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17:16:26

教学研究计划

教学研究计划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5—0070—03

一、前言

一个不寻常的历史教学研究计划

这个把“反思历史叙述”作为重点的历史教学研究计划是德国2000年到2007年的一个很活泼的大型研究计划,它由德国研究协会、德国学术基金会总会、欧盟执委会以及其他基金会共同补助。笔者认为这个研究计划最大的特色是它把理论与实际充分整合在一起。

研究计划有三个部分:

第一,理论的部分。负责的人主要是德国德勒斯登大学、汉堡大学、科隆大学、艾希斯塔大学以及奥地利萨兹堡大学的教授与他们的博士生。他们一起建立历史思考模式,以及说明历史思考的能力具体体包括哪些项目?这些历史思考能力在学习者身上如何逐步发展?

第二,文本的分析。这个部分里的成员利用各种历史教科书、实际的教学录像带以及问卷资料作分析,具体指出在哪些地方可以强化反思的训练。

第三,以讨论会方式办理中学教师进修工作坊。来自大学的学者、执教的中学教师、师资培训单位人员以及学生齐聚在一起,演练强化以反思为内容的历史教学。

这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分别倒序介绍如下。

二、历史工作坊

历史工作坊在许多不同地方的学校同时展开。工作坊不是纯讨论的地方,而是实践的场域。里面的主角是教师、教授、负责师资培训的政府人员,但更是十一年级(高二)的学生。笔者以一个“1989/1990年的转折时期”主题的工作坊为例说明。这个工作坊处理1989年年底柏林围墙倒塌,东西德统一的主题。参与这个工作坊的中学有德国巴伐利亚邦、汉堡院辖市、萨克森邦各一所中学,以及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比利时与瑞士等国家各一所德语中学。工作坊里的学生,在教师的陪同下,比较两种到三种历史教科书——比较里面有关上述那段历史的叙述。他们选用自己邦里的一份教科书,配合一到两本外邦或外国的历史教科书做比较。他们先找出这段历史的原始史料,然后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某一本教科书要这么叙述?这些问题就是“解构”的开始。同时,学生也试着替同年级的同学拣选他们认为这门课应有的教材,这是他们练习做“建构”历史的工作。

工作坊的计划案也促进参与工作坊的班级进行互访。在访问外邦或外国的同一主题工作坊的班级时,学生们彼此报告他们解构的教科书,以及拣选的教材。这个跨国的工作坊也举办全体的会议。2005年在巴伐利亚邦的艾希斯塔大学举办的会议有研究人员、教育单位、中学教师及学生参加。他们共同的目的是:要把中学的历史课从死背的课扭转成为思考的课。

在这个历史教学的大型研究计划里,一共有五个以反思及解构为教学方式的工作坊。除了“1989/1990年的转折时期”之外,其他四个工作坊的主题分别是:“欧盟的发明”“纳粹主义与大屠杀”“纳粹的强制制度”以及“史陶芬博格”。这些工作坊是参与教学大型研究计划的成员,他们依据计划中理论建构的第一部分以及文本分析的第二部分为基础,分别提出各自的工作坊计划案。这五个计划案都具有师资培训,以及历史教师在职进修的目的,补助的单位如Robert Busch基金会,记忆与未来基金会,以及欧盟执委会的教师培训司处,都是支持反思性历史教学的单位。

三、文本分析的部分

在计划的这个部分里,科隆大学哈斯贝教授负责分析各类历史教学计划以及历史教学规范;艾希斯塔大学的瓦陶·希艾蓓(她是整个计划的总召集人)负责分析各种历史教科书;汉堡大学的柯柏教授负责授课实况录像带;同校的波里耶斯教授负责制作量化、质性问卷以及收集问卷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文本分析有一致的基础。他们都用计划第一部分整理出的历史思考能力的理论为共同的根据。主导教科书分析的瓦陶·希艾蓓认为,今天德国的历史教科书作者越来越不愿意再做“客观的陈述”,他们叙事的时候不再隐藏自己的观点与立场,他们甚至挑明了说,自己就是在建构历史、建构意义,自己就是在展现建构的权力,即使如此,她仍强调教科书里还有许多值得分析的面向以及必须分析的深层结构。

瓦陶·希艾蓓分析教科书中从希腊罗马时代到二战后世界叙述。她认为分析时要具体指出的是:

1.作者在书里哪些地方提出了历史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或让他们起疑、不安;作者有没有隐藏的问题或枝节性的问题?

