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之研究

时间:2022-03-11 03:33:38

教学研究之研究

身处教学之中,教师总是教学、研究,再教学、再研究,忙忙碌碌,一路向前。可什么是教学研究?很少有教师问,很少有教师想。

不知教学研究为何物,怎么能清晰、客观、理性地认识教学研究,怎么能科学、有效地研究教学。基于这样的反思,基于想更清晰、更客观、更理性地认知教学研究,想更科学、更有效地研究教学,我尝试着对教学研究进行研究。

一、什么是教学研究

什么是教学研究?专家这样定义:“教学研究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校本实践性研究活动”。

我认可这样的定义。这个定义,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教学研究的目的、对象、主体与方式。理解了这个定义,我们对教学研究就有了简明、完整的认识。

但这个定义说,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这与我们平常的认知有很大区别。平常,我们认为教学研究主要是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指教研室、教科所等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人员)的事,认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是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其实,不然。尽管专业的教学研究确实不可忽视;尽管研究教学是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的职责,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也一定要研究教学;尽管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更高,其研究更规范、更有计划、更科学、更深刻,成果更有价值。但他们不可能是研究教学的主体,他们只能是教师研究教学的伙伴。

为何?因为,在目前形势下,所谓的专业教学研究人员一般不处于教学的第一线,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脱离教学实际而存在,他们的研究不直接作用于教学,他们研究的经历、成果不可直接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进步的力量。脱离教学实际,不可直接作用于教师与学生的研究,与以上所说的教学研究的内涵相去甚远。教学研究只有成为教师的事,教学研究才可直接拥有研究的对象,才可直接作用于学生与教师,实现其价值。

与教学研究紧密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词,就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专家认为:“教育研究就是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本质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过程”。

显然,教学研究的内涵与外延都要小于教育研究,思考教学研究,是从一个较小的角度思考教育研究。本文只审视、思考、探究教学研究。

二、教学研究有怎样的具体形态

概念界定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认知教学研究,如果仅从定义上理解,就难以真正把握教学研究,难以实现其价值。认知教学研究,我们必须要看到具体、可操作的研究活动或方式。

广义地看,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中、在教师身上随时、随处存在。可以说,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学习思考、讨论交流与分析探究教学的活动。这么看,教学研究伴随教学活动而生,有教学,就必定有教学研究。因为任何教师开展教学,都一定会先阅读、理解教材,会想应怎样教等问题,这样的阅读、理解与思考,就是教学研究活动。

但教师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与分析探究,也就是教师的教学研究,是有深浅之分,高低之别的。有些教师只是粗浅地读读教材,简单地想想教的是什么,想想应怎样教,并没有准确把握教的是什么,并没有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教。而有些教师思考教的是什么,既弄明白了所教内容的内涵,也弄清楚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在本学科中的地位;思考应怎样教,不仅对比了现有的各种教学方法,而且在此基础上创新了符合教学实际的好方法。

教师粗浅、随意地想了想教学,是教学研究,但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研究,要比这样的研究更深入些,一般是指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法地学习思考、讨论交流、分析探究教学。

三、教学研究有哪些主要方式

教学研究比较深刻,要有更高的质量,必定会趋向规范、科学,必定会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式或模式。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我认为,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课题式研究。就是部分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一般还邀请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参加,研究小组围绕一个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深入的研究,探寻教学对策,解决问题,形成理论观点。课题式研究可以是教学理论研究,也可以是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研究,它与其他教学研究方式相比,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理论性更强、价值更大等特点。

二是问题式研究。就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事之间,或在专门的教研活动上,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如,在学生自学课文后,教师说: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学听听。可教师说完后,学生依然是听讲的姿势,并没有相互说收获,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开展起来。针对这样的学习实际,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的状况?是学生不善于说?是学生不知道跟谁说?还是教师没有组织学生说?再与同事一起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发现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式研究着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即时性、独特性,需要同事,甚至教学专业研究人员、教学管理者共同参与。

三是反思式研究。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实际、成败进行回顾、思考、总结。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写教学小结,理性地分析教学的成败,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与规律。反思式研究,一般是教师的自我研究,具有经常性、独立性等特点。

四、研究教学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把教学研究当成一项深入的、高质量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与分析探究活动,那研究教学就一定是费时、费心、费力,甚至费财的一种活动。也就是说,研究教学,需要教师付出。

这样就会遇到一个大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但现实中,这个问题常被忽视。就是,教师为什么要付出?即教师研究教学的动机是什么?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诱因激发需要,就形成动机。

教师研究教学的内在需要又是什么?显然,教师研究教学的内在需要是通过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专业进步。那这一动机的诱因又是什么?是什么诱导教师产生要通过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己的专业进步?

