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的素质特征及启示

时间:2022-01-22 01:13:07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的素质特征及启示

[摘要]依据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度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通过对美国排名前20位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学习经历、学科背景、学术荣誉、校长经历、工作经历等素质维度研究,揭示美国社会对担任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素质要求以及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素质;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6-0124-06

当今世界,美国拥有占全球70%的世界一流大学群体,与其拥有众多素质优秀的伟大校长不无关系。那么,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借助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官方网站及维基百科网站对外的校长生平简历,深入考察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的基本素质源包括学习经历、学科背景、学术荣誉、校长经历等信息及其特征,无疑对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及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校长队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的样本选择

目前全球世界大学排名系统存在多种版本,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有三种:一是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HES)与QS公司(QuacquarelliSymonds)合作于2004年的“世界前200所大学排名”。二是美国发起于1983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世界大学排名(主要为美国大学)。三是上海交通大学发起于2003年的世界前500所大学学术排行榜(ARWU)等。研究这些大学排行榜不难发现,一所学校在同年度各排名体系中位置也是不同的,有时排名位次甚至差距很大。且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为例,2011年度,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北大居46位,清华居47位,北大位居清华之前;而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居第49位,北大居第52位,清华位居北大之前;两校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则没有这么乐观,清华居151-200之间,而北大居201-300之间,北大与清华的世界排名位次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对于这种差别,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们看来,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出版的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可以说代表了“中国视角”的看法或者至少反映了中国学人对世界一流大学质量和水平的基本判断或倾向性认识。因此,本研究将依据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版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美国大学排名次序为基本依据,对美国著名大学排名前20位大学(9所公立大学、11所私立大学)校长进行素质维度的考察研究,总结其内在规律和主要特征(详见表1)。

二、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的素质特征

(一)绝大多数校长本硕博学历齐全,九成校长获得过世界著名大学学位

学历指学习经历,学位是根据专业学术水平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授予的称号。学历和学位可以反映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层次以及学识、学养上达到的境界。显然,越是令人骄傲的学习经历,越能对领导著名大学产生激励作用。关于20位美国大学校长学历、学位的信息调查显示,大多数校长的本硕博学历齐全。需要交代的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仅有硕士就读院校的信息,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伊利诺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4位校长的简历和自传中未提及硕士就读院校。不过分析已获信息,可以认为,美国排名前20位大学的校长一般均拿到学士学位,有的校长自传简历中虽然没有提及硕士就读院校,估计是本硕连读然后获得博士学位。从本科就读院校信息看,20位美国大学校长中有8位本科院校是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大学,10位校长为世界排名前200名大学。从硕士就读院校信息看,20位美国大学校长中有8位硕士就读院校为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大学,12位校长就读硕士院校为世界排名前200大学。从博士就读院校信息看,有12位校长的博士院校为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占总人数的63%,有15位校长为世界排名前200名大学,占总人数的79%。此外,20位美国大学校长中还有3位校长拥有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一流水平学术机构的博士后学历。不难看出,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的本科学历并不都是世界顶尖院校,例如,20位大学校长中只有8位校长的本科和硕士院校为排名前100名世界一流大学,其他12位校长的本科和硕士院校为一般大学,但是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四个阶段全程综合来看,有九成校长都有在世界名校求学的经历。

(二)均是专业学科领域的学术精英,其中理法医学出身的大学校长占八成

学科背景是指学者研究的学问在性质上所属的门类,它可以反映一个人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科领域,如人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关于校长学科背景分析发现,20位美国大学校长中,从学科分类看,属于理学的校长最多,占45%(9人),其次是法学,占20%(4人)、医学占15%(3人),工学占10%(2人),经济学和历史学各有一人,各占5%。具体说,20位大学校长中,以下9位美国大学校长属于理学,具体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罗伯特·柏敬诺为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雪莉·蒂尔曼为分子生物学家、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芝莫尔为数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吉恩·布洛克为生物学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美薇·安妮·福克斯为化学家、威斯康辛大学校长大卫·沃德为地理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苏珊·德斯蒙德·赫尔曼为生物学家、密歇根大学校长玛丽苏·科尔曼为生物化学家、明尼苏达大学校长卡勒为化学家。有4位属于法学,他们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伯林格、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艾米·加德熳、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校长米歇尔·杨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罗纳·德丹尼。有3位校长属于医学,他们是神经系统科学家~一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康奈尔大学校长大卫·斯科尔顿为医学家、伊利诺大学校长菲利斯·沃斯是医学家。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加州理工学院校长让一诺·沙莫属于工学,分别为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学家。经济学和历史学各有一人。他们是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为历史学家,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是经济学家。

