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线

时间:2022-01-18 01:25:49

在当代,我国的正当防卫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它使每个公民在遇到公民利益或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有权实施反击,有权给侵害者以必要的损害,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但公民并不是无限度地行使法律赋予他的防卫权利,当其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时,即防卫过当,就应当负刑事责任。然而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线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一、我国新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有关规定

《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正当防卫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在道德方面的一项义务。防卫人在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行为时,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1.必须有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

笔者认为所谓“现实”是指引起防卫行为的不法侵害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排除了并不存在不法侵害的各种情况,包括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行为的假想防卫的存在。正当防卫要求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这里的不法侵害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不法是相对于合法而言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能针对合法行为而实施。“不法”与“违法”在这里是等同的概念。不法侵害既包括故意的不法侵害,也包括过失的不法侵害;不限于作为的不法侵害,还有不作为的不法侵害。但应当指出不法侵害仅仅是人的不法侵害,而非动物的不法侵害。在行为人受到动物袭击所实施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行为,这里不存在正当防卫的问题。

2.必须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所谓“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而尚未结束,这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正当防卫行为是在合法的正当防卫时间段内进行的。在这个时间段两端以外的时间进行所谓的“防卫”,称为事前加害和事后加害,同属于防卫不适时的范围。防卫不适时不是正当防卫,已构成违法犯罪,应当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行为人是不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防卫是区别行为人的行为合法与违法的重要条件。

3.必须是为了使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实质是公民在特定条件下享有的合法防卫权,即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换句话说就是行为人必须出于防卫的意识。如果实施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非法利益或防卫挑拨,相互斗殴,都不是具有防卫意识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

4.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

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这是由正当防卫的本质决定的。正当防卫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法侵害是由不法侵害人本人直接实施的。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使不法侵害人不再继续实施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而针对不法侵害人以外的第三者进行防卫就不可能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因此正当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这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

5.必须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九七年新刑法把七九年刑法中规定的防卫过当的条件即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修改为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可见,新刑法有关防卫行为“必要限度”的规定比旧刑法放宽了许多。关于新刑法中规定的防卫必要限度问题笔者将在下文阐述。

综上,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五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二、我国新刑法对防卫过当的界定

防卫过当是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行为,它必须以行为人实施的正当防卫为前提,也就是说它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如果不符合就不是防卫过当。不具备正当防卫的前提,不得以防卫论处。防卫过当应具备防卫的前提,即具有防卫的同时,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了防卫行为,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使防卫行为导致过当的损害。防卫过当是防卫性与过当性的统一。对于防卫过当行为,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是首要的,决定性的条件。如果不超过明显的必要限度,而确实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即使造成了重大损害结果,也不是防卫过当。

综上所述,正当防卫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遭不法侵害而制定的,它是正义的、有益的。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目的就是鼓励和支持一切公民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及时有效地制止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社会主义法制。但公民的防卫权利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势必会再次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破坏,这同不法侵害行为并无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规定对防卫过当的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毕竟,法制是维护每一个人利益的,只要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每个人都要承担其法律责任,这样才真正地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立法原则的本意。

上一篇:高中声乐教学中集体课与小组课探讨 下一篇:学前教育集团的功能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