和隔离掉的情绪,我们会一起面对,面对的越多你的能力和自信也会提高得越多。

来访者主动回忆起自己高二曾经有段时间主动拒绝看小说,成绩上升很快。咨询师肯定来访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比如,在以前每天看小说的情况下,来访者还能比外校许多拼命努力的学生成绩好,还能坚持每天完成作业,这些都说明了来访者有较好的学习能力。

咨询师和来访者谈起高考规划,直面现实。来访者表示自己目前的成绩肯定考不上本科,只能找个专科读读,但自己很想上本科,如果能上三本就达成目标了。来访者目前的水平离三本有20多分的差距,深思熟虑后来访者表示这个目标可行。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分析20分的差距如何解决,制定出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背10个单词提高英语成绩,每天多做两道数学题提高数学成绩的努力方案。

咨询师布置作业:记录每天学习完成的情况。

第四次辅导

来访者表示最近非常好,偶尔看《意林》,安排好了自己的学习时间,生活很充实,和父母相处得也很好。偶尔遇到困难也有点烦躁不安。咨询师询问其怎么度过这些烦躁不安,来访者总结了自己的方法:转移法(换种学科作业完成)和宣泄法(和爸爸妈妈说说),同时表示还可以有其他方法,比如,出去散散步,听会儿音乐等。咨询师表示肯定,鼓励来访者相信自己的能力,知识要有序地补,坚持抓一个是一个的方针。

来访者提出班主任上课经常提问她,令自己感到很紧张,也很怕班主任。咨询师理解并支持其宣泄这些情绪,待其平静后反问:班主任为什么频繁提问?来访者思考了一段时间,回答“班主任觉得我有潜力”,来访者同时想起了以前几个类似的案例,班主任高二接手班级以来就经常找自己谈话,刚开始总是鼓励,但高三被频繁发现看小说后,班主任每次都恨铁不成钢。来访者想到这些,对班主任的认知也开始发生变化,主动表示要多向班主任请教,让班主任更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让班主任能更有效地帮助自己。

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反思这两个星期自己如何度过、自己有哪些新发现,建议来访者如果感到坚持不下来时,可以将以前记录的内容拿出来激励自己。同时咨询师和来访者商议咨询延续一次,来商议结案。

咨询师布置作业:继续记录每天学习完成情况。

第五次辅导

来访者表示自己现在不看小说,偶尔看点杂志,时间安排很充实。偶尔也会遇到问题,如有时候不想做作业(自己安排的作业),因为很多作业不会。这时来访者采用以前完成作业的方式,能做则做,不会做的就暂时放下,经常作业做完后还剩很多时间。于是为了耗时间,来访者放缓做作业速度。咨询师表示虽然做作业速度快,但完成质量中等,问是否可以在提高质量上下点功夫,提高作业质量,尽可能做到做一题会一题,甚至能举一反三。这是个质变发生的机会。这些问题促进来访者反思自己,主动总结自己初中时候的学习经验:做完题目,对题目作总结和反思,将知识系统化。

由于临近二模,咨询师对来访者作好二模前的心理疏导:第一,模拟考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坚持努力;第二,短时间的努力未必有明显的效果,要试着从模拟考中总结经验;第三,“淡定”(隔离)方式在考试的时候可以使用,避免考试焦虑。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总结了这段时间的收获,并将这些收获记录在笔记本上,建议来访者偶尔拿出来看看。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探讨了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来访者表示自己有信心管理好今后的迎考生活,如果需要,自己会主动求助于老师。咨询正式结束。

编后:来访者在高考前状态一直稳定。高考结束后,咨询师接到来访者的电话,来访者成功考上本科。

(作者单位: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心理咨询室,南京,211500)

上一篇:降盐不降味的奥秘 下一篇:新市民子女学习情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