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词义解释方法

时间:2022-01-12 07:21:31

浅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词义解释方法

作者简介:杨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摘 要: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学习必须掌握的内容。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汉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词义解释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词汇教学的效果如何,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一些具体的词义解释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释词方法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都比较重视语音、汉字和语法教学,而对词汇教学关注不够,词汇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据统计,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在1979年至2009年20年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类279篇论文中,只有14篇,5%的论文专门研究词汇教学(张和生,2005)。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胡明扬先生(1997)所说,一是词汇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共性不多,不便于进行系统的教学;二是词汇教学只能一个一个教,一个一个学,只能是逐步积累,逐步加深,在一开始并不像语音和语法那样困难,所以不受重视;三是不同词汇在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影响还不十分明显,因为这个时候的语言实践是在教学方案规定的范围内受到限制的,而且是以理解为主,同时这时语音和语法教学问题比较突出,就掩盖了词汇教学的方面问题。

二、具体释词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的词汇意义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一些词义比较具体的词,在教学中学生容易懂,而对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实词及一些虚词,就不好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果在方法上多琢磨,多尝试,就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词义,理解掌握词的用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讨论词汇教学中词义解释的一些具体常用的方法。

1、翻译法

也即利用学生的母语直接翻译,简单易懂,易被学生接受,但是使用的前提条件是所翻译的词在学生母语和目的语中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意义,也即意义完全相同,如“鱼”在英语中翻译成“fish”,“狗”翻译成“dog”。我们知道,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少存在意义上一对一的词语,基本上不能对等翻译,在初级阶段翻译法用的很多,但是到中高级阶段要慎用,特别是不能拿来翻译近义词。如在《实用速成汉语》第一册中将“几”和“一些”都翻译作“a few;some”,这样翻译只翻译了它们共同的意义,忽略了“几”表示疑问时的意义,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如“知道”和“认识”都翻译为“know”,“或者”和“还是”都翻译为“or”,这样的翻译本身就是造成学习者迷惑的原因,所以使用翻译法的时候要慎重。再比如,在汉语里“借”一词,既有“借入”之意,又有“借出”之意。但是在英语中就要分别用“to borrow”和“to lend”来表示。所以翻译法的使用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

因此,(张传立,2011)我们建议在初级汉语教材中,对有同义词生词的英文释义,不能仅仅是对译,应该补充英文释义,从而对该词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等加以限制,以体现同义词之间的区别。另外,从提高目的与水平的角度考虑,过多使用翻译的方法会养成学习者对母语依赖,不利于对目的语的熟练掌握,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选用适当的方法。

2、图片、实物展示法

有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在特定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关系很密切的词,就是在学生的母语中没有的词,这个时候“翻译法”的使用就不会太理想。这时实物展示就是最简单直接有效地方法,让学生能直接知道到所学生词的意义,特别是对一些表示事物名词很有效,也可以解释一些由于文化差异在对方词汇系统中不存在的词语,如中国文化有的一些词语“春联、饺子、汤圆”等等,还可以展示一些颜色的生词。在学习身体的各个器官、部位如“眼睛、鼻子、胳膊、手指……”等词语时都可以用实物或来展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词语都可以用图片来展示,比如,动物、水果、体育运动,等等。在缺少实物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用图片来展示,来弥补解释不清的遗憾。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他们往往难以忍受教师“喋喋不休”的说教方法,这时使用图片实物就更为直观,使语言课堂没那么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3、同义反义释义法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同义词反义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同义释义法,即利用一个词的近义词来对该词释义。比如用“医生”来解释“大夫”。这样做可以简洁明了的解释,但是因为没有意义完全相同的两个词,有时候也要讲清楚词义的差别例如“邀请”,解释此词,我们可以借助其近义词“请”。这两个词的意思、用法有重叠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可以通过旧词学习新词。需要讲清楚这两个词的相同点是“请客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约好的地方去,可以互换。”不同点有:第一,词义宽窄不同;第二,语体色彩不同;第三,词性不完全相同。这种方法也不宜多用,以便为学生到高级阶段学习更多、更难的近义词打下基础。

反义释义法,这是在词语释义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也即利用该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像上例中由“深”带出“浅”,其他例子如由“轻松”带出“沉重”,由“温暖”带出“寒冷”等。利用反义词释义也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但是要注意,有些词语的不用的意义有不同的反义词,一个词语就可能有多个反义词,比如“老”如果形容年纪大,那么它的反义词就是“年轻”,如果说这块肉煎老了,那么它的反义词就是“嫩”。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其对应的是哪种语境,哪个义项。

