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因素分析

时间:2022-01-17 12:53:18

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因素分析

摘 要 近些年高职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各类高职院校面临学生就业考验。在就业教育中,大力度开展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新方向。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当前影响高职学生选择创业的几类因素,主要是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成熟的创业条件、浓厚的创业环境和自身的创业素质。从影响因素入手则可追寻到解决方法,以期顺利开展创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人生价值 创业条件 创业环境 创业素质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办学数量、规模上还是在办学质量上,均较前些年有所突破。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大规模的涌入社会,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在探讨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方面,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探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何谓“创业”。在我国,关于“创业”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创业”的释义为“创办事业”。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的理解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综其观点可将“创业”理解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创业”,就是创业者(企业家)运用组织力量,秉承创新理念,坚持独特风格去寻求机遇、整合资源、创造财富、谋求发展,以实现价值追求的过程。广义的“创业”在创业主体上更为宽泛,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也可以是社会上各个行业的人。在创业领域上,广义的“创业”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可以成为创业者发挥的广阔舞台。根据李肖鸣博士的观点,确切的关于“创业”的定义是: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一、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诉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急切需要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技术实用性人才的主力。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企业对高职学生从事于基层工作社会接纳程度的提高,高职类院校一度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使得高职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同时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趋于盲从,一部分专业叠加累计开设,造成毕业学生就业领域狭窄,滞留大量就业劳动力,就业形势陡然严峻。我们从各大新闻媒体上都纷纷听到这样一则消息:“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699万大学毕业生难圆中国梦。”甚至出现数千本科生争一清洁工岗位,硕士生博士生争考城管职位种种罕见就业奇闻。

可见,毕业生是否成为“失业生”,不仅仅关系学生个人的前途,影响家庭的安定幸福,更是社会是否和谐安定的稳定因素,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那么,面对每年递增的高职毕业生,调整就业观念,开拓就业视野,积极合理开展创业教育不失为疏通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教育的新拓展。

2、紧跟世界就业教育的课程步伐。

世界上大约有600多名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业学课程。德国、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普遍利用职业教育开展创业课程,实施以创办中小企业为目标的创业教育。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涵盖着从小学、初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全部正规教育中。据统计,美国有超过500所大学提供创业课程和学位,创业课程成为大学以上学历教育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项目。英国从中小学开始就开设“青少年商业家”的课程,注重对中小学生创业技能的开发和兴趣培养。英国大学还为18至25岁的在校大学生设计创业项目。在日本,从大学到国家各个层面的创业竞赛方兴未艾,通过把创业竞赛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融入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综合课程”中,把创业竞赛和课程体系较好地融合起来。

我国创业活动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的创业教育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高校的自主探索时期,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4月至今,创业教育得到教育部重视后开始的试点阶段,这一阶段各试点院校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至2012年8月,教育部颁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和“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规定了创业基础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二、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1、强烈的人生价值追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业形式出现转变,一种由体制内就业向体制外就业转变,另一种由机构化就业向个体化就业转变。在个体化就业中,个体自主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质。自主创业就是这一特质的集中表征形式。高职学生的个体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的主体意识就是重视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这种主体意识在职业生活中就是创业精神。我们了解到,一部分高职学生抱着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的心态,自己的事业更会有激情,会更投入,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具有创业意识;还有一部分学生,明显的80后、90后个性标签,特立独行天马行空,不愿意拘泥于公司的制度约束,宁可自己辛苦打拼事业,这部分学生也具有创业的潜在意识。

当下,社会对于创业的舆论导向,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财富渴望,个人成就动机十分强烈。脱贫致富,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这部分高职学生的强烈愿望。对于比尔盖茨、张朝阳等财富象征的创业成功典范,则成为这部分学生的偶像追求,财富梦想的追求就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所以这一部分的学生也会产生创业的想法。