(三)起任教授早,学术荣誉高,皆为美国国家院士或学术团体负责人

教授是高等院校中最高职别的教师,从担任教授的年龄和时间点,可以看出一个人学术水平和追求学术的强度和力度。关于各位校长起任教授年龄的调查发现,在20位美国大学校长公布的资料信息中,有12位校长有关起任教授年龄信息完整,其他8位校长信息不全。统计数据显示,12位大学校长起任教授的平均年龄为35.33岁,具体看,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是28岁(1975)晋升为教授、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是35岁(1987)、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是43岁(199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罗伯特·柏敬诺是33岁(1975)、加州理工学院校长让一诺·沙莫是27岁(1980)、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雪莉·蒂尔曼是40岁(1986)、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伯林格是33岁(1979)、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是35岁(1982)、康奈尔大学校长大卫·斯科尔顿是39岁(1988)、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艾米·加德嫂是38岁(1987)、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美薇·安妮·福克斯是38岁(1985)、明尼苏达大学校长卡勒是35岁(1991)。其中有2所大学校长起任教授时的年龄很小而十分突出,他们分别是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及加州理工学院让一诺·沙莫,这两位校长分别在其28岁和27岁时就晋升为教授,其他10位校长中有9位晋升教授时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只有麻省理工学院苏珊·霍克菲尔德校长是在43岁的时候成为正式教授。

世界一流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学术声誉。这不仅体现在大学教师和学生的业绩表现上,也体现在大学校长的学术身份上。通过对校长学术履历的考察分析发现,20位美国大学校长中,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占总人数的65%(13位)、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占总人数的40%(8位)、美国国家科学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占总人数的30%(6位)、美国哲学协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会员占总人数的25%(5位);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ic of Engineering)院士2位,占总人数的10%,此外,美国物理协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会员、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I Academies)、美国政治社会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s)院士、美国外交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会员、美.国律师基金会(American Bar Association)会员、美国癌症学会(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会员各占5%(1位)。总之,20位美国校长中有17位是美国国家院士,占总人数的85%。还有3位校长虽然没有拥有国家院士的头衔,但都是著名学术团体的领头人和创始人。需要指出的是,20位美国大学校长中,不少校长身兼数个学术职衔。

(四)校长任职经历丰富,七成担任过两所以上世界知名大学的校长

美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克·克尔(Clark Kerr)研究发现:“美国的大学校长被期望是学生的朋友、教师的同事、校友的好友、校董的好行政管理者、对公众的好演说家、对基金会和联邦部门的机敏议价者、州立法议会的政客、工业与劳工与农业的朋友、对捐赠人有说服力的外交家、……而首要的是,他必须乐意乘飞机旅行,在公众场合吃饭,出席公共仪式。没有人能做到所有这一切。有些人一件也做不到。”。如此复杂多样的角色,即使是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如果不经过长期的实践历练,也不可能承担起校长的重大使命。根据公布的校长信息,20位大学校长中只有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曾经担任校长的信息不全;有4位校长信息明确表明未担任过其他高校的校长。通过分析其他15位大学校长的公开信息发现,在成为现任大学校长之前,他们都有担任其他大学校长的经历,这个数字占总人数的75%。在有其他高校校长任职经历的1 5位大学校长中,有10位大学校长任职的高校均是位居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位的一流大学(详见表2)。

(五)工作经历丰富,全部有在专业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的经历

大学校长是学术机构的负责人、领军人、协调人、筹划人。事实上,作为校长,如果没有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工作的丰富经历,很难理解学术机构领导和组织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D·科恩(Michael D.Cohen)和詹姆斯·G·马奇(JalnesG.March)的研究发现,美国大学的学术行政管理人员的标准升级制度是一个六级阶梯:从学生(教员、牧师)到教授,到系主任、学院院长,再到学术副校长或教务长,最后达到校长。当然,许多校长可能会绕过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梯。换言之,沿着这个阶梯进步的基层工作经历,对领导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来说十分重要。事实上,我们在研究美国大学校长工作经历中发现,20位美国大学校长在成为现任大学校长之前均有在所属专业领域里任教的工作经历,其中任教时间最长的是康奈尔大学的校长大卫·斯科尔顿,前后长达26年;明确表示担任过大学院系主任的大学校长有12位,占总人数的60%。这说明,每位大学校长在担任校长之前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12位校长不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为他们以后担任高校校长奠定了重要的经验基础(详见表3)。

