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论文:生物化学教育变革研究

时间:2022-01-10 06:32:54

教学研究论文:生物化学教育变革研究

本文作者:杨俊年肖国生李彦杰胡廷章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创新性思维

教师在提问中要以共同探讨问题的方式,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好像自己无所不知,也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在拿问题考他,检查他。要以帮助他、提醒他、引导他的方式去促进他们思考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很正常,可以叫他继续思考,学生回答不全面也很正常,以中肯的态度去补充、纠正他们的回答。将课堂提问,变成一种互动、一种交流。教师要引导促进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思考、分析、推理问题,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将老师的提问作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不要作为考核学生的方法,以免产生学生怕老师来问他,因而躲避老师的情况。通过在生化实验教学中采用这种提问的模式,老师的最大感受就是师生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觉得要得到学生的尊敬,最基本的就是在教学中尊敬每个学生,哪怕是最不听话的学生。因为他不听话可能有它的理由,也许就是你讲得不好或分析的不透彻,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尽力。任何改革都意味着尝试,意味着打破传统,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和一如既往的坚持,逐渐地你会发现这种付出有了收获,这种尝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愿意改变,逐渐喜欢思考,喜欢探讨,喜欢推理和分析了,以及改变了他们的习惯。教师的真正快乐也在于看到自己的学生通过努力而进步了。通过运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乐意做实验,大大改变了原来部分学生没有做完实验就准备溜走的现象。学生乐意和老师讨论实验过程中的任何问题了,改变了以前从来没有思考实验环节的习惯。学生在实验现象不明显或结果不理想时更愿意分析推理问题的根源,更愿意再试一次。

重视结果分析,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很简单,甚至无话可说。这就暴露了一个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仅仅是简单地完成任务,没有思考,没有将实验结果与所学理论联系起来,没有考虑实验结果为何不和理论有出入,没有考虑可能存在影响实验结果的多种因素,更没有考虑这个实验延伸了,在实际中还可以有哪些应用。很多学生为了应付分析就简单地找借口,如没有操作好,实验条件限制,没有重复等等一些完全站不住脚的所谓“理由”来搪塞实验分析。不知道本次实验成功之处或失败之处以及原因。对此,我们强调重点在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分析的合理性、全面性、逻辑性来评定本次实验的成绩等级,这样做就促使学生全面、合理地分析实验结果。甚至我们强调,结果的正确与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无论结果的正确与否,关键要分析的合理,也就是错也要有错的原因,只要分析得当,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实验成绩。要让学生养成善于合理、充分地思考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实验教会学生反过来思考实验原理,试图通过实验去解释理论,去试图扩展理论,看看理论在试验中还需要哪些补充,或者条件的限定,通过这样举一反三让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更加理解实验步骤设计、先后顺序的原因,更加理解实验操作的要点和关键;还要尝试改进实验,试看实验在现实中有哪些实用价值,有哪些可以改为创新性实验,一旦学生有这种想法就要鼓励他们去试探。学生考虑较为成熟时,就鼓励他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步骤,教师指导、修改后,鼓励他们将其作为创新性实验在开放实验室去完成。刚开始时,可能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但逐渐地发现一些思维较为活跃,肯动手的学生,先鼓励他们去做。然后,一些学生的思维逐渐地开始活跃起来,一些学生的分析方法开始全面了,思维开始多元化了,动手能力增强了,逻辑思维开始加强了,思考的理论根据更加充分了。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希望将这种方法推广应用到其它课程中去,以不断保持学生这种良好的苗头。

及时总结实验,扬长避短共进步

在我们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加进了实验总结的环节。教师在提问学生时自己认识的改变,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普遍存在的分析或推理上的问题,在批改实验报告中遇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与学生交流中得到一些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新的想法等一些素材都成为本次实验总结的内容。提醒学生更正分析和操作中的错误,共同分享其他同学好的想法、分析方法和创新思维。当然这些也要作为教师以后备课的内容补充进教案。经过学生的实践、教师的提问,乃至于追问,学生的回答,最后的总结,可以将实验的目标提升。一个好的实验应该是没有结尾的,要留给学生更加广泛的思考余地。

精选实验项目,扩展实验覆盖面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注重一个实验,没有针对一类实验,这样一个实验的辐射面不大,我们最重要的是授之于渔[4],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实验,要扩充为一大类实验,一种实验操作模式,一种实验处理方式。这就要求教研室在选实验项目时要仔细考虑,既要考虑实验的类型,如蛋白质性质实验、核酸提取实验、酶的性质实验,还要考虑到实验的操作类型,既要有定性实验又要有要求较高的定量试验,还要充分考虑实验仪器的操作,有高档仪器操作,更要注重简单仪器的使用,因为一些高档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不利于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加以筛选,逐步确定一门实验课程中的经典实验项目,同时也改进一些实验项目,使每一个实验项目都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作为某一个方面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典型。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不能局限于一个实验,而应是一类。这使得学生的思考更加广泛,不仅学会了一个实验的一种方法,更会触类旁通,学会一类实验的操作方法、分析方法,学会了一类问题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科学评定成绩,重点培养创新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实验报告的批改[5],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当场批阅,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1)可以发现学生分析中较为突出的问题;(2)等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做实验总结,在总结前可以知道学生思维的误区在哪里,学生思考中较为突出的地方在哪里。(3)让学生知道自己本次试验做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便于及时知道自己的得与失所在。在每学期实中验项目里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室条件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项目,这个实验项目可以是某一次实验中学生思考的、改进的内容,最好是对某一个实验的改进、扩展或延伸。本次实验不限具体实验项目,没有实验步骤可以按部就班地操作,就促使学生思考、设计、发挥主观能动性。虽然实验没有既定的操作步骤变得困难了,但要求相应放宽了,学生可选择的范围变广泛了。这个实验项目在实验课开始时就已经布置,他们用一个学期时间去思考,去设计,最后付诸实践。通过这个实验,其实是要他们把平时的思考,操作质疑,实验的改进都综合应用到这个独立设计的实验里去,这样的模式让学生有了一次自己独立设计的机会,这个实验设计包含着平时的点滴进步。采用一个较为成熟的考核方式:学期的实验成绩应该按照实验报告占40%、实验操作考试占30%、自己设计实验占30%的比例来评定这门实验课程的学期成绩。这样就把平时操作的得与失,以及最后自己的创新设计实验也归纳在学期成绩里了。通过上述一系列具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近4届学生的毕业论文的结果与分析、讨论等有了明显的提升,不像以前基本上不分析实验结果,也不讨论。分析的方式多样化,思维灵活且多元化,更可喜的是他们善于把得到的结果、存在的现象与所学的理论进行结合,会用学过的理论知识作为分析和讨论的依据,从而得到经得起推敲的结论。这些可喜的变化来源于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来源于教会了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逻辑推理的习惯。

上一篇:教学法研究论文:生物化学教育Seminar法运用探... 下一篇:生化课程论文:生物化学课程革新研究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