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理论视角看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化解措施

时间:2022-01-24 12:33:08

从马克思理论视角看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化解措施

摘要:由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严重脱节,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以及经济的全球失衡导致我国目前面临居高不下的CPI、加息预期增强,资本流入等,已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马克思理论角度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化解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理论 流动性过剩 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020-02

2010年6月,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大量投机性资本融入境内,加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热钱”流入不仅在短期内会产生房地产、股市等资产价格甚至商品价格泡沫,一旦短期资本对中国经济以及利、汇率预期产生变化。迅速撤离必将导致市场动荡。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必须探索其发生的本质,寻求化解方法。

一、马克思理论角度的流动性过剩的解释

马克思从“资本”着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榨取“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本质就是追求自身的增殖,这是资本不能改变的本质。“资本是货币,资本是商品,它不断地采取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来改变自己的量,作为剩余价值同作为原始价值的自身分离出来,自行增殖着。既然它生出的剩余价值的运动是它自身的运动,它的增殖也是自行增殖,它所以获得创造价值的奇能,是因为它是价值,它会产仔,它至少会生金蛋。”

马克思认为:“随着价值符号的总数的增加,每一符号所代表的金量就按同一比例减少,价格的上涨不过是流通过程强制价值符号等于它的代替流通的金量而产生的反应。”也就说。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发行多少也不会自动退出流通。相反,往往还存在发行数量越多,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越少,人们产生货币进一步贬值的预期,从而更多地抛出手中的货币,使流通中货币数量更多的机制。

马克思说明了资本流动性过剩是通货膨胀的起因。马克思认为纸币条件下之所以会产生通货膨胀,是由纸币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分析纸币条件下的货币贬值问题是通过将纸币作为金币的符号为给定条件的,他认为金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可以保证流通中的金币量就是实际的货币必要量,它是由商品流通决定的。纸币不是价值。而是价值符号,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出现数量膨胀、单位贬值、引起物价上涨的可能性。

二、资本流动性过剩产生的负面效应

(一)资本流动造成货币危机

马克思认为,由于货币的出现,“在货币作为媒介的规定中,在交换分成两种行为的分裂中,已经蕴藏着危机的萌芽,或至少是危机的可能性……。”“货币危机首先在于:一切资产同交换手段相比,突然贬值而丧失了胜过货币的能力,危机的发生,正是在人们不能再用自己的资产,而必须用货币支付的时候。这种危机不是……想象的那样,是由于货币不足而发生的,而是由于作为普通商品和通用流通的财产的货币同一下子不能成为财产的所有其他特种商品之间的特殊差别表面化了。”马克思认为资本流动性过剩是货币现象,如果过多的货币在流动中,脱离生产必将导致物价上涨,引发货币危机。

(二)资本流动加剧风险的全球传导

资本流动加剧原本存在于一国之内的风险及其扩张范围。跨境之间的流动使这种风险迅速在各国间传播。国外的机构投资者在一个国家遭受损失后,不得不重新调整他们在其他国家的资产组合,以避免更多的损失。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风险就是例证。次贷市场风险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足迹向全球扩散,其所潜伏的金融危机将极具破坏性。应当看到。首先滋生于美次贷市场风险的最直接原因,是全球高资产价格泡沫提高了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增强的投资者风险偏好提高了市场的信用利差和市场融资成本,进而通过机构投资者的流动性缺口开始向全球所有资产和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扩散和蔓延。

(三)资本流动造成央行政策的选择困境

资本在国际市场上流动使汇率波幅增大,不可预测性或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风险增大,削弱了国家干预外汇市场及稳定汇率的能力。资本流动的增加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能使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与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之间陷于两难境地。同时。也制约财政政策的作用。使资金流动对“消息”的反应度增加,在经济条件好时,这种发达机制有利于经济,但当环境恶化时,这种发达机制可能使情况更差。用小川行长提出的“池子”就是要将“热钱”引导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的领域去投资,以防资本泛滥对经济造成损害。

三、资本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一)全球经济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是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将长期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失衡可以无限度地扩大而不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随着全球经济失衡的日趋加剧,其可持续性及潜在的风险也愈益受到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一再发出警告和呼吁: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迟早会引发美元汇率剧烈贬值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有可能以此减速甚至衰退。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复苏步调不一,各国经济政策协调滞后,有些国家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引发国际资本流动方向突变,直接影响汇率、利率、黄金和商品的走势,导致金融市场动荡。