2.教科书里的哪些地方可以让学生学到自己使用史料?以及让他们学到叙述一段历史的能力?学生可以看得出作者是怎么使用史料叙事的吗?作者有没有显示这方面的线索?

3.教科书里哪些地方让学生联想到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哪些地方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状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哪些地方能让学生扩大他们自我的历史定位?

4.书里的概念以及全书的整体构想能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四、历史思考理论部分

研究计划的这个部分主要由汉堡大学以及艾希斯塔大学主导。他们的问题是历史思考到底包括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彼此有怎样的关联连性?它们如何成长?计划里的这个部分,事实上在计划申请时就已经有了雏形。计划通过之后,它的进度也一直在文本分析以及历史工作坊之前。

他们将历史思考区分为四种能力:

1.提出历史问题的能力。

2.使用历史方法的能力。

3.把现在与过去相联结的能力。

4.建构历史叙述的能力。

这些能力细部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区分?如何观察?如何掌握这些能力强度的阶段性?这是他们的课题。基本上他们把这些能力分为三个阶段一非常规型、常规型以及超常规型。在最初的非常规型里,各项能力只象征性的存在,而且它们彼此没有连接与呼应。在最后的超常规型里,各项能力都是自觉的,而且整合成了系统。能力成长的三个阶段只是人为的划分,事实上,它是不间断的发展。在这个部分里,研究计划的成果有三篇发展心理学、知识理论取向的博士论文,两篇由汉堡大学的波里耶斯教授指导,一篇由艾希斯塔大学的瓦陶·希艾蓓教授指导。

五、结语

这个计划从2000年开始,各个部分先后展开,次第结束,2007年结案。它的八个工作小组有五个在德国之外——意大利、瑞士、匈牙利、罗马尼亚以及奥地利;三个在德国境内——巴伐利亚邦、汉堡市以及萨克森邦。补助的单位从欧盟执委会到德国研究协会、历史与记忆基金会、教科书基金会等。

计划的特色是理论与实际相互搭配。理论只有一个,它贯穿文本——教科书、教学计划、教学录像带以及问卷——分析,也落实在教师师资培训及中学生习作的工作坊里。笔者认为,它的理论基本上衍生自19世纪以来的历史知识理论,具体地说就是朵伊森(1808—1884)的“历史知识理论”以及余琛教授的阐释。事实上,计划理论的部分也多次提及余琛的论作《历史的理性》。

笔者觉得这个计划是近年来德国在历史教学方面最活泼的一个研究计划。它展现出各个层级机构对历史教学素质提升的热衷,以及它们对下一代公民历史思考能力的重视。笔者所用的资料来自该计划的网页及相关链接。该网页有简要的英文版。

教学研究计划范文第2篇

1、由于新课程实验从起始年级开始,英语教师对新课程尚了解不多,为了更好地更新观念,转变行为,英语教师有必要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关心并参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研究;要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2、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活动,每位教师要认真通读一、两种英语教学研究刊物,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3、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明确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建立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服务。

(二)、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认真学习《小学教师六认真工作要求》,切实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本学期拟在以下三个方面作更大探索:

1、尝试集体备课。针对本市英语教师普遍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活动设计较为单一,教案书写有待规范以及为解决备课相对封闭的情况,本学期尝试全市集体备课,把备课任务下放到各个学校,每校负责一或二个单元的备课,力求备好、备精,做到活动形式多样,术语表达正确,格式符合要求。教案经教研室认可后,下发各校供参考。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各校教研组下设备课组,每个年级设备课组长一名,在每个单元新授前由备课组长召集,对教材和提供的教案进行研讨,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为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凸显教师个性,各校宜在借鉴的基础上作补充、删减或调整。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各校对所提供教案需有分析和评价及说明所做的调整。

2、改进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推进课堂教学的探索,⑴、确立课堂教学思路: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交际中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外语教学。⑵、采用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在活动中学、练、用,强调用语言做事,每个活动的展开要有情景,有语言,有过程,有结果。任务型的活动可以适当渗透其中。⑶、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体、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为引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本市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拟进行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

教学研究计划范文第3篇

从1996年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设立教学研究项目专项,平均每年支持30项左右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自教学研究项目设立以来,学校就配套建立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完备的教学研究项目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立项机制、过程管理、验收机制、评奖与推广机制等。

二、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实践

按照管理流程,教研项目管理可以分为立项前、立项、研究过程、结项、推广(包括评奖)五个过程。

(一)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立项指导立项前的工作与管理主要包括

制定和立项指南、设计立项表格、制定和完善教研项目管理办法等。此过程是教学研究项目管理体系的基础,任务是确立整个管理流程的制度法规。

1.制定并完善项目管理办法

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是整个教研项目管理流程的根本依据,应当包括:实施教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项目申报标准、项目申报程序、立项、过程监督和检查、经费管理、结题验收、评奖与成果转化等内容。