是工作报酬。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教学研究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自己的专业成长,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报酬。在当前的现实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一个教师所得的报酬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不管教师研究了教学,还是没有研究教学,其工作报酬是不变的。即使是奖励性报酬,也多与高的考试分数相关,与教学研究没有直接关系,而高的考试分数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其中有些途径并不需要教学研究,并非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如,灌输式教学、如靠延长学习时间而所获得高分数的教学。

是评优评先等精神奖励。现实中,精神奖励与教师所得的工作报酬基本一样,也多与高的考试分数相关,也就是谁教的学生取得了高的分数,就认定这个教师是优秀教师。精神奖励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进步并没有紧密的关系,也没能成为教师研究教学的诱因。

研究教学的诱因,还可以是什么?是法律、政策规定教师必须研究教学?但《教师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二章权利与义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从《教师法》中的有关条文看,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教师有研究教学的职责与义务。

难以找到教师必须开展教学研究的法规,主管教育的领导却不善罢甘休,常在各种各样的制度、方案、计划中要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但现实中,这样的要求一般只停留在口头上或文件中,教师是否真真实实地开展了教学研究,领导很少去考证,很少去追究。同样,在实践中,也很少有学校把教学研究纳入教师的工作量里,教师的工作量一般只包括教师所担任的管理工作、课程与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再多,再好,学校也不会把教师所做的研究工作转化为工作量。这样的做法,即使没有明说,但无误地告诉了教师,教学研究不是教学工作。因此,领导要求教师研究教学,也就不可能成为教师研究教学的诱因,相反,教师还会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教学,研究教学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学校要求自己开展教学研究,是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

如果无法创设恰当的诱因,研究教学的内在需要就激发不出来,没有内在需要,教师也就产生不了研究教学的动机。

教学研究要在教师中普遍地开展起来,需要教学管理者重建教学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为教师创设研究教学的诱因。

五、教学研究的期待能否实现

普遍地看,教师缺乏研究教学的动机,但教师研究教学从没停止过,总有许多教师在学习思考、讨论交流、分析探究教学,且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研究教学的教师,总有一种强烈的期待,总期待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好,期待自己研究的成果能转化为教学实践。如,期待管理者能够以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管理,期待管理者能在一定区域内推行研究创新的某种教学方法,期待管理者是伯乐,能把有教学思想与研究成果的教师提拔为教学管理者,以此推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

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管理者并不重视教学研究所得的观点与方法,并不会以教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指导自己管理教学的依据,一般不会把有教学研究能力与成果的教师提拔为教学管理者。

如果仅从表面看,或只站在教师教学的立场,会认为教学管理者有许多不是。其实,不然。在现实的背景下,教学管理者并不等同于教学研究者,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并不是同一类工作,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之间,总存在一定的距离,总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教学研究以探求真知为目的、以学术话语为表达方式,追求的是理想;教学管理要解决的是现实中的教学问题,要保障教学平稳进行,要力求摆平各种现实利益。研究教学是探究要怎样才最好,管理教学是思考要如何才可行。研究教学是思考、批判,是求真;管理教学是平衡、和谐、完成任务。研究教学需要研究者有一颗纯净的心,管理教学者的心已历经风雨、八面玲珑。

如果能够挣脱利益的束缚,回归到教学的本源,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本是相辅相成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完全消除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之间的距离与矛盾。

尊重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之间的距离与矛盾,不消极,仍努力,尽可能求得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的最大公约数、最大交集,教学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健康发展,教学研究才能卓有成效。

六、专业的教学研究要怎样才能回归到教学实际中

尽管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但专业的教学研究不可缺少,它能够促进教学研究规范化、科学化,能够保障教学研究更深刻、更有质量。因此,教师研究教学要以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为伴,专业的教学研究更要回归到教学实际中。

但现实中,专业的教学研究机构独立于学校之外,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并非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存在方式,固化着多方利益,专业的教学研究要回归到教学之中,注定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只能成为一种理想。

专业的教学研究回归到教学实际中,尽管困难,尽管可能只是理想,但它是专业的教学研究实现其价值的必经之路。为了走上这条路,专业的研究人员还是要有所作为。首先,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不要成为专职的教学研究人员,而要成为教学中的专业研究人员,这样,研究的对象才是自己有亲身体验的教学实际,研究才可能直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己的专业进步;其次,专业的研究人员不要以专家自居,不要以指导为深入学校的工作方式,而要通过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方式,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研究,在共同的研究中,与教师一起成长;再次,专业的研究人员要创造条件成为教学管理者,参与到教学管理之中,这样才能汇集强力,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教师的专业进步。

(作者单位:湖南冷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文本细读法在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必须将科技创新真正提到首要地位