(二)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脱节

马克思不仅研究了“已投资于企业,并在企业中发挥作用,或由股东支出的,用于企业中起资本作用的以货币形式存在的”真实资本,还研究了相对于真实资本而存在的虚拟资本。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以股票、债券等形式存在,是信用资本化的产物,是现实资本的一种纸制复本。“虚拟”一词恰当地揭示7此类资本的本质特征:它可以作为商品买卖,可以作为资本增殖但本身却没有价值。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脱节,造成了金融风险。马克思论述到:“银行家资本的绝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它们所代表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利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

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运转的基础,虚拟资本形成的虚拟经济无限扩大,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必将对整个经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很容易造成泡沫的发生。我国的高房价、物价的上涨等都存在投机炒作之嫌,应该采取措施制止投机行为。

(三)经济自由化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

麦金农和肖充分强调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中介作用,强调发展中国家应消除金融抑制

走向金融深化。金融深化的实质是金融自由化,主张利率自由化、机构准入自由化、汇率自由化并最终达到外贸自由化,等等。金融自由化对经济主体,特别是时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银行风险的增大,加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金融自由化政策及其导致的金融扩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金融扩张以及经济泡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掩盖了生产过剩的矛盾,但是又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制造了新的矛盾。表面的繁荣与过度消费是建立在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的资本渗透和商品的集中上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单边渠道和通过多边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施加金融与资本开放的压力,导致资本的国际流动。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加大了新兴国家管理经济的难度。发达国家很容易通过资本流动、汇率等把风险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在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发展、全球产业转移分I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牢牢掌握着主导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而日本和欧洲经济则长期低速不景气。各种结构性问题缠身,经济竞争力减弱。虽然欧元诞生后从长期看,有可能对美元的霸主地位形成潜在的挑战,但事实上,近年来美元作为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国际金融交易投资货币以及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仍然不断增强,美元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本位货币。在这种以美元为核心或者本位货币的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制下,美国拥有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比拟的货币优势,可以通过发行美元或美元金融资产来支付其庞大的贸易逆差。而其他国家则需要通过贸易顺差或借贷来获得对外支付能力,且借贷形成的债务最终仍需靠贸易顺差来偿还。

四、我国化解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011年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全年GDP增幅在9%左右。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经济更健康地运行。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提高“三驾马车”中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加大企业创新力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如马克思所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只有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优势,有更多的话语权。

(二)采用灵活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说明政府希望今年经济波动不要太大,既要求信贷回归常态,又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支持经济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取向,在复杂中找平衡:如果物价上涨过快或经济增速过快,货币政策倾向于适度紧缩;如果物价压力下降且经济增速下滑明显,又倾向于适度放松。中央特别要把好流动性阀门,2011年M2增速目标定在16%,低于上年17%的目标,2011年要更多依赖数量手段收缩流动性,来抑制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我国要继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减少货币政策的被动性。在全球处于信用货币体系的背景下,信用货币投放失去硬性约束,想用黄金勒住这匹战马是不可能的。货币体系改革,要求针对各国央行货币创造能力设定一个国际的锚,锁定和制约各国央行的行为。

以单一美元作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越来越大,美元问题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目前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外币直接交易币种不断增加,双边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不断扩张。在“走出去”的战略下,为大幅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并绕开贸易壁垒,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到国外发展。在“引进来”战略下,企业进口快速增长,产品更新换代加速。

(四)加大对冲力度

2010年11月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池子说”理论,也就是对外堵截,对内疏导,旨在化解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短期的投机性资金流进我国,要将其放到池子里,而不让它泛滥到整个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当它需要撤离时,将其从池子里放走。在宏观上能够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由此,中央银行必须加大采用存款准备金、利率和汇率等综合性对冲工具调节资金流动方向。其次,理顺要素价格,减少汇率压力。中国存在着严重的要素价格扭曲,若把要素价格理顺了,人民币未必低估。再次,控制银行间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利率,减低资产泡沫程度。

参考文献:

1.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

2.[美]麦全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4

4.曾完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上一篇:包容性增长:概念内涵与政策启示 下一篇:美国绩效工资改革之评析及其对我国绩效工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