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以读促写的语文课堂教学分析

时间:2022-01-16 03:22:25

素质教育下以读促写的语文课堂教学分析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方式。真正的自主学习只有在自主课堂中才能彻底实现。为了使语文课堂达到自主学习的标准,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语文老师们在努力探求一条使语言语课更加生动,轻松的道路。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以读促写

一、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概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需要工具性与人文性互相辅助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能。语文课堂亦是如此,不仅需要教科书的内容,也需要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在论述语文课程的功能时曾说:“国文教育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在作文课上,老师们将题目、要求标明,就让学生自己开始写。学生们套用老师所讲过的模式,准能得高分。而素质教育提出以后,要求建设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能主动的阅读文本。并自觉的动笔写作。教师们开始改变教学方法,比如上课时的课文由学生来读,问题由学生来回答,并且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但有的学生依旧在语文课中提不起兴趣。其实不是教师的改变有问题,只是哪怕是改变,不仅要改的是模式,更要改的是思想,要有技巧地将新的教育观念,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与合作,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二、语文课堂改革后收效不大的原因

首先。教师们在接到改革课堂的通知后。第一反应便是想办法改变。给学生一点时间与空间去自由发挥是最好的办法了,可是学生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时,却有些手足无措,面对老师们的突然改变,学生们会觉得意外,所以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依旧不想回答,不敢回答。所以课堂气氛依旧不太活跃。其次,教师在改变教学方法后却没有改变教学内容。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课堂上穿插一些课外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在阅读方面,教师会叫学生们在课前预习,但是上课之后,依旧将生词给学生们讲解,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因此不会积极的预习,不读课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不那么深刻了。

三、营造良好语文课堂氛围的方法

改变也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说生硬地改变就能起到大的效果,在课堂中也是一样。

首先,要想使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语文老师就必须先让学生爱上语文。在上每一课之前,鼓励学生去预习,当然不是单纯的预习生字、生词,而是包括内容在内的预习,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预习后写一篇读后感。在课堂中的前五分钟或前十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这样,学生首先会读课文了,过不了多久,大家都会爱上预习,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想,受到大家的认可与称赞,那是一种成功的喜悦。我就一直坚持着这种做法,他们将课堂前十分钟当作表演时间,将读后感编成歌唱出来,编成快板念出来。编成相声说出来,编成小品演出来……有的同学几人组合,甚至为了自己几分钟的表演而利用课余时间彩排。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其次,语文本身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要你能改变方法,学生自然乐意听,在上课时,教师们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一些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有语文老师在给学生讲《我的战友》时会将平时的一些事情讲给学生,这样,学生心中对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自然愿意参与和教师一起讨论这位大英雄的学习中了。同时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之后互相解答。你的问题我可以答,我的问题你同样可以答。同时教师还可以使同学们多些交流,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多了,关系就变得融洽。

最后,关于写作,本不是很难的事,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查阅资料、观察生活、学生手中的素材多了,作文中才会有血液注入,文章才会具有生命力。语文老师从教学生的第一天起就要求学生写日记,每隔两周写一篇周记,而我给每篇日记,周记都写评语。三年下来,这个班每一位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是笑着毕业的。因此只要想办法,陪着学生一起努力,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语文本就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同时,语文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文化。好酒要有年份的才够味,文化当然也是悠久的更吸引人,语文是越学越有味道的。而这其中的滋味需要语文教师带领学生们去体味。只有当学生们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后,对语文的了解才会越深人。因此,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但所有通向成功的路都没有捷径,只要你掌握正确的方法,你就可以做到。

上一篇: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