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我的工作 工作是我的生活等

时间:2022-01-22 06:33:50

音乐是我的工作 工作是我的生活等

音乐营造的别致人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主题,一个年代也有一个年代的音乐旋律和音乐偶像。音乐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不仅让音乐安身立命,也能影响我们的创作,从写作到绘画。让音乐文学美术流动……

音乐是我的工作工作是我的生活

余隆(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1992年留德回国后策划创立中国演出史上第一个冠名的“北京新年音乐会”;1998年,参与创办北京国际音乐节,经过10年已被誉为“亚洲的萨尔斯堡音乐节”;2000年参与创建中国爱乐乐团。

余隆认为留学最重要的收获是“懂得了艺术家的成长就像养育一棵参天大树,音乐只是树上一个分枝,必须具备全面的学识修养和综合的才华能力,才会真正成长为一位艺术家”。余隆心怀感恩“难得我能回国实现音乐梦想,把音乐作为载体超越人生的终极目标。我喜欢北京的生活,北京有独特的魅力,我喜欢在这工作也适宜这里的工作,这里有中国最优化的人文环境。人的自然状态就是最佳状态”。

一条音乐大河

流淌过的岁月

乔羽(著名词家):从1948年12月入城算起,乔羽在北京已生活了近60年。老人写了一辈子剧本和歌词,曾言:“写歌词的人有自己的欢乐和苦恼。歌词作者的大欢乐,是自己写在纸上的那些字句,一经作曲家之手竟像泥土在上帝手中变成了活生生的亚当和夏娃一样,有声有色,获得了新的生命”。

1984年,CCTV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匆匆来找乔羽:“您马上给我写首歌词,春节晚会上要用。我坐在这里等,写好就拿走!”此时已凌晨3点,乔羽答应5点交稿。“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大地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音乐于他,如同修心养身的必需品。

音乐

让我寻找天籁

田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因其父毕业于北大,田青最初的理想是“穿竹布长衫,上北京大学中文系”,这一理想因十年幻灭。黑土地寂寞的生活,田青渐渐迷上音乐,“哼着老柴的旋律,下地扬粪去!”现在人们称他“学侠”,他可以公开为雪域高原一个牧羊女、太行山林一个小羊倌振臂一呼,索朗旺姆斩金、石占明夺魁,音乐改变命运。经田青倡议,2004年CCTV青歌赛首次设立“原生态组”。原生态,也成为此后两年间见诸媒体频率最高的名词。2008青歌赛后即被送往医院,近期刚刚康复的田青说,“我的理想还是过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去一个孤岛,在那里,希望我真的能够听到天籁”。

噪音

激发内心的觉悟

谭盾(作曲家):我刚到纽约的时候,一出机场就进入了闹哄哄的地铁。我那时是一个穷学生,连坐地铁都是害羞的,低着头,不敢张望。我低着头看到的一路大腿一字排开,几乎所有的肤色都一样,声音也很杂。那时对纽约的第一印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同时开始领悟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真谛:在嘈杂声中反而可以产生出音乐的灵感,如果把噪音当音乐,内心中的觉悟才可以激发出来。我慢慢意识到,只有在纽约这样的嘈杂都市中,才可能找到属于内心的净土。我们身处嘈杂社会,人们很难静下心来的现实世界,正是我创作陶乐的原动力。这就是我寻找的一道门,跨过它,进入净土。而“门”,即在心中。

上一篇:随州举办首届编钟文化节 下一篇:77、78级永远不可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