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盐不降味的奥秘

时间:2022-10-30 03:07:58

卫生部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6亿慢性病患者,而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人数占早亡总人数的75%。卫生部指出,慢性病患者规模如此之大,与人们平时油盐摄入量超标有着密切关系。数据显示,我国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

卫生部表示,盐的摄入量每人每日以5克为宜,高血压患者的摄入量为2克~3克。但我国北方居民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高达15克~18克,而南方居民亦有10克~12克。中国营养学会调查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耗盐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对于一些口味较重的人而言,降盐无异于让他们食不知味,那么如何能够降盐不降味呢?

钠离子与咸味

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人体需要它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比如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对于日常饮食来说,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产生咸味。

低钠盐是很容易想到的一种思路:用不含钠的“咸味物质”来代替盐。根本上说,咸味是钠离子产生的。在元素周期表中跟钠同一族的其他金属,因为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也都有一定的咸味,个头越小,咸味越强。比钠更小的锂或许比钠还“咸”,但它的毒性使得它失去了替代盐的资格。此外与钠最接近的就是钾了。虽然它的咸味不如钠,但对于一般健康人来说,多摄入一些钾无害甚至有益,它也就被广泛用于“低钠盐”中。

低钠盐的问题在于:肾脏、心脏有障碍的人和糖尿病人,钾的代谢可能存在问题,所以过多的钾就可能导致“高血钾”症状。对这些人群来说,以氯化钾为基础的“低钠盐”就存在着风险,没有医生的指导,最好不要食用。

妙用“味觉增强剂”

不过高浓度的钾会产生苦味,这使得氯化钾的使用受到限制。一般的低钠盐中含有25%的氯化钾。其咸度不如普通盐,为了达到同样的咸度需要增加用量。考虑到增加用量之后的钠含量还是低于普通盐,这样的低钠盐也还是有意义的。

实际上,这种加酵母提取物的低钠盐里,就用到了“增味效应”。取代了一半的氯化钠之后,按理说咸度会下降,但在其他成分的“增味”作用下,整体的咸味跟普通盐一样。在一家公司的宣传材料里,这种盐在外观、咸味、使用性能上都不比普通盐逊色,可以实现“等量

取代”。

其实,味精就是一种增味剂。味精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也含有钠,所以许多人认为味精的使用会增加钠的摄入量。实际上恰恰相反,味精可以使相同浓度的钠尝起来更咸。要实现相同的“咸度”,可以单独使用盐,也可以用少一些的盐加一些味精。在后一种情况下,味精中的钠加上盐中的钠,还是要比单纯用盐时的钠

要少。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建议,对于一些重口味者,可以利用味觉的独特性,来抑制食盐的摄取量。如酸味就是咸味的“增强剂”,因此放小半勺盐只用加几滴醋就可以让咸味更明显,从而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同时,改善烹调方式也有助于控盐,可以多用蒸煮炖的方法,不一定每次都是加盐去炒菜。另外,汤太热时别放盐,起锅前再放盐,这样才能使盐残留在食物表面,从而使味觉感到盐味儿十足。此外,蘸食也能减盐,对于凉菜应掌握即拌即食原则。

人体感知咸味是通过钠离子。一般的食物中,盐都已经解离成了离子,也就没有区别。不过对于直接食用的固体调料粉,比如中国传统的椒盐粉,或者爆米花、薯片或者饼干等零食上的调料,盐颗粒在舌头上溶解的速度就会影响到咸味的强度。有一个公司对普通盐进行加工,把盐的颗粒减小到了纳米尺度,从而大大增加了盐的溶解性能。根据他们的测试,用这些“纳米盐”来实现相同的咸度,盐的用量能够减少25%~50%。

从根本上说,“降盐”最直接的途径是逐渐适应清淡的口味。人的口味容易适应缓慢的变化,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思路,可以循序渐进地使自己适应低盐饮食。而这些“降盐不降味”的途径,则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健康和美味的冲突。

上一篇: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文化意识之比较 下一篇:高考了,她为何还不停地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