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时间:2022-01-22 04:55:4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摘 要: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当下高校毕业生的问题之一,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教育应该自我反思,从源头上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优势。面对着每年至少650万的毕业生,高校应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针对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升高校就业率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形势下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广泛的开展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教育指导,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创业指导

对于大学生来说,特别是毕业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说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包括的内容较多,有就业观念的转变、从事行业的选择、对自我的正确认知等。众所周知,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为肤浅,对社会缺乏一定的了解,在就业和创业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为此,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创业和就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对创业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促进毕业生观念的转变

对于高校的毕业生来说,他们的社会认知还不明确,由于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面,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和掌握也不全面。大学生热情高,总觉得自己大学毕业之后应该有一个好的前程,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困难,所以他们大多数人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并不十分了解,这就造成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难免会处处碰壁,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目前,高校教育还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大学生不能在见习岗位或者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毕业生由于对社会缺乏必要的了解,刚刚踏上社会,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是信心满满,总觉得自己什么工作都可以干好,无论是单位领导、同事,还是身边的朋友都应该围绕着自己这个中心,都应该十分的关注自己。这些观念的存在,往往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或者创业的初期屡屡受挫,找不到工作或者创业失败是常有的事。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讲授文化知识,还应该创造条件,尽早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并且依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恰如其分的期望值。

对于创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可能对市场调查做得不够详尽,缺乏应急预案和长远的规划,导致在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那么,高校就可以开展创业指导活动,可以是理论的讲授,也可以邀请企业家现身说法,让毕业生对创业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并且努力积攒创业的资本,优化创业的条件,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防。

二、丰富就业教育的形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对于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毕业之后选择就业是常规打算。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企业在社会改革的浪潮中逐渐转型,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和技术性人才。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就业市场的形势不容乐观。每年高校的毕业生都在650万人以上,庞大的待就业人员,使得就业市场的压力非常大。虽然就业市场中销售人员、普通工人等用工需求量大,但大学生对这些工作并不感兴趣,他们觉得自己读书那么多年,毕业了应该找一份好工作;而销售、普通工人的工作,强度大、薪水低,工作辛苦,工作的状态也不稳定。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毕业生毕业之后就失业。

为此,高等院校应该尽早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从就业思想到就业选择,都应该给学生相应的指导。大学生不喜欢说教式的教育形式,在开展就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士、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等进行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先就业再择业,对于工作要从基层干起,不要好高骛远等道理。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行情,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有晋升的机会,或者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工作,都是可以考虑的。

三、拓展创业教育的途径,让学生了解创业

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有想法,会思考,也有创业的欲望和冲动,但是创业并不是仅仅需要资金,也并不是有一个创业的想法,或者有一个自认为很有市场的项目就能成功。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的高校毕业生都是欲望和想法大于实践,他们缺乏一定的市场调研、长期规划和危机预警方案。

为此,对毕业生开展创业指导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要让毕业生了解创业的基本常识,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积攒资金,进行市场调研,开发客户等。在创业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理论角度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创业常识,或者邀请企业负责人来讲学,让学生了解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邀请往届创业的学生回校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通过多元化的创业教育途径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创业能力。

对高校毕业生开展有效的就业、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生了解相关的形势,并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形式,让教育活动发挥真正的作用,这样才能促进毕业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媛媛.如何创新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探[J].教育科学,2010(3).

[2]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淮海工学院思政课题成果”,课题项目号:DS2015036。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探究 下一篇:智山慧海传真火 愿随前薪作后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