2.合理设计立项申请表格

立项申请表是收集项目申报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评审专家立项审批的主要参考依据。立项申请表应当包括:选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背景或国内外研究现状、项目特色及创新点、研究技术路线、项目主要参与人员介绍、课题组所开展课题相关研究情况等信息。

3.制定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是项目申请、评审、立项的重要依据。好的评审标准既有学术价值、实用价值的相关要求,又有满足时代所需的创新要求。基本上每年都会根据轻重缓急和实际需要,更新评审标准。

4.立项指南

本科教学研究项目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立项指南应充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根据国家教学改革的指示,充分考虑时代所需和学校需求,从学校实际出发,挖掘教学难点和热点,引导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严格立项评审,保障项目质量

立项评审主要发挥项目管理人员和评审专家的作用。一方面,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审批制度,监管和运行立项评审程序;另一方面,评审专家公正审查、严格把控,确保立项质量。

1.充分发挥评审专家作用

评审专家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创新点、主要技术路线以及课题的相关研究情况,对申请项目进行科学判断。必要时,评审专家可提出相关问题,由申请人答辩。如此,确保项目立项的公平与质量。

2.推行立项评审监督机制

为实现立项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在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的基础上,推行立项评审监督机制(包括立项公示制度和立项申诉制度)。

3.完善项目立项制度。学校为完善教研项目立项,制定并推行多项制度。

(三)加强过程管理,提升研究水平

加强教研项目的过程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教研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过程是整个项目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实践证明,过程监管力度与教学成果质量成正向关系。

1.项目管理平台全程监督管理

项目自立项后,即在项目管理平台备案,设立专属的项目管理数据库,记录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项目立项申请书、成员信息、研究计划、经费使用情况、研究成果、项目变动等情况。管理平台严格按照项目研究计划执行监督考察。同时,教研辅助人员随时关注项目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尽力提供协助。

2.项目开题指导

项目立项后,学校组织专门的项目开题报告会,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并评议与指导,明确项目的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和目标,确定最终的研究方案。

3.项目检查制度

除项目管理平台的全程跟踪管理和中期检查之外,设立每学期的常规性检查,包括实地考察和审查阶段成果报告两种形式。主要手段为:

(1)组织督导专家,根据项目组提交的“教学研究项目进度表”,参照项目研究计划进行审查。对取得阶段成果、按照计划进行的给予鼓励;对未提供阶段教学成果且没明显进展的项目提出意见。

(2)组织各项目负责人进行见面交流会,分享、探讨项目的研究情况。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思路、经验交流和互相激励。活动形式为:第一步,各项目负责人就项目进展作总结报告或项目阶段性成果报告;第二步,经验交流。对项目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开放式交流,助推项目进展。

(四)重视结题验收,促进评奖与推广

1.严把项目验收质量关

学校制定不同等级的评审和鉴定标准,组织验收评审专家,召开项目验收会。评审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给出指导意见。同时,课题验收结果将与其他课题申报条件挂钩,对优秀课题项目负责人还会给予破格政策。

2.加强教学研究成果评奖工作

建立健全本科教学研究成果评奖制度,推进校级、北京市级、部级三层申请与评奖工作,主力打造校级教学研究成果评奖,搭建“奖励—推广—项目研究”(创新—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教研机制,服务优秀创新成果的实践与推广。

3.大力推广和应用研究成果

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是本科教学研究项目建设的重要目的。只有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才能检验出教学方法改革的优劣,才能判定成果是否适合时代所需和是否适合广泛推广。

三、核心管理经验总结

(一)项目专家库组建

本科教学研究项目专家库,聘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教研人员、离退休教师等兼任,主要负责项目评选、开题、过程检查、验收等工作的评议与指导。选用专家时采用关联人回避制度,分为固定和不固定两种席位,一般由5人构成,分别是:校内、校外相关领域专家各2名,校内教研专家1名。校内评议专家(3人)一般为固定席位,从项目开题至结题,全程跟踪评议、指导管理。

(二)成果导向式经费资助

本科教学研究项目经费与项目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刊物级别存在着直接关联关系。建立起以经费管理促进教育教学研究的机制。

