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论语》联想到的交流式教学法

时间:2022-01-22 05:06:58

由《论语》联想到的交流式教学法

【摘要】本文由《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对弟子教学时的谦逊、温和的形象联想到如何在军校教学中运用交流式教学法,旨在提高军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军校学员的理论文化修养。

【关键词】《论语》交流式教学)

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向读者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大教育家的风范。文章开篇就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场景: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子路、冉求、公西华、曾皙坐在一起,如同开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孔子问他的学生:"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先是为学生假设了"如或知尔",然后启发四人各自谈谈"则何以哉",以探询他们的抱负,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从而因材施教,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

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式谈话方式不由让我联想到了交流式教学法。在军校的教学活动中,如果一个教员注重了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或者是让学员与学员之间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将课堂开展得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我们的教学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交流式教学法能够体现一位教员的情怀、关爱和包容的精神,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是时展的需要。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交流式教学已经给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是挑战。教员一站在讲台上,不仅要用他丰厚的知识让学员受到震撼,更应用他特有的人格魅力受到学员的尊崇。教员不能再骄傲地认为自己就是课堂和知识的权威。殊不知,在当今,学员通过"百度"搜索到的某一领域的知识可能已比我们了解的更多,而学员从他们独到的视角思考出的问题的答案或许也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因此,教员在某些时候如能用一种更为谦逊、宽和的态度与学员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也许能使他更受学员的欢迎,也能让教员自身从中受益匪浅。曾经有一个小故事,令我读后感触颇多。一个大四的学生对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说:"我考你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一张桌子有四个角,被砍掉了一只,还有几只角?"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只"。大学生听了小女孩的答案,得意地说:"我就知道你只会这种简单的减法,也不用脑子想一想,砍去一只角,不是还剩五只角吗?"说着,用手在桌子上认真地比划着。小女孩听后,认真地说:"我也没有错呀,你看,我这样沿着桌子的对角砍下去,不就只剩下三只了吗?"大学生听了,无言以对,他承认,他这个大学生输的不只是他惯有的思维方式,而且也输掉了一种成人的态度,在小孩面前自以为是的态度。而我们有的教员,有的时候在学员面前何尝不是以这样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俯视他们呢?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学员正襟危坐,难以共鸣;味同嚼蜡,失去激情,难免让教学活动失去它本身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这里提倡交流式教学,是想唤起教员丰富的情感,因为情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潜能,而这也是时代所需要的。

二、交流式教学法的实现方式。

首先,教员要努力优化自身素质,具有较高的教学智慧。

如果一个教员不能把学员个体动态生成的无序问题,有序地、随机应变地引向深入,如果不能站到一个鸟瞰人生的思维高度去与学员展开对话和交流,那么,交流式教学无异于变成空谈和一场形式革命。因此,有学者中肯地指出:"许多教师从僵化的教参里挣脱出来,享受到一种解放感。但是,从根本上说,交流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基于此,教员应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借助时代提供的历史契机和学院将面临升格、发展的大好时机,尽快实现自身价值的跃升。教员要充实自己的头脑和内心,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对知识点和能力点做到胸有成竹,对学情了然于心;讲究教学艺术,找准"诱发点",抓住"发散点",引导激发学生情感,指导帮助学员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巧妙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变数",在尊重和保护学员思维个性之中,突破难点,指向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当教员在面对当今学员的创新言语和创新思维时才不至于捉襟见肘,在放手让学员自主学习的同时才不至于对"松绑"后的局面感到难以驾驭的陌生和苦涩,交流式教学也才能真正取得它预期的效果。

其次,教员要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学员。

美国当代情感教学理论创始人罗杰斯说过:"课堂教学与其说是师生间知识的输出输入过程,不如说是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过程。"注重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取得成功和不断深化发展的关键。只有在亲密融洽的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员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交流式教学中,教员和学员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双方都敞开心扉,互相倾听,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获得的是精神上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交流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的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教员更应像一堂课的向导和协助者,而不是传统教育模式中扮演的绝对权威角色,教学活动此时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一种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因此,我们作为军校教员,应该对学员在语言上多一些鼓励和赞赏,眼神中多一分尊重和关爱,态度上多一丝耐心和温和,而少一些对他们的批评、指责、嘲讽和蔑视,适时地放下教员的姿态,去和学员进行心灵上的对话。

最后,教员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员的情绪和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员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善于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将课堂开展得生机勃勃。教员可以就一个问题提出疑问,使师生之间共同切磋、互相牵引,拨动学员心弦,点燃他们的好奇之火;可以设置一个情景,在认识上引导学员展开充分的想象;可以让学员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以训练他们思维的流畅性;也可以让学员进行演讲,使他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并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教员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发扬教学民主,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不仅要引导和帮助学员展开思维角度,更要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教员只要在教学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禀承了一份责任和关爱,注重了在教学活动中与学员心与心的交流,教学就会被赋予生机和活力,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能达到。

参考文献

[1] 孙启民.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教学与管理,2004年9期

[2]张今明.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教学研究,2004年3期

上一篇:由"有效的班规"到"班规的有效"地转变 下一篇:我是这样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