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回族成人体质现状及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1-14 03:58:56

新疆回族成人体质现状及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李俊英 孙 丽 张 涛 周翠云 杨俊敏

摘 要:为了解和掌握新疆回族成人体质现状,科学评价新疆回族成人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对新疆1 500名男女性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指标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回族男女性体质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均反映出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衰退的特征,总体上,城市好于乡村,男性好于女性。与全国比较,回族体质状况差于全国。

关键词:体质;成年人;回族;新疆

中图分类号:G804.44(245)“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503―0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被测试对象均为新疆境内,身体无严重疾病的回族成人城乡居民,样本年龄分布5岁为一个年龄段,如25―29岁为一个年龄段,依次类推,样本分为城市和乡村,总共获有效监测卡片,男性800人,女性700人,测试指标,20―39岁共16项,40―59岁共15项。其中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肩胛部皮褶厚、腹部皮褶后、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等多项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 新疆回族成年男女各年龄段身高均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平均身高男性大于女性,城、乡男性比较无显著差异。城市女性平均身高大于乡村女性。差异非常显著。在与2002年全国成年体质监测报告比较来看(以下雷同),男性身高无显著差异,女性则有非常显著差异,低于全国(表1)。

回族成年人男子自20岁起随年龄的增长体重逐渐增加,至50―54岁年龄段上达最大值。50岁后开始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缓慢下降趋势,女子体重变化则表现为其上升趋势较男子更长,一直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城、乡男性比较,差异显著,城市大于乡村,而城、乡女性差异不明显。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有非常显著差异,小于全国。女性有非常显著差异,大于全国(表1)。

回族男、女各年龄段腰围、臀围以及三部位皮褶厚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其中腰围、臀围、腹部皮褶厚的增大幅度最为明显。男女性均在50-54岁段上达到峰值,峰值后呈下降趋势。

城男、乡男腰围的变化范围为75.90-89.77 cm,城女、乡女腰围的变化范围为68.87―87.50cm。城乡比较,城男高于乡男,差异非常显著,乡女高于城女,差异显著。与全国比较,回族男、女性腰围均大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表1)。

城男、乡男臀围的变化范围为88.11―95.89cm,城女、乡女臀围的变化范围为87.63―%.77cm,城乡比较,城男高于乡男,差异非常显著。城女、乡女无明显差异。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无显著差异。女性则大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表1)。

城男、乡男上臂部皮褶厚度的变化范围为6.14-12.97mm。城女、乡女上臂部皮褶厚度的变化范围为15.46―26.07mm,城乡比较,城男高于乡,差异非常显著,城女高于乡女,差异显著。与全国比较,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回族男性小于全国,女性则大于全国(表1)。

城男、乡男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变化范围为10.43―23.99 mm,城女、乡女肩胛下角皮褶厚度的变化范围为16.28―38.40mm,城乡比较,城男高于乡男,差异非常显著。城、乡女性无明显差异。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无显著差异,女性则大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表1)。

城男、乡男腹部皮褶厚度的变化范围为11.33―31.47mm,城女、乡女腹部皮褶厚度的变化范围为23.59―50.41mm。城乡比较,城男高于乡男,差异非常显著。城女高于乡女,差异非常显著。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无显著差异,女性则大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表1)。

从城、乡对比较来看,城市男性腰围、臀围以及三部位皮褶厚均大于乡村,城市女性除腰围小于乡村外,其它指标均大于乡村,(除臀围、肩甲皮褶厚无差异外)。回族成年男性身高有缓慢增长的趋势,后代身高略高于上一代,成人男女性身高均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基本同全国相吻合。身高均值的峰值年龄均为20-24岁,通过这次测试,男女性身高的峰值及次峰值年龄段的受试者出生年代分别在1984―1993年期间,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时期,所以,从生长环境和物质生活来看,该年龄段男、女性身高均值大于其他年龄段,后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几个形态学派生指标变化规律与腰围、臀围、三部位皮褶厚相同,50-54岁是新疆回族身体充实度最大的年龄段。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的体重指数(BMl)与腰围/身高均值大于同年龄段的女子,但差距逐年减少,50岁后女性大于男性,但男、女的腰围/身高差别不大。男性各年龄段的腰围/臀围均值大于同年龄段的女性,差距逐年减少。BMI指数的增大,不仅与心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并且与人体的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呈负相关,对维持成年人旺盛的精力和工作能力极为不利。在2000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肥胖症研讨会上,专家提出了中国人的BMl分类新标准,即18.5以下为体重偏低,18.9―22.9为正常范围,23―24.9为超重,25―29.9为1度肥胖,30以上为2度。(2000年6月14日《北京晨报》)。

2.2 身体机能 回族成年男、女身体机能总趋势随年龄增长而有逐渐衰退之势,35岁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男、女性收缩压、舒张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并在55―5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男性收缩压、舒张压从20―59岁间升高于11.5、11.3mmHg。女性从20―54岁间分别升高了22.8、12.3 mmHg,35~39岁年龄段收缩压、舒张压升高速度加快。