(三)重视成果推广

学校针对项目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了多项奖励、扶持、配套等制度,从鼓励、支持、激励等多方面调动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营造“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环境,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四、完善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推行“依法治项”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是改进项目管理的第一步,而保障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是制度健全的重要特征。关于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仿效我国“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体现在项目管理上,可以转化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评审、全员守法。”

1.科学立法

所谓科学立法,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将教学研究项目从立项到鉴定与推广全过程的相关规定都涵盖到“法”之中,特别是涉及到立项、过程管理、专家评审、鉴定与推广等关键环节的相关细节,做到“有法可依”。

2.严格执法

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所约定的对象不仅是项目研究人员,还有项目管理人员和评审专家。它要求:(1)项目研究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项目执行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研究;(2)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办法规定的职责协助项目推进,做好服务和监察工作;(3)评审专家必须严格按照办法规定的职责公正考核项目立项与进行成果鉴定等工作。“严格执法”要求所有项目相关的参与人员必须“有法必依”。

3.公正评审

公正评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强调评审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包括项目立项、过程监管和结题等事宜,主要针对项目研究人员;二是对评审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监督与问责,主要针对评审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

4.全员守法

教学研究是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源泉,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高校教研项目管理是推动教学研究的重要动力,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凝聚合力,才能更好发挥教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培养和树立起所有项目参与人员严格守法的理念,形成齐心合力、求实严谨、拼搏创新的学研风气。

(二)进一步加强立项审批、过程管理和成果鉴定与推广

1.加强立项审批

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项目立项应侧重于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时代难题。所以,教学研究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较强的可行性和符合时代所需的实践性。

2.加强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和发挥项目研究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评审专家的合力。一是教务处和各学院项目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工作,在教研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中,即立项前、立项、过程管理、结项与推广,增强参与意识和质量意识。二是教研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由项目负责人对整个项目研究与管理负主要责任,由此倒逼项目负责人强化项目研究与管理,从而加强项目研究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三是实施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如评审小组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通过的给予划拨第二批经费;未通过者,不予划拨第二批经费,并责令限期整改,再次进行审查,如多次审查不通过,则要求说明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相关处罚措施。

3.加强成果鉴定、评奖与推广

教学科研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研成果必须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才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动力。对此,应当及时组织成果鉴定与成果分类登记,积极协助各类评奖,加大成果校内奖励力度,并注重调动成果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采取成果推广、应用及获奖与收入挂钩等激励举措,全面调动项目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加强跨校与跨领域合作鼓励、支持

项目研究跨校与跨领域合作,即立足本校,联合外校和外企一起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充分拓展教育研究的视野,促进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成果的推广。

五、结语

在坚守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的理念下,以本科教学研究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动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探索和推广符合时代所需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未来教学研究项目建设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监管力度和跨校与跨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劲动力。

教学研究计划范文第4篇

一、任教学科:语文。

二、研究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三、个人研究方向: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的阅读习惯

四、研究目标:

1、改变目前小学生“动口不动手”的阅读现状,逐步达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所要求。

2、通过研究,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

3.在研究、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使自已得到不断的发展,成为终身学习型的教师。

五、研究措施:

1、理论学习: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相关的教育杂志,学习一些相关的专着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实践参与:认真参加课题组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探索适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3、忠于课堂:课堂教学是研究校本教研的根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及时的寻找多途径解决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反思积累:在教学,学习、研讨中,要加强自我反思,及时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自已独特的想法撰写成文,继续在自己的校本课题专栏上传,多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二)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总结并形成适合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应用方法,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学习,充分发挥出“双主互动”、“导学—探究”模式的作用,研究出切合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方法。

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写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计划;

2、写好课题组个人子课题计划;

3、将计划上传到教师博客,并丰富博客内容;

4、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十月份:

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4、认真准备课题研讨课。

十一月份:

1、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2、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总结,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3、课题组成员及时撰写研究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实教师博客。

十二月份:

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继续充实“教师博客”的内容;

3、认真讨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教案和说课稿,并反思总结;

元月份:

1、写好课题组子课题小结;

2、写好个人课题小结,并进行交流;

3、收集并整理研讨课教案、说课稿和评议,并及时上传到博客;

4、写好课题研究论文,并进行交流。

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三)

一、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参与课题研讨课活动、撰写论文、教学设计、研究心得等多种方式,探索出相关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诵读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并使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迅速成长。

三、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诵读教学的有关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着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国内外诵读教学方面先进文章,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 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课题组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本年度具体工作安排计划:

十一月份:

(1)学生诵读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4)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3)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4)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丰富个人博客。

一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诵读教学论文,参加论文评选活动,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教学研究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五步教学模式;高职;游戏程序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9-11673-01

Teaching Research of Vocational College Game Programming Design Course of Problem-solving Learning

CHEN Dai-jin, ZHOU Cheng

(Computer Department, Kangd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1363,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herein discusses mainly the teaching mode of game-designing, and advances a "5-step teaching mode for the course "Game Program Designing" of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which is based on task-based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It proves this mode's important role in making up for the inadequat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and simultaneously stimulat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problem-solving.

