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1-23 03:05:26

对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时代适应性,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培养会计核算的综合技能为目标的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一直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列为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必修科目。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对这一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有过多次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教学内容基本上只定位于对系统初始化以及总账、报表、固定资产等常用模块的应用。如今随着ERP软件的逐步推广,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融合,传统的课程设置已明显地暴露出滞后性。本文将对这门课程的改革提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

一、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一直以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思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应用型人才。对财会类专业来讲,需要赋予学生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独立开展会计核算,并能承担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能力。而这一能力所面向的社会背景在以下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从电算化理论看,“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正在被“会计信息化”所取代,并逐步获得了各界的赞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在内涵、外延方面都有新的延伸,它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是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和ERP项目背景下对“电算化”的深入。目前所谈的“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会计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2.从会计实务看,电算化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扩大,正在向其他职能部门渗透,会计电算化与供应链业务逐步融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完善。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ERP是一种时尚,一些企业将实施ERP工程作为也成为目前企业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或看作是提升外部形象的一个标志。从单纯的财务角度来看,由于ERP软件首先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纳入电算化系统中,使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的起点由原来的记账凭证录入转变为供、产、销环节的各种票据与单据的形成或录入,采购、库存、销售等环节的业务成为会计业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从教育教学目标看,职业技能教学要求面向更为实用的操作技术。所以,改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计,融入代表时展水平的ERP软件操作技能,这是电算化课程更新的必然。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且多门学科交叉的课程,是为会计和财务信息类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重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

二、现阶段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结构不合理

职业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而现实情况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些院校缺乏实际的企业调研,所以设计课程的时候难免闭门造车。大多数学校只是参照别的院校进行课程设置,一旦设置好几年都保持不变。供需脱节造成学校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在教学实施方面课时一般为70个学时左右,其中三分之二的课程安排在教室上理论课,余下的部分在机房进行操作练习,这种固有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达不到电算化教学的基本初衷。在这种安排下,学生只能重点学会账务处理操作系统,而关于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应收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原材料处理系统等只能由代课老师根据需要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全貌。

2.整体课程安排不够系统化

很多院校在电算化这块目前只开设了财务链这门课,主要包括基础设置,总账、报表系统、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系统。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供销存系统纳入ERP改革,成为会计电算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将供应链模块纳入其中,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更快的适合社会需求。

3.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考核方式还在以出卷的书面考试为主,而该门课程的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这种方式与该门课程的课程特点不相符合。所以考核方式必须改革,尽量以上机考试为主,但是上机考试的方式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上机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系统的问题,可能会造成考试数据的丢失;教师只能查看数据结果,而有些内容需要查看操作过程,可能这些对考试结果的精确性有些影响,对教师的要求就相对比较高了。

三、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建议以及改革的初步尝试

1.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

在这门课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是前提条件。我校会计专业一贯重视该门课程的建设,在授课的过程中,配有专业机房和性能稳定的机器设备,使会计软件的运行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保证了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在软件方面,使用最先进的会计软件辅助教学,并定期联系开发商对会计软件进行更新维护,保证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和实践接轨。

2.精选教学内容

充分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对部分教学内容予以整合和重组,既重视本学科基本知识的介绍,又与时俱进地介绍最新动态和发展,不断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我校会计专业在这方面走在了前沿,全面的开设了三门课程,《财务软件与操作—财务链》、《财务软件与操作—供应链》以及《ERP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该实训完全以学生为主,是将财务连和供应链的业务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具体的案例进行操作,考察学生对业务流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业务结合紧密,仿真性较强。

3.考核手段的改革

在这门的课程的考核上,会计专业一直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的方法。最终的评定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形成性考核,另一部分是期末上机考试成绩,各占总评成绩的50%。其中,形成性考核指的是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考核,能够了解学生对各个模块的把握程度。现在某校高职院校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和某些知名的会计软件公司进行合作,进行学生的认证考试。认证考试根据学生课程计划开展,考试全部采用机考,在ERP实验室通过网络联接到会计软件公司总部的考试数据库,考试结束即可得到成绩。首次考试设置了“财务管理系统基础认证”、“供应链管理系统基础认证”2大模块,包括总账、报表、应收应付、采购、销售等9个科目,学生可在这些模块和科目中根据自身的专业基础和需求选择报考。

目前,ERP软件在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ERP实验中心通过组织认证考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提高ERP软件应用技术的平台,另外学生也能够为今后的就业多作一份准备。

4.注重教师的素质培养

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不但要明确告诉学生如何进行会计软件的相关操作,更应对操作背后的会计理论作出清楚、完整的交代。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他们不仅要有完整的财会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的相关操作。而在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教师如果不抓紧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就会面临知识老化、陈旧的尴尬局面,由此看来,对教师的培训也就变得重要了。我校会计专业一贯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定期安排会计电算化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另外,对相关教师进行认证考核,对教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5.以比赛促教学,完善多证书制度

以比赛促教学,全面的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劲头,提高了教学质量。会计专业学生多次参加历届会计信息化大赛,都获得了骄人的战绩,证明在这门课上,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当然还有待完善的地方。另外,将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融入学历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合格学生实行“多证制”,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0(1).

[2]甘玲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

项目基金:2012-2013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2012C009)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

龚诤(1982—),女,湖北武汉人,讲师,会计师,现供职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经管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学。

黄瑞(1978—),女,湖北武汉人,现供职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经管系,研究方向:经济金融与职业教育。

上一篇:浅谈打造基础会计生动课堂 下一篇:本科生《金融经济学》课程定位与内容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