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14 02:46:24

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作为与必修课并存的一个模块,选修课教学不仅有其相对独立的体系,更应有新课标的特色。但目前选修课教学缺少特色,教学效率不高。怎样使选修课上出特色?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二是淡化学生“选”的过程,重视学生“修”的提升。

[关键词]选修教学 问题 对策

选修课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新增的一个内容,它与必修课一起构成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自从高中语文开设选修课以来,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实践活动。作为与必修课并存的选修课,确实应有其独自的特点,但笔者发现,目前选修教学普遍存在着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概括起来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选修课的课程选择权不属于学生。《新课标》拟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怎样选择课程?《新课标》里规定,选修课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中选修课的“选择权”不属于学生,而是掌握在年级语文备课组手里,而备课组选课又是从高考的角度来考虑。仅以粤教版为例,与高考有一些关系的《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短篇小说欣赏》、《中国现代散文选读》、《传记选读》、《常用文体写作》均被选教,其他则选教的不多。选修课的“选”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其学生“选”的特点名存实亡。

二是选修课的教学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里规定: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选修的那一部分学生”。授课时由于受时间、场地、管理等因素制约,选修课教学没有按照《新课标》里所提及的“走班制”进行,仍然是按照必修课班级授课制来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选修课的教学要求认识不清,对选修课的特点把握不准,选修教学上得随意。多数学校是按照必修课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特色不突出。

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时间长,必修课教学时间为1.25学年,除去高考复习,选修课教学的时间不低于1学年,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选修课的教学。

怎样使高中选修课上出选修特色?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需要学习,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探讨。怎样来迎接这个全新的挑战?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是关键。

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呢?

第一,坚持长期的选修教材师资培训。选修教学缺少新课标特色,一方面与广大教师自身素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师资培训后续工作没跟上有关。据笔者所知,截止目前,无论是教材编写部门(出版社),还是各级地方师训部门,都没有长期地、深入地对广大教师进行选修教材培训。选修教材到底应该怎样上?在多数教师心中还是十分地茫然。为此。各教材出版部门与地方师训部门应该通力合作,搭建一个长期以研修选修课教材为中心的培训平台,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广大教师真正走出一条会“教”选修教材的路来。

第二,各地区在高二年级定期开展以选修教学为中心的专题研讨活动,在研讨中不断完善并丰满选修教材的教法。选修课的基本类型可归纳为三种:文本研习课。专题研究课,活动体验课。目前,发达地区和生源基础特别好的学校注意了对这三种类型的研讨与实践,但更多的地区和学校仅停留在文本研习中。《新课标》里规定:“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由于受教学条件或生源的限制,不同类型学校的选修课,教法应该有别。怎样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特点,让选修课上得符合《新课标》理念、切合高中生实际?这是必须研讨的现实问题。各地区可要求各普通高中的高二语文老师,将教学研讨的重心放在选修教材的教法及教学效率的探讨上,各备课组要有切实可行的研讨计划,要有切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之后以地区为单位。集各校之长。不断总结、不断推广成功的教学案例,使选修教材的教法不断完善。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长期、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

第三,教师个人要加强自学,要有与时俱进、学无止境的高远目标。不断钻研、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积极参加教学研讨,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并且订阅有关的语文教学杂志。目前专业性强的语文教学杂志均有一定的选修研讨平台,值得关注。

二、淡化学生“选”的过程,重视学生“修”的提升

《新课标》中要求把选修课的选课自交给学生,固然体现了“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新课标的理念。但不能一概而论。高中教育仍是基础教育,高中学生毕业的选择主要是大学学习而不是就业,目前多数高中生语文的根基不牢、素养不高,必修课学时仅1,25学年,很难将语文基础提到一个高度。因此,笔者认为,选课自交给学生,仅适合于少数基础好的高中生,对于更多的普通高中生来讲,则有望尘莫及之感。

笔者认为。高中的选修课更应立足于面上打基础,正如《新课标》里写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要淡化学生“选”的过程,选择权由备课组掌握比较合适,备课组根据本校的实际从选修五个系列里选教材,取舍教材里的教学内容。选修教学要将重心放在学生“修”的提升上。“修”出较好的语文素养。

怎样提升学生“修”的素养?

第一,制订符合《新课标》理念和本校高中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制定计划很关键。选修课在“修”方面与必修课的最大区别有“四点”,即:(1)要求高一点,(2)容量大一点,(3)专题意识强一点,(4)活动多一点。要做到这“四点”,需要较大的阅读量。从学生的实际来看,由于各门功课的学习任务都很重,要求他们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内大量阅读是不现实的。因此,怎样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怎样体现“四点”?需要周密的计划。

第二,培养学生能力要有侧重。

《新课标》强调:“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根据选修系列特点,教师提升学生的能力一定要有侧重。《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可侧重培养审美能力,《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可侧重培养应用能力,《文化论著研读》可侧重培养探究能力。

第三,检测教学效果要有措施。

普通高中语文选修内容不在高中学业水平检测考试范围之内,高考《考试大纲》中也没有提及任何一个选修模块知识,也就是说不选修任何一个系列任何一个模块,不影响教学评定,不影响高考考试。目前,高考成绩是高中教学的重中之重,而高考语文成绩只要紧扣考点,通过大量仿高考题形式的练习训练就能短期见效(其实也是见短期效)。因此,选修教学教师教得随意。多数老师按照必修课的方式来教学:还有一些教师随自己喜好选取课文上,零零散散地讲讲:有的甚至把选修课上成高考复习课。耗时低效问题普遍,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的特点是人文性强,尤其是选修课,这种人文性,确实不是一张试卷能检测得出的。主管部门需要制定选修课教学检测措施,使选修课教学真正做到《新课标》中所说的,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高三“科技与生活”作文训练展示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以读促写的语文课堂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