Key words: Research learning; 5-step teaching mode;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Game Program Designing; Teaching Method

1 引言

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研究,该院校学生小组开发出了多款高质量的游戏作品,其中游戏作品《武》在2007年“广东省首届高校IT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讲解―演示―上机练习”,以教师的讲解、演示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接收、模拟性的操作。这种教学形式没有充分体现出游戏设计学科“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不会创造性能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重传授知识,轻自主研究实践”的传统教学已不能真正实现游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3 “高职《游戏程序设计》五步教学模式”的构思

在《游戏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问题驱动,革新传统的《游戏程序设计》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导入-分解任务―自主探究―评价交流D过程反思”的学习模式,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渗透到《游戏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笔者提出了如图1所示“高职《游戏程序设计》五步教学模式”,用于改革高职《游戏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

戏程序设计》五步教学模式”

4 “高职《游戏程序设计》五步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

(1)理论支撑: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多元教学评价理论。

(2)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

(3)研究前的准备:包括研究样本的确定与分析,研究的变量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学习情况问卷前测,学生《游戏程序设计》能力前测,学习资源准备(专题网站构建等),分组,各种观察、评价工具的准备,学生相关档案袋的建立。

(4)研究过程。

a. 第一轮教学研究

教师按照”高职《游戏程序设计》五步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模式)的一般步骤安排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使用该模式,了解问题驱动、任务、相关步骤和特点。拟通过教学实践,验证该模式的组成环节。

b. 第二轮教学研究

对第一轮研究的设想、做法、内容等进行修正与完善,提出第二轮的研究计划。进一步对模式中的问题设计进行研究,进一步发现模式中的问题:如学习中的问题具体化,和任务紧密相连的程度等,使其更具有操作性。继续开展教学试验,进一步完善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c. 第三轮教学研究

对第二轮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修正与完善,提出第三轮的研究计划,进行第三轮的研究。为了深入研究,本阶段拟定的行动计划是:设计制作多种评价表,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模式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继续开展教学试验,进一步发现模式中的问题。

5 结束语

本研究认为,“高职《游戏程序设计》五步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使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得到提高,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学习成绩普遍上升,教学效果好。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能够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问题驱动的”高职《游戏程序设计》五步教学模式”是改革高职《游戏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乌美娜. 教学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4] 余胜泉, 杨晓娟, 何克抗.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2).

[5] 化得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 2003(8).

教学研究计划范文第6篇

教研组是学校教导处领导下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组织。

其主要工作,简要地说,主要有:教学、教研、教务、师训

具体地说,要做以下工作:

1、在上级、学校各项计划的指导下,特别是教学工作计划和科研师训工作计划,按照要求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相应调整。(制定、执行、调整计划)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组织理论学习)

3、带领和指导备课组长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研究计划,指导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指导备课组工作)

4、检查本组教师落实教学常规情况,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组织复习等等。(教学常规管理)

5、通过检查备课、听课、检查学生作业与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本组教师教学情况,包括教学进度、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有责任向老师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学质量管理)

6、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相关计划措施,加强对学科教师的培养,努力让每一位教师得到成长。(教师培养)

7、及时把握基本学科教改发展动态,积极搜集本学科教改发展动态,开展学科课题研究。指导并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总结、教学论文的撰写。(教育科研)

8、根据教导处的要求,做好有关试卷的命题工作,组织开展阅卷工作,认真做好本学科教学质量分析。(出卷、阅卷、质量分析)

9、关心本组教师的身体、工作和生活,促进团队和谐发展。及时向分管领导反映组内教师的一些情况。(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

10、承担学校或教科处交办的其它有关工作。

那么下面讲的是怎么做好这些工作?

