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色彩

时间:2022-01-18 01:02:04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色彩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 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本文从三方面谈了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色彩。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 生活色彩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学生编题,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通过电脑演示情景使生活悄悄的走进了数学课堂。

虽然情景是虚构出来的,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二、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教学“小鬼当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帮妈妈完成购买任务!课件出示了牛奶大包装5元500克,小包装5元4杯,舒肤佳香皂一块装3.80 元,三块装9元,牙刷2支装3元,3支装3.80元等商品信息。学生在和同伴的交流学习中发现原来当家除了完成任务外,还能花比较少的钱买同样好和更多的物品。这是为什么呢?看,他们已经开始思考了。

牛奶引起的思考:“500克牛奶的价钱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种是大包装,一种是小包装。”学生甲自言自语道。“买大的,因为想喝多少倒多少。”学生乙说。“买小的,因为拿起来方便。”“买大的,因为它的包装是纸盒,喝完可以回收。小包装的包装是塑料的,会污染环境。”学生丙说。答案各不相同,却都有自己的理由。

舒肤佳引起的思考:学生丁说,三块装9元的舒肤佳,能算出其中的一块就是3元,因为9÷3=3元。又因为3.80元>3.00元,所以,我愿意选择三包装的,它便宜。显然,这是用同样的商品比单价。

牙刷引起的思考:2支牙刷3元,1支就是1.5元,买同样的3支只要4.5元,而3支装的要3.8元,说明3支装的牙刷便宜。呦,还能以同样的数量比价钱!

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有各种比较价钱的好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寻找生活中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三、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格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它应该具有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数学教学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走向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探究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

实践表明:有意识的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身临其境的学习数学,有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形成。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创造性的活用实际经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生活服务,既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信:数学课堂将因此而充满生机和活力,数学课堂也会因为有了多彩生活的注入而变得更加绚烂多姿。

上一篇:抓住时机,出示数学反例 下一篇:英语课上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