2、成熟的创业条件。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想成功创业,则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实现梦想才不是画饼充饥。根据蒂蒙斯的创业模型,创业的因素可分为: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创业的团队要求团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创业机会往往是一个新的需求,或是一个需要被满足的需求;而创业资源则是指新创企业在创造价值过程中需要的有形或无形的资产。据此分析,一个有意愿创业的高职学生,必须要具备创业的机会、资源。创业的机会,需要他有一双能抓住机会的双手,创业机会的来源多数为这几个方面:模仿他人、意外之事、生活中不协调不方便之处、创新改进、政策变化产业调整、人口变化认知改变、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出现。发现机会,则需要学生经过创业教育具备基本的创新思维能力。创业的资源来源于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源:政府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撑、导师指引;家族创业资源和人脉资源共享等。可从以下案例理解成熟创业条件。

案例1:小l原本是某高职院校大一的学生。当年因高考分数原因录取到个人兴趣不浓的专业。入学后,小l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小l来自福建安溪,当地盛产中国名茶“铁观音”,家里也一直有人从事茶叶买卖。小l找家里亲戚、朋友筹借了二十多万元,承包了当地的几亩茶园,购置了几台茶叶生产机器,请了当地的临时工人,开始了自己的茶叶生意。没想到,茶叶丰收的第一年竟然赢利二十多万元,还清了所欠债务。现在,小l的茶叶生意越来越红火,产品不止“铁观音”这一个品种了。小l打算在经营茶叶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在这个案例中,小l正是拥有家乡盛产茶叶的渠道优势,有足够的产品来源;又借助家族一向经营茶叶生意的渠道优势,获得家人朋友资金支持,才能够顺利走上创业成功的康庄大道。

3、浓厚的创业环境。

事物的变化发展均由内外因共同起作用,内因虽起主导作用,外因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引导高职学生创业的教育道路上,营造创业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创业意念的因素。可从三个方面来烘托渲染创业环境:

第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程度。现下,是否每个高职均有开设创业课程,创业课程是否作为必修课,普及的力度究竟有多深,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创业的意念。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多数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承担创业课程的老师大多是德育老师。若充实创业课程的师资力量可从三个方面补充:一是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调适指导的本校教师,持有职业生涯指导教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担任比较妥当;二是邀请从事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讲座的法律、税务、工商部门、企业、投融资机构的专业人士;三是实际富有就业指导经验与创业经历的企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座。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第二、第三类教师的补充比较有难度,面临着资源少、时间紧迫、指导不精细的矛盾。这里随着创业教育的改革,教育部信息中心中国大学生创业项目办公室正在对创业教育做一项大胆的教学试点改革,将创业教育与在线教育相融合,推出了“慕课”这一网络课程试验。慕课,英文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意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例如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即研发了《创业基础》通识课的“慕课”平台,邀请著名创业课程专家讲授创业知识,制作成碎片式小视频,学生即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学习创业知识,大大解决了创业教育师资难充实的问题。

第二,高职院校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如果整个校园文化中比较推崇创业模式,学生在看到身边同学、往届同学的创业成功事迹后,必然激起创业欲望。烘托校园创业氛围,可利用优秀毕业生资源。如各院系可按专业将各专业优秀的往届毕业生创业成功事迹印发成册在就业招聘季来临之前宣传,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母校现身讲座经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等平台大力宣传,潜移默化的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创业的萌芽意愿;再如,可利用学生社团平台,组织好、发动好、宣传好创业竞赛、创业计划比赛等校园活动,使校园就业文化树立创业的标识。

4、自身的创业精神素养。

据一项对近百名创业者进行的个人素质调查显示,个人创业者认为自身各项素质中最重要的是能力素质;在创业基本素质中,创业能力是排第一位的;而据调查显示,创业能力中最重要的几种能力排序分别为:立志创业的独立创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抓住机遇应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竞争能力、承受能力、从这几者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创业成功者,这些能力的取得取决于他具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心理调节和抗压承压素质。而这些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正是职业教育的德育目标。所以,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也是创业教育的有力补充,二者融为一体。

综上,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大力度开展创业教育确实是探索就业教育的新方向、新途径,个人的创业意愿有来自于个人、学校、社会几者的因素影响,若在教育实践中,从这些影响因素着手,则能够解决高职学生创业顾虑,顺利推进高职创业就业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案例[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万芬.试析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渠道与拓展[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3]胡玉璋.高职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J].出国与就业,2011.11.

[4]张文强.大学生创业障碍及对策探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2.7.

(作者单位: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论隐名股东资格的确认原则 下一篇: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