合理规划目标明确

学会统筹加强整合

执行到位合理调整

管理严谨深入细化(要知道本组的一些教学质量什么,学生情况)

反馈及时指导到位

上传下达善与沟通

……

教学研究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教学研究 质量保障体系 基础环节 中心工作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因此高校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开展教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我校教学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我校于2004年6月制定了《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对于项目的申请与评审、项目经费的划拨、项目过程的管理、项目的结题验收、成果的使用与奖励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自2004年以来,我校每年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立项,截至今年,已获批立项省级教研项目77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69项。在近两届部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6项,获奖数量在省属院校中居于前列。

我校在教学研究中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为了进一步地保证教学研究质量,提高教学质量,还应在抓好教学研究立项工作、强化过程管理、推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努力。

一、抓好教学研究立项工作是保障研究质量的基础环节

高校教学工作涉及面广,既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又涵盖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既包括优化课程体系与改革课程内容的课程建设,又包括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的专业建设;既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又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在如此广泛的教学工作领域内,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索,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内容。

教学研究立项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应遵循以下相关原则。

第一,要考虑研究的目的性。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发现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围绕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目的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要考虑研究的创新性。为了更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因此所进行的教学研究应属于创新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或属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三,要考虑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有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合理、周详、具体的实施计划,突出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具备关键性的研究条件。如果仅仅是有好的立意,而缺乏有利的条件,就很难进行实质性的研究。

第四,要考虑预期成果的实践性。研究成果最终将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评审项目是否予以立项时应充分考虑其预期成果是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否在近期内能够推广应用,能否直接产生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教务处于每年上半年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当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立项工作的通知安排,按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以下发通知的形式向各教学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下发立项通知,然后组织评审专家按照评审指标对于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

二、强化教学研究过程管理是保障研究质量的中心工作

1.制订合理的教学研究计划是强化过程管理的前提

一方面,教学研究项目从予以立项、着手研究到结题验收是一项周期性的工作。另一方面,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于教学实践,因此,一般可以将研究周期规定为2―3年。

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应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由负责人对项目的内容设计、研究计划、人员分工安排、中期汇报、结题验收、成果申报、经费使用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全面负责。

2.划拨充足的教学研究经费是强化过程管理的保证

为了保证教学研究顺利实施,应由学校设立教学研究项目专项经费,资助立项项目的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落到实处,应实行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

长江大学平均每年划拨万余元经费用于资助教学研究项目,每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10000元,每个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5000元。项目立项通知下发后,项目经费即由学校向项目所在单位划拨。项目经费由项目所在单位管理,经费开支实行项目负责人、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签字报销制度,教务处负责检查考核。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其支出严格按计划使用。经费分三次划拨,第一次在予以立项后划拨,第二次在中期检查后划拨,第三次在结题验收后划拨。经费的划拨将严格按照其检查验收的结果而定。

3.实施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是强化过程管理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项目管理,还必须实施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长江大学每年九月份以教务处下发通知的形式,要求研究期已满的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和研究期未满的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相应的结题材料和中期检查材料。参加结题验收者需提交结题报告和支撑其结题报告的附件材料。结题报告的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论述及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参加中期检查者需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和支撑其中期检查报告的附件材料。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已取得的阶段研究成果、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研究期已满的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因特殊原因欲延期结题,需提交《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表》,但必须参加项目研究中期检查。

每年十二月份由教务处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成立专门的教学研究项目评审小组,对于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和参加中期检查的项目进行评审。

对于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评审小组主要是在认真审阅项目结题报告的基础上,听取各项目负责人的汇报与答辩,综合评价其研究完成情况,经评议和无记名投票形式给出相应的评审结果。评审结果分为三类,其一为通过验收鉴定,其二为予以结题,其三为不予结题。通过验收鉴定者除了划拨完其剩余经费外,还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其中省级教研项目给予200学时工作量,校级教研项目给予120学时工作量;予以结题者仅仅划拨完其剩余经费;不予结题者除了终止其剩余经费的划拨,两年内不再接受其负责人的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请。

自2004年以来,在对于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进行评审中,共有67项通过验收鉴定,79项予以结题,12项不予结题。

对于参加中期检查的项目,评审小组主要是在认真审阅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评审结果。评审结果分为两类,其一为通过中期检查,其二为不通过中期检查。通过者划拨其第二批经费,不通过者将顺延至下次检查,不予以划拨第二批经费。

三、做好教学研究成果奖励与应用工作是保障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教学成果申报与评奖工作的同时,努力完善校内的教学成果评奖制度。根据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学校每四年评选一次校级教学成果奖。凡是通过验收鉴定的教研成果,以及由本校教师任第一主编,公开出版且在教学中至少被两届学生使用过的教材,均可申报。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成果鉴定证书、总结报告和相应的背景材料。教务处组织学校教学委员会对申报成果进行认真研究,在成果主要完成人汇报、答辩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成果主要完成人的汇报采用PPT形式进行,着重介绍成果主要内容、创新点及应用情况。2004年我校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48项,其等奖5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项。2008年我校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57项,其等奖6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29项。

