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1-30 09:29:16

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中教育中,强调政治学科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完善、健康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客观因素。首先,少数民族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保守观念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他们不重视教育,这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关系紧张、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变迁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等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对正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其次,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不及时调适,就会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社会生活中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不良的社会环境,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2)主观因素。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此外,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等也都在潜移默化的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政治学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崭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

(2)结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开展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尤其是回族学生,受传统宗教观念的影响,加之所处地方社会,家庭不重视学生的教育,学生基础比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动力,加上政治课抽象和过于空洞,从而对学好政治科失去信心。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政治课的教学难度,总之,只要结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努力探索,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习信心,最终真正的学好、用好政治课。

(3)对学生施以“真爱”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作用。爱,是教育的真经。关心、尊重、信任学生与适度的严格要求学生的正确行为。所以,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和学生交朋友,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矫正心理偏差。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视。所以,政治教师要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政治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实现新的飞跃。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广河中学)

上一篇:特别的感受 下一篇: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