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1-25 02:50:34

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简介:王中华(1989-),男,河南省周口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摘要: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负债为经营重点,即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证流动性,以积极创造负债的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增加资产和收益。负债管理理论体现出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它变以前的被动吸收存款为主动进行借款,通过主动增加负债来扩大经营及规模,为银行找到了保持流动性的新方法。根据这一理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调整资产来保证,还可以通过调整负债来保证,变单一的资产调整为资产负债双向调整,为银行的经营管理增加调节途径,商业银行根据资产的需要调整和组织负债,让负债适应和支持资产,也为银行扩大业务范围和规模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现状;利率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强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一、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概述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盛行于60年代。当时,世界经济处于繁荣时期,生产流通不断扩大,企业生产及扩大经营对银行的贷款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负债管理理论出现之前,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扩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的保证。在必要时,银行甚至可以通过借款来支持贷款规模的扩大。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银行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吸收资金、扩大规模。

二、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现状

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如何随着银行的发展而同步提升,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与国外顶尖银行相比也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存款波动性较大,流动性差

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在结构安排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之处,导致银行的流动性比较差,容易引发流动性短缺的危机。我国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借款来维持其流动性需要,银行的自有资金不足,资本充足率比较低。

2、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低,存在着很大的坏账风险

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刺激经济,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宽松政策,商业银行在这个期间向地方政府发放了巨额贷款。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我国地方政府负债问题开始逐渐的暴露出来,在地方政府的巨额负债中,银行的贷款占有很大比例,这些积累的债务很有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出现大规模的坏账和呆账,从而引发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3、利率市场化进程带来风险

我国对利率的管制正在一步步放松,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也不断减少,这在增加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商业银行使用资金的成本上升,从而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和存款期限结构,促使银行业不断提高贷款利率,并且出现了限贷、惜贷的现象。贷款利率的提高给银行带来更高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企业违约几率,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风险。

三、造成当前负债管理现状的主要因素

1、商业银行缺乏自我积累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都只有少量留利,没有建立起随资产增长而补充自有资金的积累机制,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信贷资金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充,这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银行大量存在存贷款长短期错配,盲目扩张信贷,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比较差。

2、储蓄传统及国家政策

由于我国居民的高储蓄倾向和国家政策的扶持,银行对于风险控制的意识比较差,国际竞争能力比较差。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储蓄,我国居民长期以来的高储蓄倾向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比较充裕,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经营环境比较宽松,不重视其他货币业务的发展,不重视对于资产负债结构的配比和控制。

3、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不健全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比较缓慢,作为直接融资平台的资本市场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企业直接融资的难度比较大导致企业只有通过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种情况使得银行有大量贷款对象,从而不重视资产负债管理。

四、发展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对策

1、进行存款工具等负债工具的创新

在负债方面,要加快存款工具和业务手段的创新,可以通过和推广国外已经行之有效的金融手段,发展多元化的负债产品,如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业务、回购协议、发行债券以及扩大银行卡业务等。另外,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开放金融市场以后,我国更应有步骤地放开放宽对混业经营的法律限制。

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慢慢放开了利率管制,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也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提供了温床,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利率化改革才刚刚起步,距离建立起一个市场化机制的利率制度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只有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脚步,在屡屡市场化的压力下,商业银行才能在市场竞争下加快对于存贷款业务以外业务的改革和创新,才会更注重对自身资产和负债的管理。

3、积极拓展业务渠道,提高资产负债的质量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拓展业务渠道,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中间业务以及其他非传统投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收及占比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银行营收及资产增加主要是靠借贷息差来实现,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利率管制的不断放开以及可能的民营银行带来的冲击,都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营收,因此通过拓宽业务渠道来提升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增加流动性,为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增加保障,降低流动性风险。

4、加快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改革

健康健全的市场环境是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市场条件。我国要不断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创造条件,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和空间,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更多的手段。另外,要不断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和更广的融资平台,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为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的资金管理提供保障。(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成果之一,本成果受北京市“人才培养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刘一.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分析—基于成本和风险角度[J].现代商业,2013(14).

[2]何浩.商业银行应对经济周期下行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06).

[3]刘嘉.我国商业银行负债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知识经济,2012(09).

[4]邹翠荣、欧长鸣.商业银行负债及其流动性之管见[J].商业研究,2004(04).

[5]杨海燕、欧文彬.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发展的经济效应[J].金融论坛,2007(08).

上一篇: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绩效工资二级分配方案调查... 下一篇:贵州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