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了这一环节,教学研究才能真正起到推动教学质量上台阶的作用。我校校长张昌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9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探索出开展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教育理念、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进入教学实践过程、进入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以建立“校企”、“校地”合作组织为纽带,以落实“四进入”为基础,以互惠双赢为杠杆,以基地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从思想观念、制度建设上保证合作教育顺利实施,达到了合作教育互惠双赢的目的,实现了合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务处处长张光明教授主持完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构建了完善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形成了与政策和制度配套的激励机制、督导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毕业生质量调查与监测的跟踪机制。以该成果为指导,学校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

建立并完善高校教学研究质量保障体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证教学研究质量的重要举措。长江大学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将继续从抓立项、过程管理、成果推广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谨.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1996,(2).

[2]李复政.加强教学研究成果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2).

[3]胡国林.李莉.加强教研项目管理 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J].中国轻工教育,2004,(4).

教学研究计划范文第8篇

在会议过程中,各教研组长谈了新学年本组的教研工作计划,教务处正副主任就各处负责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以下是主要内容。

教研组长到底该做些什么?

教研组是学校教导处领导下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组织。

其主要工作,简要地说,主要有:教学、教研、教务、师训

具体地说,要做以下工作:

1、在上级、学校各项计划的指导下,特别是教学工作计划和科研师训工作计划,按照要求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相应调整。(制定、执行、调整计划)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组织理论学习)

3、带领和指导备课组长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研究计划,指导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指导备课组工作)

4、检查本组教师落实教学常规情况,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组织复习等等。(教学常规管理)

5、通过检查备课、听课、检查生作业与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本组教师教学情况,包括教学进度、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有责任向老师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学质量管理)

6、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相关计划措施,加强对学科教师的培养,努力让每一位教师得到成长。(教师培养)

7、及时把握基本学科教改发展动态,积极搜集本学科教改发展动态,开展学科课题研究。指导并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总结、教学论文的撰写。(教育科研)

8、根据教导处的要求,做好有关试卷的命题工作,组织开展阅卷工作,认真做好本学科教学质量分析。(出卷、阅卷、质量分析)

9、关心本组教师的身体、工作和生活,促进团队和谐发展。及时向分管领导反映组内教师的一些情况。(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

10、承担学校或教科处交办的其它有关工作。

那么下面讲的是怎么做好这些工作?

合理规划目标明确

学会统筹加强整合

执行到位合理调整

管理严谨深入细化(要知道本组的一些教学质量什么,学生情况)

反馈及时指导到位

上传下达善与沟通

……

教学研究计划范文第9篇

一、立专题,分工协作研究

具体而言,园长对全园的教育工作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发现园内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再结合学期工作重点确立全园的研究专题,制定一个针对全园的总体研究计划。同时她还会在后期研究的实际进行过程中负责管理、调控和组织不同研究小组的活动和整个研究的进程。中间层的“教研组长”根据园长所确立的研究专题和幼儿园总体研究规划来为自己所在的研究小组制定一个更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带领自己的小组根据这个行动计划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内的教师们则是实际研究过程中的主要行动者。他们有对园内的研究专题和研究计划提意见的权利(我们开始重视让教师们来集体参与园内研究专题的选择和研究计划的制定)。在这样的组织管理关系中,园长、教研组长和教师是一种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垂直型管理关系,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园内的教研工作。

二、抓案例,开展过程研究

抓案例研究,以一个个真实的课堂教学为素材,以教研组或全体教师为主体,着重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即教学实施问题。

一课多研。即选定一个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实施、交流研讨、再教学实施……的方式,进行公开教学。在这样一个边讨论边修改边实践的过程中,促使教师对使用教材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多教。确定一个主题,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特点,采取各自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实施主题教学,全园教师在听课后进行比照、交流、分析、总结,从而帮助教师创造性设计活动使用教材,给教师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自主空间。

跟踪听课。以相对薄弱的教师个体为对象,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进行听课、交流、再听课、再交流的不间断的研讨;或以某个班为对象,观摩半日活动,以点见面,通过半日活动研讨班级的常规、孩子发展情况、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配合、环境的创设等各个方面。

抓住具体的课堂实例搞教研,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自己天天都干的事情干好,就会人人有话可说,有问题可谈,可以让教师体验到专业生活的趣味。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选择地学习相关理论;不仅研究教师如何“教”,还研究幼儿如何“学”与“玩”,更研究幼儿的“学”与“玩”的心理,使幼儿的“学”与“玩”尽快由“被动”走向“主动”,实现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根本转变。这样的教研,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容易被发现,个人的智慧容易被激发,课改理论也容易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学、研的一体化,并进一步强化教师在活动中的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