虽然,有时候从表面上看,反义释义法学生掌握的的实际词汇数量没有增加,但是如果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词(比如“小”“西”“北”)的情况下来解释另外一些词语(“大”“东”“南”),学生对这些反义词的理解无疑会加深许多,使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但是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主张把一些语法术语属于如“同义词”“反义词”等告诉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因为这样做不但增加学生负担,也会使语言课变得更加枯燥。对于大多数语言学习者来说,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使用语言,语言的本质也是一种工具,所以我们不必讲太多的语法术语。不仅仅是在词汇教学方面在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比如语音教学、语法教学等方面,我们也都要注意这一问题。

4、以旧释新法

用已经学过的词语来解释生词,是中级词汇教学的常用方法。当学生的汉语词汇有了一定积累的时候,用这种方法的效果比较好。此时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词汇教学的释义方法适宜用学过的简单词语或简单词语组成的句子来解释生词。如:

需求:需要 依照:按照 色彩:颜色 习俗:习惯和风俗

物美价廉: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铁饭碗:比喻稳定可靠的工作。

以旧释新法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词语,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形成由低级到高级连贯的词汇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词语语义之间的联系,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用汉语思考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成语、习语、俗语等,很难用外语解释,用这种方法解释很有效。

5、语素释义法(语素的分解和组合)

也即利用学过的生词的语素来解释词义或以此引导学生来推测词义,要求是解释清楚词语中每个语素的意思,说明词语的整体意义。在使用语速释义法时,常常可以将词语的引申义和用法来一起介绍,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

如“车”,意义是“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一些在他们母语中含有“车”这一语素的词:

汽车、火车、自行车、轿车、卡车、公共汽车、马车……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词语中所包含的“车”的语素意义必须是同一个,比如“纺车”“水车”里的车就不再是上面的语素意义。这点对老师的要求就是要事先弄清楚词语中所含语素的意义。

语素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还可以启发学生理解类似的、未学过的词,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词汇教学中,可适当列举一些同语素词,以扩大词汇量。如:学“加强”可列举“加大、加快、加深、加重”。

但是语素释义法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对汉语的语素意义达到一定程度的熟悉与掌握,善于联想对汉语本体有较高的的敏感性。比如“精”舂过的白米;上熟米。《庄子·人间世》:“鼓播精,足以食十人。”又为米舂得精。意思就是质量好的米,小,每一个细节的质量都很好。所以这个“精”的语素义一讲,学生就不难理解“精细”、“精密”、“精英”、“精华”等词语的意义了。还要注意,语速释义法不是万能的,要和其他释义法一起使用。

6、形象释义法

这种方法,主要指教师利用一些身体语言或者相应的动作来说明词义,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词义。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度发达,电子计算机和一些移动设备为我们的教学也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老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技术如动画、视频等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形象释义的办法,在讲授一些词义较为具体的动词,如“掏、摸、提、扛、打、踹、端、拿……”时常常可以用得上。

当然词义解释的方法不仅仅限于上面所说的几种,比如汉字字形释义法,还可以利用上下文,利用语境释义,利用词组释义,利用句子,举例释义等等,此处不再一一讲述。

三、结语

无论利用哪种方法进行词语释义,都要力求简单明了,通晓易懂。贯彻“浅显讲解、精讲多练、及时总结、反复练习”的词汇教学原则。解释词义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词语释义要和讲解词的用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词的用法,只单纯的进行词义解释,对学生的意义不大,还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进而误用,讲解完词义以后,还要举例讲解词的用法、常用句式、常用搭配、以具体说明该词的语法功能和使用环境。每一种释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时,也可以不仅限于一种词义解释方法,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对词义的掌握,对词语的掌握。(赵婧2011)词语本身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还有因文化背景和使用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语用色彩和习惯,老师在解释词义的时候,应综合考虑词语具备的特点和要素,尽量让学生全面了解该词的功能和用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2] 张和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3] 张义萱.浅议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青年作家2011(4).

[4] 赵婧.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释词技巧[J].安徽文学,2011(9).

[5] 张和生.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7] 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8] 赵新,李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00(2).

[9] 李德津.现代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

[10]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2] 张和生.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上一篇:竞买遭遇文博机构大藏家有时很无奈 下一篇:浅论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