男性收缩压的变化范围为118.80-135.56mmHg,女性收缩压的变化范围为108.52―135.86 mmHg,城、乡比较,男性无明显差异,乡女高于城女,差异非常显著。与全国比较,回族男、女性均高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表1)。

男性舒张压的变化范围为72.20-85.68mmHg,女性舒张压的变化范围为69.06―84.10 mmHg。城、乡比较,男性无显著差异,乡女高于城女,差异非常显著。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高于全国,差异非常显著,女性高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表1)。

成年男性平均肺活量为3547.86mL,女性为246 6mL,肺活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峰值男女均在20―24岁年龄段上,男性肺活量从20~59岁间平均下降了1 146.6mL,女性从20―54岁间平均下降了685 mL。20―35岁间肺活量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城男、乡男肺活量的变化范围为2 801―4 097 mL,城女、乡女肺活量的变化范围为2 046~2 891 mL。城乡比较,男、女

性均无显著差异。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高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女性则无明显著差异(表1)。

台阶指数,男、女均在35―39岁年龄段上达到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下降。男、女性在整个成年期分别下降了3.8、3.5。

男性台阶指数的变化范围为57.99―62.08。女性台阶指数的变化范围为54.97―60.44,城乡比较,男、女性均无显著差异。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无显著差异,女性高于全国,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表1)。

身体素质。回族成年人男、女性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在肌肉力量方面:握力男性平均为46.7 ks,女性为28.3ks,变化范围男性为40.19―51.93 kS,女性24.44―30.86 kS,男、女性分别在25―29岁和35―39岁达到最大值,随后均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男、女性城乡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大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女性无明显差异(表1)。

纵跳男、女性平均值分别为31.3 cm;19.1 cm。男女性最大值均在20―24岁年龄段上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城男、乡男纵跳的变化范围为26.21―35.34cm。城女、乡女纵跳的变化范围为14.80―26.65 cm,城乡比较,城男高于乡男,差异非常显著。城女高于乡女,差异非常显著。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大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女性无明显差异(表1)。

男性俯卧撑平均值为20.2次,女性仰卧起坐平均值为12.9次。男性俯卧撑、女性仰卧起坐最大值均在20―24岁年龄段上。城男、乡男俯卧撑的变化范围为15.48―29.24次,城女、乡女仰卧起坐的变化范围为4.96―28.88次,城乡比较,男性无明显差异。城女高于乡女,差异非常显著。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俯卧撑无显著差异。女性仰卧起坐差于全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表1)。

柔韧性方面:用坐位体前屈指标来评价回族成人的柔韧性。成人男、女性均值分别为11.3 cm、11.7cm,最大均值男、女性均在20―24岁年龄段上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城男、乡男坐位体前屈的变化范围为6.86―14.87 cm,城女、乡女坐位体前屈的变化范围为8.80―14.86 cm,城乡比较,男、女性均无显著差异。与全国比较,回族男、女性均大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表1)。

速度、灵敏性方面:用4x10m往返跑反映20―39岁成年人的速度和灵敏性。男女性均值分别为13.7 s、17 s,最大均值在20―24岁年龄段上,在20―39岁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速度下降。

男性各年龄段10 mx 4往返跑的变化范围为12.51―15.19 s,女性各年龄段10mx4往返跑的变化范围为14.09―18.58 s,城乡比较,城男快于乡男,差异极其显著,城女快于乡女,差异极其显著。与全国比较,回族男、女性均好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表1)。

平衡和反应能力: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是用来评定成年人40―59岁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的。各年龄段闭眼单脚站立的均值男女性分别为10.9 s、8.5 s。反应时均值分别为0.57s、0.63so两指标男女性最大均值均在40―44岁年龄段上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城男、乡男闭眼单脚站立的变化范围为6.48―14.97s,城女、乡女闭眼单脚站立的变化范围为6.05―12.19 s,城乡比较,男、女性均无显著差异。与全国比较,回族男、女性均差于全国,差异极其显著(表1)。

男性选择反应时1的变化范围为0.50―0.63 s,女性各年龄段选择反应时1的变化范围为0.54―0.71 s。城乡比较,男性无显著差异。城女好于乡女,差异极其显著。与全国比较,回族男性无明显差异,女性好于全国,有非常显著差异(表1)。

3 结论与建议

1)新疆回族成人男女性身体形态各项指标(除身高外)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均在50―54岁年龄段上达到峰值。新疆回族男性相对于全国,身体形态无明显差别,而女性在各项指标上大于全国水平。2)回族成人男性有27.25%的比例参加体育锻炼,女性为15.54%,整体平均不到21.40%,即使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单一,而且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少,锻炼时间总体偏少。

上一篇:华文体育图书海外出版形势分析 下一篇:太极拳运动对老年平衡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