三、重传帮,分层培养教师

首先,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有计划地开展名师活动,充分发挥园内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每学期承担一次园内的示范活动。同时努力搭建舞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如以自愿报名的形式选拔市级评优课的参赛选手,组织每学期一次的园内教研和拜师结对活动等,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衡量教师的发展,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师徒共同进步。

其次,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新教师培养要从规范抓起,师徒结对,加强帮带,这是引导青年教师尽快融入本园教研教学的最有效方法。在为新教师分班前我们就有意识地通过看新教师简历资料与其谈心来了解她们的基本情况,采用性格、特长互补的形式为她们选择搭班老师,让他们跟随有经验的教师一同带班,学习老教师组织活动的方法,捕捉孩子的学习兴趣点,了解孩子的需要,要求她们每天写一“得”和一“疑”,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做到会看、会听,然后会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另外,变检查为交流,发挥“六认真”教帮促作用。鼓励教师开展结对帮教互助式学习,将她们在实践中积累和提炼的理论与经验在园内进行推广,从而积极带动、加速全体新教师的成长。

四、勤反思,经验团体分享

教研活动中进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与前提,是增强教师间的互助合作,创建学习经验交流的共同体。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反思、处处反思、时时反思,观摩现场教学之后的研讨活动也采用个人反思和团队互动的方式。要求教师学习时认认真真,研讨时热热烈列,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日常教学活动或园内外观摩后要求教师也要有简短反思并附于课后,定期不定期的园领导进行检阅,而向大家介绍典型有启发的反思案例,推荐一些范本供大家传阅,因此,每个教师都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反思,谈自己的体会、感悟、困惑。教师的教育反思由原来的对表面教育现象的记录,转变为能够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的策略。教师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动等作用使大家真正有所获了。

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要经常地进行“回头看”,及时回顾过去开展园本教研的总的历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园本教研之路,从而有效推动全园教研水平的提高,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学研究计划范文第10篇

■ 以总结推广教学模式为载体提高教研实效性

探索恰当的教学策略,构建并推广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极为重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性课题。该课题的实施会让教师经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推进某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何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发展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流程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恰是校本教研的过程,其有效解决恰是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体现。其中,“导学融合”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教师重在导、学生重在学;导为学服务、学是导之成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经验表明,“专家培训—集体备课—课程实施—课后调研—教学反思”的教研过程有助于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专家培训,指邀请“导学融合”教学模式领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专家对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让教师了解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集体备课,指集中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智慧的碰撞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指教师按照集体备课制定的教学设计为基础,并结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课堂教学;课后调研,指教师在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研;教学反思,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和理论等进行反思。

■ 以研究学生的学习为重点提高教研实效性

首先,设立校本教学视导制度。校本教学视导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科教学视导团,对教师课堂的评价给予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的反馈。其中,教学视导团既可以由本校相应学科教师构成,也可以是聘请教研室及以专家领导为主体所构建的团队;课堂评价可依据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进行,包括对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评价,如学习热情、对课堂情境创造的适应性、教学问题的设计难易度等。其次,“备学生”要成为常规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要将学情分析作为一项常规的制度确立下来,这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及相应的认知与接收能力,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等。最后,要加强考试分析,运用科学的教育测量手段,建立测试与数据分析、诊断与反馈、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循环指导系统。定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并改进教学。

■ 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研实效性

学校小课题研究也是提高教研实效性的重要载体,它区别于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是为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改善师生行为而产生的。它关注的重点是教师在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行动意识和反思意识。

小课题研究一方面能够让教研活动的主题更加细化、更加聚焦,促进教学实践问题的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它也有助于提升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校本教研过程的高效、良性循环。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和实施机制,构建有效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校本小课题研究的有序、高效运行。

通常,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的工作。学校层面主要包括健全项目管理和实施机制,如收集问题、筛选问题、立项、课题指导、结题及结题评奖等环节。其中,问题的收集来自于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层面的工作则主要是课题申报、实施、反思和结题。在研究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研究计划的实施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研究计划加以修正,直至得出合理、可信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万伟. 有效教学模式推广之我见[J]教育时报,2011,(1),19.

[2]程核红.为研究学生学习建立学校管理制度[J]现代教学,2010,(7-8),129.

上一篇:人员配置计划范文 下一篇:项目管理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