三、启示

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公立大学校长还是私立大学校长,无论是男性校长还是女性校长,无论是文科出身的校长还是理工科出身的校长,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均出类拔萃、卓越超群。中肯地说,我们虽然不能从这些数据信息中透彻地了解到美国遴选这些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曲折过程及复杂程度,但是通过对这20位美国大学校长的成长经历及基本素质信息的综合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如上所述的一些共性特点和重要特征,同时从这里也可以带给我们一些重要启示。

(一)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天资聪颖、早有成就的校长候选人,性别可以不限

统计数据显示,在20位美国大学校长中,男性校长占65%(13人),女性校长占35%(7人)。无论男性校长还是女性校长,美国大学校长均天资聪颖,早年即有成就,基本是本硕博学历齐全,有的还有著名学术机构的博士后研究经历。例如,通过对已公布起任教授年龄的12位大学校长的信息分析发现,多数校长在40岁左右即取得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资格,甚至有两位校长即加州理工学院校长让·诺·沙奠(男)在27岁时、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女)在28岁时即升任教授。这表明,在美国社会中,无论男性校长还是女性校长,只要拥有卓越超群的智慧和组织领导能力,综合素质优秀,均可以胜任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职务。

(二)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候选人应有世界名校求学经历,且应为学界精英

显然,学习阶段的综合表现可以反映一个大学校长人生事业起步阶段的能力和潜质。调查发现:美国20位校长若不在本科阶段,就在硕士、博士或博士后阶段取得美国或发达国家著名大学或学术机构的学位或身份,一些校长本硕博是从世界名校到世界名校。其次,20位大学校长均拥有美国各类著名学术组织的院士头衔或为世界著名学术团体的负责人或重要成员,其中65%(13人)的校长拥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头衔,40%(8人)的校长拥有美国科学发展协会成员资格,30%(6人)的校长拥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荣誉,25%(5人)的校长拥有美国心理协会会员资格,不少校长拥有两个类别以上院士头衔或重要学术团队成员资格。这表明,校长的学术地位与学术身份应该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卓越地位相称,而拥有世界著名学术机构的重要学术头衔则是一个外在表现。

(三)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候选人应该有重要的基层管理锻炼,且应履历丰富

调查发现,美国20位大学校长均曾在本专业领域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及学术管理工作,其中有15位大学校长在担任现任职务之前均担任过著名大学学院(系)一级的院长或主任。不少校长跨校、跨部门甚至跨国担任重要的学术管理职务。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罗伯特·柏敬诺校长先后在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任教,而后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7年,接着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25年,之后担任美国一流大学校长。显然,从美国经验来看,一位著名学者,若要成为领导和管理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他或她必须从基层做起,逐步升迁,努力积累丰富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学术行政管理的经验。

(四)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候选人来自文理学科均可,且应有杰出的管理才能

按照我国学科分类的13大门类来看,有学者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现任研究型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过于单一,具有自然学科背景的比例占到90.2%。而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在美国20位世界一流大学校长中,70%的校长属于理科出身,其中理学占45%(9人)、医学占15%(3人)、工学占10%(2人);30 9,6的校长属于文科出身,其中法学占20%(4人)、历史学、经济学各占5%。值得重视的是,对比我国重点高校情况来看,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中文科出身的比例较高。这表明,不仅各个学科的人才均可以担任世界一流大学校长,而且在一个国家的一流大学校长群体中,文科出身的校长不仅不能缺少,而且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关键在于校长人选必须有杰出的学术表现和优秀的管理才能。

(五)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候选人应该有国际学术经历,欧美经历应居于首位

有学者调研发现,截止2010年3月,我国第一批34所“985”高校校长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有30名,占总人数的88.2%,其中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校长有13位,占38.2%。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些校长绝大多数留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丹麦等西方发达国家,留学地区分布比较广泛。而根据我们的调查信息发现,美国20位世界一流大学校长中,从本、硕、博全程学习经历看,信息表明只有极少数校长出国留学过,而留学国家仅限于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显然,与发展中国家的著名大学校长以获得欧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历学位为荣相比,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群体则表现不同,他们仅以美国大学为求学基地,换言之,美国世界一流大学校长不在乎拥有出国留学经历,因为全球70%的世界一流大学位居美国本土。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群体在全球大学体系中拥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上一篇:南、北少林武术同宗异派论 下一篇: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师资培训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