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山慧海传真火 愿随前薪作后薪

时间:2022-07-03 03:22:02

摘 要:当下的语文学习,被学生称为“心中永远的痛”。尤其是尖子生,他们普遍理科超强,可语文成绩大多不好。他们有超强的悟性,可无奈因缺少生活阅历及必要的文学底蕴,致使理解能力、感性思维能力较差。而近年来高考语文给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高考语文模式化套路化的时代已渐渐走远。学生该如何应对现今的高考?唯有还语文学科以其本真面目,让学生真读真思真悟,方能真正从根本上摆脱“学一个会一个,换一个错一个”的窘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学生;积极性

我们一直在追求并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路上。可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堂高效的标准居然是用学生知道答案的多少来判断的。我们日复一日辛苦付出,却换不来学生成绩质的飞跃。是该反思的时候了。我们是否还记得每每听新高一的课,总会这样感叹:“看,人家高一的小孩思维多么活跃。如果咱们的学生有这一半就好了!”可我们忘了我们今日的学生也从那样的高一走来。是什么让他们有这样大的变化?也许此时追究原因已经于事无补了,我们唯有想方设法去改变这样的现实,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语文的本真是什么?它不是语文课本,更不是语文试卷,它应该涵盖文和言,文应囊括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言可以是言语、语言、语识、语感等。文和言源于生活,长于阅读,养于思考,成于表达。学语文的真谛就是积蓄言和文的功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并善于表达。

如何才能让学生享受本真的语文,与生命相融合的语文?

一、树立“大语文观”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使“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叶圣陶),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我们不妨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甚至看似无关的知识。比如写作能力的培养,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储钱罐”(可以是一本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听到、想到的所有美妙有趣或者自己喜欢的语言素材统统存将进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日益丰富、充实,到时候“储钱罐”饱了,学生写作时自然胸有成竹、下笔千言了。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只有博览群书,才会有自己的思想与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二、处理好非教学性备课与教学性备课二者之间的关系

要抛开一切教学因素(教师、学生、课标、教法等),而以一个普通鉴赏者和研究者的身份阅读课文,研读课文,圈点批注,查阅资料。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备课中得到丰厚的积累和灵性的启迪。然后是“教学性备课”,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考虑教什么,怎么教。避免从一开始就进行教学性备课。缺少非教学性备课的铺垫,结果注定会限制约束教师的思维。长此以往,平庸的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

三、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思想者的交流与碰撞,也只有在这碰撞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提升。例如:在讲诗词鉴赏专题时,就2012湖北卷诗歌鉴赏题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分析完整首诗后,我抛出的问题是,“除了引用、化用,我们还可以以怎样的方式引这首诗人作文,以作文素材的形式出现”。开始学生感觉不知怎样切入,我就又抛出2014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满园春色收眼底》,瞬间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甚至总结出了“以情景再现的手法,挖掘出诗歌主人公内在的品质”的将古诗词入作文的方法,并写出了这样的文段:“如果需要珍惜,就请珍惜那种清廉的品质。一首《送邹明府游灵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县令至清至廉的形象,想象着他冒雪远游朔方时的情景,体会他身着单薄的衣衫抵御透骨寒风时的表情,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为之动容。”至此,一座古典诗词素材宝库被我的学生打开了。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带给我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我也一次又一次被学生超强的悟性所感动,深刻感受到他们的思维潜力如此之大。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习惯于空洞的说教,对未知要充满兴趣。我们不能被铺天盖地的资讯裹挟向前,要保持思维的活力。不迷信权威,不畏惧权威,永远保持完整的自我。这需要我们永葆对未知的好奇,用思想呼吸,做思想的学者;这需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安宁,不为外界所纷扰;需要我们了解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做“拿来主义者”,不断超越自我,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思想者的快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思考者的姿态行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

四、坚守自己的教育初衷

教育初衷就是要把握语文教育教学的本质,即教书亦育人。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语文特有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健全学生的人格,这需要我们如信徒一般坚守语文教学的理想,来对抗世俗的纷扰,保持内心的平静,以健全的人格教育人,影响人。

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